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小女郎摇头晃脑的样子,眼角颤了颤。
好吧,是他失言了,端看这女郎白白胖胖的娇气样儿,也知道人家条件极好。
盛苑的考舍收拾得很快,不过片刻就规整好了。
至于更细节的方面,还需要她自己整理。
幸好考生入场之后,还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打理时间,可以让考生们充分安顿好。
待那些供事役员离开,盛苑满意的朝抖擞很多的野花野草点点头,翻出计时沙漏,按着刚刚书吏说的时间略作调整,这才放在竹台边儿上。
她之前带来的考篮,放在墙角,逐一拿出笔墨砚台镇纸放在桌上,又翻出特意放考卷的皮囊,放到随手就能拿到的角落。
紧接着,她转向床铺,因为花钱多要了几块木板的缘故,她可以不用面对床铺、书桌共用一板儿的窘境。
不过条件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像是枕头褥子这些提升舒适感和睡眠质量的物件儿就不要想了。
木板、竹帘这类一看就知道有没有字儿的东西,跟着的检阅书吏还能处理,可是枕头、褥子这类东西,就太考验他们对工作量的承受力了。
幸好盛苑带着可拆夹层的皮斗篷过来,厚的皮子垫在床板上,薄的内衬盖着挡风。
至于枕头么,就只能靠她自己肉肉的胳膊了。
铺好床,调整好桌椅,盛苑又翻出两层香炉,先舀上一小银勺有薄荷和冰片成分的药香粉放在上层,又在底层放上陈皮和橘子油,轻轻点燃,不一会儿,令人疲乏全消的清香就萦绕在了小小的考舍里。
很快,愉悦地饱餐了一顿的盛苑同学,听到了开考的锣鼓声。
第六百三十九章:一对一
自燕至楚三朝,科举乡试三场九天的考核内容时有改变,至今时,原本在第二场要考核的“诏、诰、表、通判”皆删,留待会试考核。
因此盛苑现在参加的乡试,第一场考题为《四书》义题三篇,五言八韵律诗一首;第二场考题为《五经》义题五篇;第三场考题为策问五道。
虽说考题听着不多,尤其是每场考试的期限为三天,可实际上,若是不合理利用时间,三天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够用。
因为大楚贡院除却每场考试最后一天会提供蜡烛,之前两天入夜,皆是给灯不给烛。
这所谓的给灯不给烛,是指傍晚以后,考场会给考舍帘外放上照明灯笼。
可想而知,帘外灯笼光线大概只能让考生略微看清考舍,至于连夜答卷……就不要想了。
唯有每场考试最后一天,若是黄昏时分,考生还未将答案誊抄到正卷,考场会给这些考生提供三根蜡烛,允许其誊抄完毕。
当然,这是对全部考题都回答完全的考生的优待,若是有考生连草稿都没写完,那等待他的除了考试结束的锣鼓声,还有武官将其带出考舍的待遇。
最开始,盛苑还想不明白,为何考场规矩这样多,不过是些蜡烛,大不了,让考生自己买,只要不是哄抬价格,但凡能进考场的,还能买不起几十根蜡烛?
直到后来见多识广,她才知道,考场这类看着有些荒谬莫名的规定,也是香更好的维护考场公平。
毕竟对于舞弊这等行为,那真是“有多大想象,就有多震撼的发挥”。
尤其是在光线昏暗的地方、在监督力度降低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舞弊,就是换卷咯。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考场的每个役员都遵守规矩。
一旦有人被收买,借昏暗时机给学子换上写满答案的草稿,让其誊抄在自己草稿答卷之上,就是对考生的不公。
若是传扬出去,不仅是士林动荡了,就是全天下都要哗然。
科举舞弊案,不管放到何时,都是对朝廷影响力的打击。
因此,只要没有私心的考官,基本上都恨不能想尽一切办法好让舞弊行为没有实施可能。
毕竟,一场科举舞弊案,足以让牵扯其间的考官没有了前程,哪怕是无辜者,也难免会灰头土脸。
当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那些坚定意志要作弊的考生,总有办法想出更奇特的主意。
只能说,考官和作弊考生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歇。
“诸考生请待点名接卷!”提掉官一声喝令,瞬间让盛苑将答题安排放到一边儿,期待的等着传卷官将礼部印好的试卷和草稿发送过来。
和童生试考卷规格差不多,到手的试卷只有卷首书写的姓名、籍贯、三代、性别、岁数、和刊印时间。
不过试卷连同草稿的页数为十二幅,较童生试的试卷页数多了不少。
至于考题,还是老规矩,由两队差役高举着书板,在宣题书吏的带领下,彼此交叉着来回宣示。
盛苑手眼并用,精准的将考题逐一记录在草稿上。
待记录好,她就不再打理外界动静,琢磨着安排答题顺序时,忽听得一阵脚步铿锵传来。
她刚抬头看过去,就见一名差军带着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