(是谁笑了出来我不说。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dakaita.com)
(论一句话让人破防系列。)
(有一半功劳在你啊董仲舒哈哈哈哈。)
刘彻呃了好几声,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然后他瞅了瞅董仲舒,特别想问,怎么样怎么样,什么感想啊?
第48章
董仲舒的脸皮不受控制的抽搐,情绪激烈,嘴唇蠕动好几下,想说什么却始终开不了口。
刘彻已经过了那波震惊,现在就很好奇始作俑者是什么感想。
至于他也是始作俑者之一什么的......啧,他又没有罢黜百家,他只是重用儒家,收收权利而已,不然还要继续靠道家无为之治那一套吗?
屁。
他拉一个打一个,是正常基操好吧。
有锅那也是所有用儒家思想的皇帝一起背的,不是他一个人的。
刘彻陛下压根没什么心理负担。
白泽贴心问道:“汝想说什么?”
董仲舒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杀气腾腾道:“难道后世没有大儒吗?让那些姓孔的胡作非为吗?”
孔子在儒生眼中自然地位很高,但是往前有周公,往后有孟子,哪怕是百年前的荀子,被儒家里面被堪称异端,可同样影响力非凡。
孔子哪怕是如今地位也很高,但是相比后世被推到神座上,那还是不能等同的。
董仲舒尊敬孔子,但是绝不盲从。
“大儒吗?当然是有的,可是天下读书人都读儒学,都尊孔子为万世师表。”
(所有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那么又能对孔子的后裔说什么呢?)
(孔子后裔大义在身呗。)
(谁敢欺师灭祖啊,笑.jpg)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应该被制衡,没有制衡的东西终究会成为怪物,皇帝如此,学说也是如此。)
(楼上这么一说就想到那些年的老登们。)
(大逃杀啊……)
(还是不一样的啦。)
董仲舒抽了抽嘴角,他艰难道:“就算如此,那也应该是吉祥物之类的吧,总不能天下儒生都这样吧?”
“那自然不是,天下什么人都有,配得上儒字的人自然也不少,可是,在一言堂的世界里,平庸者才是多数,他们聚众成团,他们掌握话语权,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真理’。”
“我想,他们很多操作你应该都很熟悉啊。”白泽玩味道。
董仲舒揉揉额角,忍不住也在心里骂了一声,诸子百家那么没用的吗?几百年来,各家互有占据上风的时候,谁不是趁机打压其他家,结果现在一个个倒的那么快?
就没一个能打的!
董仲舒自己都不敢想后世的儒家到底强到什么地步,额,总不能内部自己分裂了自己打自己吧?
哪怕都是儒学,但是也是分枝散叶的,各有各的侧重点。
而内部矛盾可以靠外部矛盾转移,但是没有外部矛盾呢?
董仲舒拧眉,冥思苦想。
刘彻摸着下巴,好奇的和白泽吃瓜,董仲舒只觉得世界怎么那么吵闹,看皇帝也格外不顺眼。
白泽突然有了点新的想法,
“问: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请问是哪三教?
1.儒法释。2.儒道法。3.儒道释。4.儒墨法。”
“什么三教合一,不是儒家一家独大吗?”刘彻好奇问道。
“儒家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家独大的,那也是要时间的。”白泽道。
(儒学和儒教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不知道,不懂。)
(对我来说都一样。)
“释是什么?”董仲舒疑惑道,脑子高速旋转,却没有想出这是哪一个学派。
不可能,他学究百家,为了写出最合适最能让天子认可的新儒家思想,哪怕是最偏冷的学说也粗粗通读了一遍。
除非……是新的学说?
“释家又名佛教,东汉时期传入华夏的外来学说。”
“哈?”刘彻气笑了,“一个外来的教派还能混出个名堂来,后世的人在搞什么啊?”
教派和学说那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个外来的。
刘彻真的无语了,怎么,难道诸子百家那么多家,还打不过一个外来的嘛?
董仲舒皱眉,道家法家墨家,无一不是显赫一时,都很有可能性,但如果是治国的话……墨家最不可能。
至于佛教,他压根没想过,直接排除了。
董仲舒怎么也是当世大儒,一手推动儒家成为大汉正统思想,虽然学说本该无国界之分,但是人却有国籍之分。
以他的骄傲,自然不能认同一个不知名的教派和儒家并列,甚至还三教合一,可笑。
三教合一他能理解,因为他本来就在做这种事情。
以儒学为根本,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在兼容与发展的同时,让儒学变得更好。
这里面诚然有妥协于君王的一部分,但是董仲舒扪心自问,他无愧。
为了推行儒学,一些牺牲和妥协都是有必要的。
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儒家!
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哪怕白泽说千年后儒家面目全非,可是王朝尚有末路,千年前还不一定有儒家,孔子也算不了几百年后的今天,那么他为什么要纠结千年后的事情呢?
换个角度来说,一种思想能推行千年,不就已经证明其可取性和成功性呢?
换一个,结果未必就更好。
董仲舒相信,这也是陛下为什么动摇了却还不没有改旗易帜的原因。
如今,白泽的透露的未来反而让他更加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皇帝制度还存在,那么就没有几个皇帝能拒绝他重新编写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