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4

于迁怒,对从未见过面的元后,他生不出厌恶,倒是对着父皇,心里不停嘀咕。

父子二人来到内殿,承元帝倚坐在榻上,长长的舒口气,接过杨询送来的茶盏,轻啄几口,这才继续吩咐:

“宁氏教女不当,不配教书育人,黜免宁公鹿鸣书院掌院之位,改鹿鸣书院为官学,由礼部派人接收整改。

宁氏与前齐皇孙杨畔归有所牵连,本当重罚,不过念及宁氏亦受蒙蔽,且此番兵乱,宁氏长房次女护城有功,故而只将宁氏一族在朝廷为官者赶回家族,令其重修德行。三代之后,方可入仕。”

姜怀谦从内侍那里要来纸笔,记录到一半儿,猛抬头看向父皇。

父皇之前没少给宁氏记黑账吧!

而今竟然一起清算了!

“宁氏长房次女,护城有功,封其母为三品淑人;允其三姐妹国子监监生待遇,允其三人自选科考或女官选拔。”

姜怀谦听到这儿,之前郁闷的心情悉数消散。

他也很想知道,宁氏一族从此之后是依旧阻拦女子科考,还是借大房这三位女郎的东风,重整家族荣光。

“这是你今儿要颁发的一部分诏令。”承元帝用完一块儿点心,跟肚子发出抗议的太子说。

姜怀谦见父皇无视了他的用膳需求,心知他余怒尚有,故而也不敢贫嘴,只能乖乖听着。

见他乖觉,承元帝这才示意内侍给太子准备早膳。

“你多用些粥品小菜,吃饱了好干活。”

刚夹了个小笼包的姜怀谦:“……”

听到这话食欲都少了许多!

“父皇,十三姓世家那里呢?莫不是也和宁氏一样,让他们因族中女郎所行大义而减罪?”

姜怀谦吃饱喝足,一边抱着茶盏暖手,一边虚心而问。

他已将自己定位为他父皇的打杂,形式安排上多问问总是没错。

“十三姓世家?”承元帝摇摇头,“世家扎根大楚时久,其势力盘根错节,许多党争其后皆有他们之影,更有诸多大商,认他们为主。只因燕陈楚三朝更迭自然,无有他们插手之机,不然他们岂会袖手旁看?他们怕是做梦都想恢复千载之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肆意,想要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父皇是要裁撤他们自燕以来的超凡待遇?”

“不罚不足以震慑天下世家,若因女郎忠义而无视其大罪,恐其他人见之有样学样,两手下注啊!”

“父皇可是要趁机将世家取消?”

“取消?”承元帝闻此言,不由哈哈大笑,“吾儿天真矣!世家,何为世家?

自燕至今的盛、郑、安三国公府,延传六百载之久,此三家算不算世家?

有文臣家族世代入仕为官,他们算不算世家?这片江山上的大族,世代盘踞一地,朝廷轮换,可他们不变,你说他们是不是世家?

世家这个称呼可以从史书上剔除,但是这样的存在、这样的家族,你如何取缔消除?

只怕这世间有名利之争、权力财富之诱,有野心野望,这世家就不可能消除。故而,我们要做的是限制,用规则限制!”

承元帝告诉太子姜怀谦,这是他重法度缘由之一。

唯有法度才有可能让世家不可为所欲为。

“唯有将女郎这颗自古被约束限制的棋子盘活,才有可能让固定下来的世家格局出现动荡。”

唯有女郎的利益得以实现,作为婆家的“外姓人”和娘家的“外姓人”这两种存在才会更有力的让格局出现变数。

“愈是谋算之族,这样的变数才愈发活跃。唯有底下之人彼此牵制,皇权才会愈稳。”

第三百五十五章:皇帝的诏令(下)

“凡与前齐乱军共谋勾连者,主谋嫡支一同以谋逆论处,其九族贬黜姓氏、逐出关外,无功不得返中原。”

太子姜怀谦记到这里,不禁停笔问:“父皇,何功可归中原?”

“关外茫茫,外族不计其数,近者阿戎和奴儿罕,远者更有许多不受教化之族,还不够这些人大显身手的?”

“他们要是征战海外自立为王呢?”

承元帝笑了:“那岂不更好?中原子弟占据外族江山,只要他们还认中原文化,还认中原民族,那便是自立的藩王,多多益善。”

太子姜怀谦却觉得这样危害极大:“中原人智慧远非蛮族可比,若真如父皇所想,恐大楚后世要有‘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之忧了。”

承元帝却觉这等远忧纯属多余:“为皇者,当有雄心远志,而非瞻前顾后。

且不说若真能激得风起云涌,外邦之乱百年之内难平。

便是真到了大楚四周皆是中原后人建国立邦之时,也不过是更大范围的群雄并立。

若那时还有大楚,自然要迫得姜氏子孙致力中兴;

若那时已有他朝取而代之,那你又担心什么呢?

若真有雄才大略之人逐鹿中原,再次大一统,我中原民族之领土又要拓宽数倍,何乐而不为?”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