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得意洋洋的在郑氏的鸡毛掸子底下显摆战果。
“我没反对分班,现在蒽姐儿也大了,满京城能比咱大闺女漂亮的有几个?更不用说她能力品行为人无不出彩!别看那些臭小子现在唧唧歪歪找不痛快,再大点儿怕是要多想了,所以将她们隔开也是好事儿。”
郑氏抖抖掸子:“你以为你说这些,就能抵了你把苑姐儿偷偷带走的事儿了?那么小的孩子,要是见到你被旁人围攻,岂不是要吓着?”
盛向浔忙分辨:“我岂能将孩子置于那般境地?不过是觉得这小家伙儿从来不知晓怕,想要趁机教育教育,谁想到都不给面子呢!”
郑氏其实也觉得小女儿忒大胆了,而且行事风格有些让人琢磨不定,你说这是小孩儿没个定性也成,可是要说这孩子就天生如此好像也不为过。
这样想着,她攥着掸子的劲儿就松了很多。
盛向浔见机,忙不迭佯作自然的将掸子抽走,自己给妻子揉肩膀。
郑氏回忆了下丈夫的说辞,隐隐觉得不对:“怎么两边儿都不出头,反倒像是跟你做汇报呢?”
“谁晓得呢?大概是蒽姐儿出力最多?”盛向浔懒得多想,他自有一套行事风格,“管他呢,等明儿我写了销假记录,然后再写份感想闲文,请皇上和太子品鉴品鉴就是。”
“你还真会躲懒!”郑氏笑了出来,盛三爷这样,等于跟皇上和太子那里过了明路。
这其中关键不在于他动不动,他动不动都不重要,只要皇上和太子晓得就足够了。
盛向浔笑着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越想就越复杂,还不如不想,让专业的人负责这些专业的问题最好。”
他将躲懒说的极有说服力,要不是郑氏了解他,怕是真要信咯。
当盛向浔酝酿要如何动笔的时候,盛苑小朋友坐在小书房的案桌前,一边看着姐姐抓耳挠腮的谋算如何用司察之职把她想要的社团培养起来,一边招呼着小遥准备好纸笔。
没有错,她要给两个好朋友写信哩!
第一百零八章:后续的后续
“所以……最后达成一致了?”承元帝将盛向浔的疏文递给太子姜怀谦,轻笑了笑,“看吧,这不是都挺懂事的?朕还以为他们会借机以九江书院做由头,将男童女童的课业彻底分开呢。”
姜怀谦听父皇言语里透着轻蔑,有些纳闷儿:“父皇……好像有些过于顺利啊。”
承元帝轻哼一声:“太子,朕问你,皇帝和朝臣角力,如何取胜?”
姜怀谦略作思考:“平衡之术,分之化之,予一方荣耀允其胜过对方,削减强者扶持弱者,轮转反复尽在把握。”
承元帝闻言,颔首笑:“此帝王之术,数千载延传,有好处,亦有害处,不可不用、亦不可尽用。”
姜怀谦坐稳太子之位后,父皇才时而教导他,故他此刻听得极为认真。
他自认擅谋略,可是以往行的手段少有能见于光的,因而也想听听他父皇的阳谋。
承元帝以茶盘做沙盘,将茶壶茶杯放好后说:“朝堂不可一人专言。唯君王是从,朝政易荒唐;唯一臣是从,江山亦摇晃。故而于君王,需待朝臣议政后做裁决,不可凡事独断擅专;于臣子,该当以利化之。”
他说着话,将围绕在茶壶跟前的茶杯分别向外推了推。
姜怀谦心说,这和他之前说的有何不同?
大概是看出太子的疑惑,承元帝笑言:“利,不该只予个人,该当予其整体……以吏部为例,使好处分与吏部各司上下,人人受益,任谁出任吏部官员,都与吏部上下一体。利益共享之,责罚共担之,凭你是这派人那派人,其部大小官员就是掣肘。”
姜怀谦眼前一亮,他有些思路了。
承元帝续言:“官员铨叙,亦该看其政绩、百姓口碑、同僚意见、故部评价、过往职位贡献以及个人品质,这些分布牵扯,使其不至依赖某一臣。”
姜怀谦听承元帝畅言,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微蹙眉,半晌之后犹疑低问:“父皇……若有臣子耿直廉洁却得罪同僚,铨叙评级难高,此该何解?”
承元帝不解的看他一眼:“评价体系多元,非同僚一项评价定升降。因廉洁耿直罪于同僚,还有部下意见、百姓口碑,还有过往贡献、当时政绩,这些有三点得分,加之个人品质这项,定当是升非降。”
姜怀谦又说:“若是部下被人收买,政绩被人修改呢?”
这次承元帝笑出声:“太子,若是过往得用部下皆被收买无有他声,他又如何能调动属下、协同同僚共铸佳绩?再者,政绩可改,百姓口碑难消,总不能他一路做官,旁人一路改其政绩、隐其功劳吧?便是有,朝堂之上当真无有良臣忠将为其不忿?”
姜怀谦哑然。
看他这样,承元帝想起太子任用属官之标准:“太子,朝廷用人,固然看其品质;但是所用之人亦不能曲高和寡,不能周旋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