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

人该做的事!亭子里有风,那就用纱帘帷幕挡着些,里面还有炉子、热饮,怎可能冻着!”

“就你这小不点儿,还文化人呢?”盛向浔被小家伙儿逗笑了,对于这个据以力争的小孩儿,他还是予以了尊重。

嗯,他尊重了小家伙儿的意见,然后郑重的予以拒绝。

“有工夫你多读些书,多认认字儿,跟大家对诗唱和,学着做做文章,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做派!不要整天从吃吃喝喝上找文化人的认同。”

盛苑觉得她爹这是在文化圈里搞歧视:“吃吃喝喝怎么不好了?世上人只要念过两天书,就能认得许多字儿,可是会写字儿的人却未必会吃吃喝喝,吃得雅、喝的清贵才是文化人做的事儿!”

“你可快打住吧!”盛向浔觉得再让这小家伙儿狡辩下去,她以后是不是要出主意再开个凭吃喝拿成绩的考试?

要是凭吃喝取才,那还是取士子?

好家伙,这样下去,满朝廷都是以吃著称的臣子,那还了得啊!

盛向浔略发散想象一下,就受不了了,赶紧摇摇头,将这荒唐的想法儿给憋回去了。

不过面对着自家这个能说会道、还很有辩驳兴趣的小孩儿,盛向浔眼珠儿一转,不等这孩子继续说,就忙不迭先发制人:“过些天可就是上元节了,那时咱们全家都要出去看灯,你要是冻感冒了,可不要说咱们区别对待,只把你一个放在家里哦!”

“看灯?!”盛苑闻言,想起安屿和卢晟描绘过的关于灯节时的热闹景象,登时就骨碌着大眼睛期待起来。

第一百九十九章:苑姐儿报菜名

自从知道爹爹计划上元节带着全家去看花灯,盛苑心里就惦记上了。

“安屿说过,上元节时,外面街上不但有百种花灯争奇斗艳,还有六支舞龙队在各条街上往互穿梭呢。

这和平时的舞龙极为不同!一支舞龙队从头到尾约有六十余人支撑不说,龙身更是由数百个光亮的灯笼组成!

远远看着,夜幕之下,那六条明亮的舞龙蜿蜒于街市之上,宛若真龙一般!呼啸游转,与民同乐。

卢晟也说过,灯节的时候,街市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尽皆灯火通明,店铺外面的食摊更是样式繁多,热闹非常。

像是卖各种颜色口感饭食的,做各种烤肉或者干脯的;还有吆喝各类甜水饮品的,笑唱天南地北点心的。

据他俩说,主街往南方向的那条辅街,其上的小吃最为出众。

陈阿婆家的荔枝膏味道最好,没有旁的怪味;小胖童家做的蒸烤胡饼外酥里糯最为出名。

当然,灯节时的南街,最热闹的地方还要数及冠茶楼的周围。

茶楼掌柜的最喜热闹,每到节日必要将门前场地清理出来,用竹子搭出一个个简单的桌椅摊位,每隔半步就有竹竿挑着大大的灯笼,热闹的将对过儿的食肆都比下去了。

当然,闻远食肆也不甘心,他们亦给小贩提供摊位不说,还派出掌勺的铛头过去帮忙;

负责迎宾的过卖们,也会给来食肆用餐的客人介绍外面的美食;

负责上菜的行菜,有时候还会从门外的摊位上取来小食,供客人们享用。

两家楼外小摊林立,胡家阿公的烩羊肚,先炸后烧别具一格;西施娘子的糖粘子,无所不粘种类最全;还有干果花家的炒栗子、烘果子最为出色;以及那蒸果郑家的蒸梨枣最是爽口。

当然,到南街必要吃的,必定要有钟家阿姐的元宵摊。

她家的元宵用的是南地特有的细糯米粉,口感特别软糯润滑;

她家的元宵馅儿也极多,有核桃伴红糖的,有果馅儿搁芝麻的,还有玫瑰卤搁青红丝的……林林总总约有十来种呢!

她家元宵煮出来滚圆雪白,个个儿都有核桃般大,撒上略有些咸口儿的糖桂花味道更为独特。”

盛苑绘声绘色的给她姐姐复述自己知道的好吃的,说着说着差点儿吸溜出声。

【可真没出息!】系统虽然这样揶揄,可是它自己嘴边儿也流着哈喇子呢!

倒是盛蒽长这么大还真没研究过这许多,听她妹妹掰着手指头历数那些美食,不禁有些疑惑:莫非……她以前逛了个假的街市?

除夕前一天的咏繁苑是最忙碌的,盛向浔和郑氏时不时要清点核对接下来半个多月所需的吃用;有照例打赏出去的金银锞子,有临时拿出手去的各种礼物;还要复核各种衣物饰品的搭配。

就这样忙着,还要被大闺女扯着胳膊质问为啥她之前过的灯节和妹妹说的不一样,郑氏难免有些没好气:

“问你爹爹去!他最喜欢去北街和东街了,前者有掷环取灯、木箭击灯、飞盘摘灯等热闹的游艺,还有投壶、猜灯谜、赛宫灯的比赛;后者说书、唱戏、杂耍齐聚,还有放宫灯的表演,都是他喜欢的。”

盛向浔此刻正拿着笔计算自己的小库房呢,闻言立刻喊冤:“这哪里能怪我咧?明明是你怕长肉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