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天罡地煞
第六章:善举兴观
林羽于山脚下村庄成功降伏狐妖、解救孩童的事迹,如一阵疾风,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扬开来。这事儿很快就传进了一位员外的耳中。这位员外平日里便热衷慈善,对道观事务也多有关注,听闻林羽义举后,心中满是敬佩与感激,当下决定亲自前往清风观致谢。
数日后,晴空万里,员外带着一队人马,抬着沉甸甸的礼盒,浩浩荡荡地朝清风观进发。队伍行至道观前,员外整了整衣衫,恭敬地步入观内。见到林羽,员外赶忙上前,深深行了一礼,诚挚说道:“道长法力高强,此番解救众多孩童于危难,实乃无量功德,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我虽无道长这般神通,却略备薄礼,还望道长笑纳。”言罢,示意手下将礼盒打开,刹那间,白花花的银子映入眼帘,竟有一千两之多。
林羽望着这堆银子,心中泛起一阵波澜。他向来对钱财并无过多贪欲,可目光扫过道观那破旧的墙壁、摇摇欲坠的屋顶,想到观内诸多亟待修缮之处,这银子的确能派上大用场。思索片刻,他拱手谢道:“员外美意,贫道愧领。日后定当更加勤勉,为周边百姓祈福消灾,不负员外所望。”
员外离去后,林羽即刻着手道观的修缮事宜。他先是走访附近几个村庄,西处打听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经多方询问与筛选,终于选定了一群经验丰富、口碑颇佳的工匠。随后,他亲自前往集市,购置了大量优质的木材、石料和砖瓦。那木材皆是粗壮笔首的松柏,纹理细密,质地坚硬;石料采自附近山中,经过精心挑选,石质均匀,色泽温润;砖瓦则是窑厂新出,烧制得火候恰到好处,敲之声音清脆。
一切准备就绪,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林羽每日都穿梭于道观各处,密切监督工程进度。工匠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砌墙的工匠手法娴熟,将一块块石料整齐垒砌,缝隙间严丝合缝,宛如天成;盖瓦的工匠身手敏捷,一片片瓦片在他们手中有序排列,很快便为道观换上了崭新的“外衣”;漆匠则细心地为道观大门重新刷上朱漆,那朱漆在阳光下闪烁着鲜艳的光泽,大门上的铜环也被擦拭得锃亮,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原本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庭院,在林羽的规划下,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工匠们依照他的指示,在庭院中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娇艳的牡丹、淡雅的茉莉、挺拔的翠竹,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为道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致。
然而,林羽并未将所有银子都用于道观修缮。一次下山途中,他听闻不少人家因家境贫困或其他无奈缘由,狠心遗弃了刚出生的婴儿。这些无辜的小生命,在寒风中嗷嗷待哺,处境令人揪心。林羽心中一阵刺痛,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决定拿出一部分银子,收养这些被遗弃的婴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归宿。
林羽在道观附近寻得几间宽敞明亮的屋子,将其租下作为婴儿们的居所。随后,他又西处打听,请来几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奶娘。这些奶娘对待婴儿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般,悉心照料着他们的饮食起居。林羽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孩子们,看着他们在奶娘的精心呵护下,粉嫩的小脸逐渐圆润,原本微弱的哭声变得响亮有力,心中满是欣慰。他常常会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婴儿们的小脑袋,眼中满是慈爱与关怀。
除了收养婴儿,林羽深知自给自足对于道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利用剩下的银子,在道观周边开垦了三十亩良田。开垦初期,土地荒芜,杂草丛生,石块遍布。林羽亲自挽起裤腿,拿起锄头,一锄一锄地翻耕土地。每一次锄头落下,都扬起一阵尘土;每一次弯腰起身,都伴随着汗水的挥洒。在他的辛勤劳作下,原本坚硬的土地逐渐变得松软肥沃。他仔细地将土地平整好,划分成整齐的田畦,播下稻种、麦种。播种后,他每日都会来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精心地浇水、施肥、除草。烈日当空,他的身影在田间显得格外坚毅;细雨纷飞,他也会撑着伞在田间巡视,确保庄稼能茁壮成长。
同时,林羽还开垦了十亩药田。他凭借自己对道家草药的深入了解,挑选了各种珍贵的草药品种进行种植,如人参、灵芝、何首乌等。这些草药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土壤的酸碱度、光照的时长、水分的多少都需精确把控。为了给草药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林羽翻阅了大量的道家典籍,又不辞辛劳地前往山中,向隐居的老药农请教。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这些草药生长的方法。他在药田间搭建了简易的遮阳棚,以调节光照强度;设置了精细的灌溉系统,确保草药能得到适量的水分;还定期检测土壤的酸碱度,适时进行改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药田中的草药逐渐长出嫩绿的幼苗,生机勃勃。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观在林羽的不懈努力下,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良田与药田日益繁茂,微风拂过,稻麦与草药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那些被收养的婴儿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他们清脆的笑声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林羽的善举,不仅让道观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也赢得了周边百姓的尊敬与爱戴。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在这充满奇幻与危险的聊斋世界,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而他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继续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