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识得自己,莫婤忙将她所须一一道来。
金吾卫听不懂,但他一口应下。
自不是他因着崇拜胡来,而是他们所有武侯铺皆得了圣旨,配合太医们救治天花,还让太医们归莫君统领。
虽现今太医们未至,但若是让他们配合莫君,金吾卫中定无人不应!
只是他应下后,却对这铺中药材一窍不通,只好拉过一旁躲清闲的掌柜。
掌柜见是一女官,心中本怀疑、轻视,但被这金吾卫死盯着,他只能装出恭顺的样子,几番交谈后,却被其折服。
只因她用药、医理等比他深厚颇多。
更妙的是她给出的方子,他虽未曾听闻,但只需稍一琢磨其所用药、配比,就觉精准无比。
心头叹服,对其所嘱之事自是细细记下,还承诺明日一早定叫上铺中所有医者于疠人坊救疫。
“莫君,明日见!”
临走前,见官兵精神抖擞地喊道,莫婤颇觉亲切,笑弯了眼却不忘告诫:
“我包得这般严实,怎认得出的?这老者可没说错,若有人仿我名儿,你们也乖乖束手就擒?”
听罢,官差心中一凛,牢记后,欲传与同袍。
孺子可教地颔首,她取出鱼袋中的鱼符,同他仔细验证后,方同长孙无忌往下一家医馆走去。
兴安坊虽不大,但坊中药铺和医馆也不少,幸而黎坊主赞助了辆马车,幸而第一间铺子的金吾卫,给了他们武侯铺管控的铺子的位置。
将士们皆颇为配合,有他们作保,在三更天时,她便将坊中所有药铺、医馆召集了起来。
而此时,太极殿中,华烛熠熠,金砖铺地。
独李世民一人跪于大殿中央。
第122章 第122章
“王爷您走罢, 皇上早已去了张婕妤宫中啊!”守了李世民半宿的大太监终是不忍,上前劝道。
自太医被召回后,得到消息的秦王便在太极殿中一跪不起, 李渊不见, 他们也请不走。
夜已深, 若他再这样跪下去,膝盖恐就废了啊。
“大大,我等父皇回来。”
李世民仍固执地跪在原地, 免冠跣足,身着素服,平日里锐利如鹰隼的眼熬得通红,直直凝视着高台上那龙椅。
这皇位到底有何魔力,让人面目全非, 让父子嫌隙手足相残,让赤子之心备受猜忌。
他要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和身边的人,是也要坐上那个位置吗……
李渊的步辇正绕过太极殿, 见殿中还燃着灯, 皱眉问道:“那逆子还不肯走?”
“王爷等着见您一面。”大太监低眉顺眼恭敬道。
“倔马!”
叹了口气,李渊缓步进了大殿发问:“你真未猜到朕为何要这般做?”
威严的声儿从身后传来, 李世民身形未动,仍跪得笔直道:“儿臣不敢揣度圣意, 但求圣上派太医增援安兴坊。”
他已猜到多半是因阿婤升擢过快, 原本未将她放进眼中的某些官员, 现已起了深深的忌惮。
尤其是她还出自秦王府,在妇孺中有这般高的声望, 不就是为他秦王府俘获人心吗?这更让他的政敌们如鲠在喉。
但阿婤并不是仰仗着他们父子的偏帮,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升迁, 现今反倒要受他拖累。
“此举,是她破局之关键,若她能凭己身救万民于水火,日后谁还敢置喙她为何官途顺遂?”李渊恨铁不成钢道,“成大事者,不可只顾眼前安稳,要为计之深远,这不是你当日讽你兄长的?”
“父皇既已下旨让阿婤主导,为何还放任太医被阻于宫中?!”
这些道理他自懂,但李渊分明故意选了最险的一步棋。
“这是朕之过吗?朕何尝不是为她组建了最好的人手,但天降警示朕不得不防!休得再大逆不道,退下!”
本就因此事不快的李渊,勃然大怒道。
这些君君臣臣互相勾结的勾当,真以为他老糊涂了看不穿?若不是顾念旧情,若不是想看看还有什牛鬼蛇神跳出来,好一并厘清,他何至于被亲子质问!
心头不爽,正欲狠狠踹李世民一脚,他竟敢躲开,稳稳起了身后,装模作样地恭敬告退。
方出了殿门,就原形毕露,远远飘来句反问:“阿耶,她不是您最疼爱的小辈吗?您真忍心将她置于险境吗?”
“哎——”
一声叹息后,李渊坐于龙椅之上,回想着那声阿耶不禁泪如雨下,昔日小婤的亲切之语还回荡在耳畔——难道,他真的做错了吗?
疠人坊内,一偏僻的屋舍外竟挂了三把锁。
此时,忽而响起了捯饬锁头的动静,屋里奄奄一息的女子骤然有了力气,拖着身子爬到门处,将流脓的脸紧紧抵至门缝处。
“哒哒哒——”
三道门锁俱被解开,门被缓缓推开,她拼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