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不说话,盛蒽忍不住,拿妹妹为例问出心中的疑惑,“以前不觉着,可今儿见大家喊的不同,就感觉有些乱。”
郑氏闻言,放慢了脚步,低头看着二女儿,笑着给她解惑:“其实,往前推十几年,大楚都已经鲜少称娘子了,皆以小姐代称,只不过前几年大齐归楚,那里风气不同,人们惯是称呼娘子,故而带的京城人也跟着又喊了起来,从而有现今的混称。
就拿你妹妹来说吧,盛九娘是长辈亲朋或者往来人家的正式称呼,而三小姐或者盛家九小姐,则是家中下人、或者外面之人公事往来时的称呼。
至于你祖父说的女郞君,那是更早时的说法了,偏向于尊称,比如女郞君、女公子之类的……现在用这称呼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崇尚复古之人才用。”
盛向浔跟上来接话:“你祖父是个喜欢复古的人,他在外称人家女孩儿就是女郞君、女公子,在家里更是如此,好像这样称呼能让他更清贵些。”
听到盛国公喜欢复古,郑氏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大齐的风气,登时有些忧虑:“陛下多次明示不喜大齐遗风,可是而今大楚世家却受那边儿影响……”
郑氏话到最后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是盛向浔却很清楚她的担心,她这是怕他爹也跟着学大齐那边儿捧吹的所谓复古之风,若因此将裹脚之类的遗毒挪到了国公府,那可就糟心了。
“你放心,老爷子虽然在姓常的那里昏了头脑,但是在大事儿上他却清楚的很,尤其擅揣心意……”他用手往上指了指,“这复古是爱好,可是他的从心却是本能。”
郑氏听的放了些心,待要再说几句,就听二女儿好奇的问了起来:“爹,从心是何意啊?”
“……”郑氏听得想笑。
可盛向浔却偏偏一本正经的逗弄闺女:“你不是自称擅长猜谜,你猜猜这能组合成什么字?”
“啊!”反应过来的盛蒽立刻捂住嘴,将要说的字儿给挡回去了。
“哈哈哈哈。”盛向浔被蒽姐儿逗趣的反应逗的哈哈大笑。
“哪有跟孩子说这些的!”郑氏哭笑不得的捶了丈夫一拳头。
他们两口子说说笑笑的很开心,可他们怀里的盛苑和站着的盛蒽却不觉得这有多好笑。
姐妹俩无语的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情”。
幸好,大人虽然幼稚,但是步伐却挺快。
这不,盛苑已经远远看到盛国公府大花园的抄手回廊了。
第十九章:一家同游
盛国公府的大花园风格延承了国公府的整体风格,但又有些不同,布局疏阔中透着一股古朴之韵。
园子占地极大,据说顶的上半座国公府了。
其间,十几重回廊将院子很好的间隔成了不同但又相连的空间。
回廊虽多,但是样样不同,更有繁多馆室隐于其中。
这些地方青石为瓦,琉璃作窗;白玉铺地、精瓷镶墙。
檐底墙边每隔数尺便有一座打磨精致的铜制宫灯。
宫灯内部三面打磨的亮可鉴人,唯有正面是一面活动的玻璃窗门,据说夜晚点上蜡烛油脂,照明可至数尺之远。
“这是花园主路,尽头便是国公府书楼,两旁树木花草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四季过来都有花木可看,而且景色也都各不相同。”盛向浔见怀里的小闺女好奇的转着脑袋来回看,便介绍了起来。
盛苑感觉眼睛好像不够用了。
这条花园大路是由青石铺就而成,两旁各栽着数百年的老树。
这些老树枝繁叶茂,树冠庞大宛若伞盖,树干直挺高耸入云,最细的那棵似乎都要三五个人环抱。
古树周围更是有各种奇珍异点缀成景。
那些青翠碧绿的枝叶,那些鲜嫩欲滴的花瓣,似乎在风的轻摇下互相应和。
“苑姐儿要是想来这里玩耍,定要带够丫鬟婆子,切不可自己偷跑过来,若是进了某重回廊,说不定就迷路了。”盛向浔见小女儿看的认真,想了想,不由叮嘱一句。
对此,曾经迷过路的蒽姐儿很有发言权:“这里另有景色繁多,样样奇特,我上次迷路就是钻到湖光景色找不到路了!”
郑氏听她提起之前的糟心事,没好气儿的朝她说:“你还好意思提?”
蒽姐儿赶紧缩缩脖子,不吭声了。
虽说当时为了找闺女闹的整座国公府人仰马翻,可都是旧事了,闺女现在也好好儿的,盛向浔自然不介意了,还好心的给二女儿解围,提议:“前方数十步一侧有条小路,我们从那里过去就是通往观景台的台阶,上去可看整座园子风景,咱们到那儿去。”
郑氏叹口气。
心说,有这么个爹,孩子没被宠坏就不错了。
盛向浔朝妻子讨好的笑了笑,牵着她的手往小路而走,没多久便看见坡度刚好的石阶。
“这里原是个土石坡,高度约十数丈,改建之后才有了这番模样。”盛向浔拍拍白玉石做的围栏,笑着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