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4

想,既然国家经济蓬勃,商贾须得重用,那么朝廷须得颁布规定,令其在发展中学会德能配位。”

景和帝对此更有兴趣:“哦?具体说来听听。”

第七百二十三章:盛苑的好办法

“大商豪商,取利于民于国,自当报国利民,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感,像是修桥铺路,像是大型民生,像是救济孤寡残弱,像是高额商税。”

“臣反对!”陈岭御史从何盛向浔的对峙中缓了过来,此刻他铁青着脸大声言。

“修桥铺路、民生建设、救济孤寡残弱,此乃朝廷责任,将朝廷责任推卸民间,此风不可长也!而今商税十中取三,已然不低,若是再高,只怕民间小商小贩难以承受。”

“曾御史此言差矣!商税有阶,凭利润收益为准,小商小贩所赚寥寥者,朝廷自当少收;大商豪商贸易所得丰厚,朝廷自当多收。商税充足,朝廷便可减少农税,才能得以富民;而民富,国内经济方能强盛……曾御史,汝该不会以为商富即位民富吧?!”

盛苑嘴皮子向来利索,一番话说下来,陈岭御史竟没找着掺言之机。

“至于曾御史认为的朝廷将责任推卸民间,更是无稽之谈。朝廷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商贾存道义、树良知,积德行善利国利民,何来歪风之谈?

与其让商贾资财过剩,令其贿赂朝臣,以致受到查抄流放,不若让他们将过剩资产用在正处,也算报效朝廷。”

众臣没想到盛苑竟然无耻至此!

谁家会嫌银子太多?还资产过剩!跟财产有关的,就没有过剩一说!

偏偏这盛文臻厚颜侃侃,这番义正言辞之语,却说到了皇帝的心里!

不等其他朝臣反对,景和帝直接拿定主意:“盛卿回去将此方案整理完善,尽快写成章疏递来。”

盛苑本就是通政使司右参议,旁人的章疏还要通过她的手筛选,她自己的章疏更不愁直达圣听了!

顿时,许多有意见的朝臣都憋着气。

谗臣!这女郎就是个谗臣!

跟皇帝事事一致者,不是谗臣是何?!

……

这次早朝在皇帝一棰定声后落下了帷幕,不过朝堂上的余波却在民间渐渐发酵起来。

“苑姐儿,你瞧,有人登文骂你哩!”

盛苑刚练了套拳法刀法,就见安屿气冲冲拿着一卷册子而来。

“这不是《文刊》?”盛苑接过小遥递来的汗巾擦了擦,红扑扑的小脸儿还带着笑意。

“是最新一期的《文刊》。”安屿寻了块儿大石头坐下,朝盛苑招手,“你瞧,南地多个书院都有文章载入,里面是十二三都是针对你的!你看!”

盛苑咕咚咕咚喝了一竹筒的水,这才接过安屿递来的《文刊》。

《文刊》自去岁开始发行,专门接受各地书院学子、文人大儒投来的文稿,文稿内容基本上都和时政有关。

没错,《文刊》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安置这群热爱搞事的文人墨客旺盛的倾诉欲而设立的。

自从《文刊》发刊以来,每旬一册的《文刊》上进行过数不清的远程辩论、多方互骂。

正所谓理不辩不明,朝廷用《文刊》昭告天下学子文人,不要暗搓搓搞事,有本事光明正大说个清楚。

还真别说,《文刊》发刊的效果极好,从前那些双标到逻辑自洽的人,在《文刊》发行以后,渐渐收了脾气。

毕竟一个喷子对上一群键盘侠,想要发挥十成十的功力,着实有些难了。

“现在你面对一群大喷子了!”安屿气呼呼的指着册子,跟盛苑说,“你那日早朝明明提的是良策,可却好像捅了这帮人的窝子!”

第七百二十四章:排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溜溜达达照在书肆的房檐,此时,书肆门板尚无一丝松动,可其门前却排起了长队。

一群或是文人打扮,或是书童模样的人,将队伍排出了街巷。

有那早行客经过,见之不由感到有些稀奇。

现在虽是春暖花开时节,可不是还有“春寒料峭”之说?

这一早一晚仍旧寒凉。

若是起得早了,让晨雾把衣衫打湿,可是极不舒服的。

因着好奇,不少行人相问缘由。

队伍里好说笑的,见书肆开门还要等会儿,想着怎么都是打发时间,干脆和对方聊起来了。

“自月初至今二十余天,原本旬发的《文刊》已经刊发九回,你道这是缘何?!”

《文刊》虽说在文人之间盛行,可是因为很多大儒名师都爱给其投稿,故而其开辟了专门板块讲解科考事宜,故而有想让子孙考学的人家,大多都知道这本书册的存在。

虽说《文刊》原版要五十文银一本,不过这是刊印的价格,若是书肆雇人抄写的手抄本,一般二十余文即可拿下。

当然,若是自抄自留,那么算上笔墨纸张的费用,每月花费十五六文足以拿下三册。

所以《文刊》,是多数想要供儿孙读书的人家能够担负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