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7

推广到地方的设想说了一番。

简单来说,就是由朝廷在各地成立官戏坊,官方派人出戏本,招揽各地大戏班,表演朝廷让百姓看的戏本。

当然,官戏坊的戏班是要到各地表演的。

“官戏坊完全可以和茶楼、戏院合作,他们收场地费,官戏坊收门票钱,然后给戏班抽成。当然,既然说是要推广,就不能囿于场地,之前说的茶楼、戏院,是针对富贵人家收钱的,当想办法让他们多出些;至于面对普通百姓,就需要戏班子前去田间地头给大家表演了。面对普通百姓,票钱自当减免,最多收上一两文意思意思就是了。”

盛苑的计划说的潦草,不过景和帝却听得两眼熠熠生光。

景和帝兴奋处不在收入,他看重的是这个主意所带来的影响!

只要百姓接受官戏坊,朝廷就能间接接触到百姓,就能潜移默化治下民众,令其心向朝廷,支持朝廷政令!

“很好,这事儿交于户部安排!”景和帝清楚,若有利可图,安随云那家伙肯定不知疲倦!

盛苑不清楚景和帝所想,眼见之前还很排斥她的皇帝,此刻竟然摒弃前嫌,瞅过来的目光都充满了慈和,登时有些感慨:

看吧!当属下的就不能想得太过周全!还是要让领导有发挥聪明才智的余地。

……

就在秋收之后,官戏坊若雨后春笋般在大楚各地发展起来。

伴随着官戏坊的成长,盛苑设计的戏,在大楚各地各角落开演了!

盛苑两次在《文刊》文战群儒,虽然在上层、在士林闹得沸沸腾腾,可民间百姓也不过是听个风声,具体因何而吵、因何而争,识字率低下的普通人群,自然不大清楚。

老百姓为生活糊口已经很难了,哪里有精力想方设法打听这些难以企及的热闹。

不过,当这份热闹翻成白话,还免费演给大家看时,哪怕是村子里最穷苦的村民,也全家人扶老携幼赶去瞧瞧。

要说,盛苑是懂得何为噱头的。

这不,六元及第女状元、拳打言官脚踢御史、骂晕同僚骂哭上官、大儒闻之生畏、夫子见之掩袖……等等充满传奇和对抗性的宣传因素散播远了。

即使村镇上最迂腐的儒生,也没生出抵触,反而主动呼朋唤友前去瞧看。

这主要归功于,盛苑太能闹腾了!

而她的闹腾,是在皇帝和朝廷大员眼皮子底下发生的!

从皇上到朝臣,哪怕是跟她争吵大儒,竟都没有谁觉得她闹腾不对,所有的争论,都是就事论事,和性别无关。

在老百姓朴素的想法里,一件事符不符合旧例不很重要,只要皇帝和大官、还有知文识字的先生们接受、赞成、不反对,那就是对的。

有了这个认知,盛苑安排的戏文,以极快的效率,朝着大楚各地普及而去!

看过戏的百姓,有的懵懂不解、有的绕糊涂了,有的坚持抵触,有的默然接受。

“不是所有良田都是天然而生,唯有多多开荒,只有开荒多了,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壤。”盛苑笑着跟安屿说。

第七百四十三章:影响

江州罗桠县南安镇,木匠严老九坐在铺子前,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

自从半个时辰前和妻子看戏归来,他就这般模样。

妻子齐氏瞅着他背影欲言又止,不自觉的抖着手里的抹布。

“你说……”不知过了多久,严老九嘴巴松开烟嘴,定定的瞅着渲红了半边天的晚霞,犹豫着说了话。

他只说了这俩字便又不吭声,齐氏却面容一喜,忙不迭小跑至他身畔,推着这个黑铁塔似的汉子:“当家的?”

严老九叹口气,没有不甘、却有些担忧:“若是朝廷真确认了女郎的继承权,这……能落实到咱们底下不?”

齐氏忍着雀跃,小声说:“怎不能呢!你看,朝廷说让女郎考科举,就让女郎考科举!前儿我还听旁边儿大杂院里读书的小郎说,他们书院有好几个女郎要考童生试哩!朝廷连女郎做官都支持,更何况继承家业的问题!”

严老九嘬了嘬牙花子,还是有些忧虑:“咱俩成亲至今,未得个一男半女,而今要从亲戚里过继……不选郎君,选女郎,只怕说不过去。”

齐氏闻言,却立起了眼:“你家几个兄弟都是独子,若是过继郎君,唯有从族里挑!

虽说岁数儿合适的,是有俩,可他们是能沾得上的?那个三岁的,亲爹当初是叔叔养大的,结果怎么的?能把亲叔叔给饿死的主儿,你敢要他的种?!

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瞧着是更合适,可他那对爹妈多能算计?只怕养了他,就要养他那一大家子!若是他们三天两头来上门,这孩子养着有何意思?还不若选你堂妹的闺女,好歹也算是外甥女。”

严老九有个堂妹,早先因着老一辈儿的关系,嫁给了个小童生,没想到小童生颇有才干,考了两三回就考中了秀才。若不是乡试时考棚坍塌砸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