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占魁 作品

分卷阅读235

先歇歇大伙儿的热情。

谁知,方歇业了三日,她就接到了南阳公主的传信,说是毓麟居竟已引起了朝堂官员的关注。

长孙无忌也从御史台裴大人处打听到竟已有了弹劾毓麟居的奏折,言其笼络人心,结党营私,恐有造反之嫌。

虽已托裴大人压下,却是压不了太久,幸而毓麟居已闭业,幸而杨广在东都洛阳,才未有官员面谏杨帝。

听及此,莫婤果断整合稳娘掌柜,将容焕阁挂牌避嫌后,托付给了周妈妈,同李世民和观音婢远赴太原。

大隋将倾在即,长安城也逃不过被战火席卷,唯有与李世民同进退,才能稍避开。

只是,她百般哀求,莫母也不愿同她一道离开长安,单大人也不愿加入李渊将军麾下,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历史正轨上。

思绪回拢,压下心头隐忧,莫婤淡笑着摇了摇头道:

“早有预兆,不必自责。何况,我们只是蛰伏,来日我必能将接生馆开遍天下!”

向着三人伸拳,他们击拳立誓。

在太原留守之际,观音婢无婆婆教诲,亦无妯娌相助,幸而还有莫婤陪在她身旁。

观音婢在施粥,她就带着稳娘们四处接生;观音婢在太原近畔出资修建玄中寺,她就派了队稳娘驻扎看诊。

暮鼓催残阳,晨钟醒绮梦,她与观音婢常立于寺中,聆听古铜大钟撞出悠扬深邃之音。

钟声袅袅,穿过斑驳的庙宇,越过漫天的火光,飘荡在李渊和李世民誓死守卫的太原上空,也将李唐家的声望、长孙氏的仁德和稳娘们的技艺,深深扎根于太原郡百姓心中。

至此,观音婢深得李渊的信任与支持,而得李渊看重的还有莫婤。

大业十三年,天下反隋势力纷纷蜂拥而起,群雄纷争。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4”的名义正式挥师南下。

所到之处,战火纷飞,伤员不断,莫婤只好带着她的人手,四处奔波,日夜救治。此间她还不忘日日同莫母去信,只是不知有几封能到她手中。

在莫婤几近绝望之际,单雄信竟带着莫母投靠了唐军,她心中大石终是落地。有了莫母的加入,她如虎添翼,在减轻唐兵和百姓伤亡的同时,也让李唐家更加民心所向。

这些李渊自然看在了眼里,而同他一道征战沙场的李世民更是记在了心里。

同年农历十一月初九,唐兵攻入长安。

红日西垂,残霞似火,城墙上的“李”字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一匹炫白骏马疾驰而来,驾马的女子红裙猎猎,墨发飘舞,夺目而张扬。

第103章 第103章

李渊带领唐军早在十日前便攻下长安, 连高夫人等女眷都在三日前抵达,莫婤因帮一将领的夫人接生,而耽误了些时日。

此时, 长安城城墙上, 已不见箭矢、弯刀, 城门也被重新加固过,两侧的士兵们列队站立,身着铠甲, 手持长矛,神情肃穆却充满朝气。

莫婤如小时般,抱着马儿的长脖蹭了蹭道:“胭脂雪,累了吗,慢些吧。”

马儿扭头贴了贴她, 马蹄慢了些,方欲行过城门,便被一守门的士兵拦住。

“下马迎检!”

拦住莫婤的是一娃娃脸的小兵, 约莫十六七岁, 眼中神* 采奕奕,精神抖擞。

莫婤正欲下马, 小兵就被身旁的方脸士兵拉住道:“你没瞅见姑娘一人啊,又无包袱, 下马谁检?”

此话有理, 莫婤的行李大头扔给了长孙无忌和观音婢, 连接产箱也留给了陪将领夫人缓缓归来的香云,浑身上下只着了衣裙。

“冬日衣裙最能藏物, 我娘能在里头藏十斤粮呢!”小兵瞅了莫婤一眼,有些害羞, 挠了挠头道,“劳烦姑娘稍等,我们找个娘子来帮忙!”

说罢,环顾四周瞧见一婆子,欲跑过去,巡视的统领正巧路过,问道:“出了何事?”

“统领!”

小兵忙恭敬地同其行礼,弯下身时,统领就瞧见了他身后的莫婤。

“莫君!您回来了!快请入内!”

统领惊喜万分地将她迎了进去,怕她找不见宫门还欲为她领路,只是她想先回趟容焕阁便拒绝了。

待她骑着胭脂雪走后,身后的小兵方同方脸士兵窃窃私语:“方才那是谁啊,连统领都这般谄媚!”

“什么谄媚,那是尊重!是恭敬!是敬仰!那可是莫君,你连莫君都不知?”方脸士兵骤然激动起来。

小兵莫名地瞧了他一眼道:“你不也没认出来吗?”

“我没见过,但军中谁人不知莫君啊!她救了无数将士和百姓的命,连统领夫人难产都是她救回来的!”方脸士兵愈发激奋,红脸赤颈道,口水喷了小兵一脸。

小兵默默侧头躲开,继续问道:“为何不叫莫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