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天罡地煞
第六十章:观中日常与新的契机
经过林羽一番努力,村子里肆虐的怪病终于被彻底根除,村民们对他感恩不尽,纷纷带着自家的粮食、蔬果前来清风观致谢。林羽和弟子们一一婉拒,可村民们诚意满满,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收下一些,以不辜负村民们的心意。
回到清风观后,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每日清晨,林羽都会在观中的庭院里迎着朝阳练功,吐纳天地灵气,以巩固自身修为。弟子们也各自忙碌,有的在打扫道观,有的在整理藏书,还有的在研习法术。
林羽结束早课之后,便会来到厨房,帮着负责膳食的弟子准备道观众人的饭菜。他虽是清风观中修行颇高之人,但并不觉得这些琐事有失身份。他深知,生活中的点滴皆是修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今日这青菜可真是新鲜,想必是山下村民自家种的。”林羽一边择菜,一边对身旁的小弟子说道。小弟子笑着点头:“是啊,师父,村民们都特别感激您,这都是他们的心意。”林羽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温和:“我们既受了村民的馈赠,日后更要多为他们做些实事。”
用过午膳,林羽来到道观的藏书阁。这里存放着清风观历代传承下来的典籍,既有高深的法术秘籍,也有讲述世间奇闻轶事的书籍。林羽此次前来,是想寻找一些关于功德修行的记载,希望能从中获取更多积累功德的方法。
他在书架间徘徊,目光扫过一本本古籍。突然,一本泛黄的书卷吸引了他的注意,书名为《功德录异》。林羽轻轻将其取下,拂去上面的灰尘,坐在窗边的书桌前仔细翻阅起来。书中记载了许多前辈高人通过各种方式积累功德的事迹,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方法。
正看得入神,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林羽放下书卷,起身走出藏书阁。只见观门口站着一位年轻书生,身着素袍,面容清秀,正与守门的弟子交谈着。
“这位兄台,我是路过此地的书生,听闻清风观的道长们皆慈悲为怀,精通医术,不知可否在此借住几日,调养身体?”书生一脸恳切地说道。守门弟子面露难色:“这……我需向师父请示。”
林羽走上前,打量了书生一番,只见他面色苍白,身形消瘦,似乎身体颇为虚弱。书生见林羽气度不凡,想必是观中重要人物,连忙躬身行礼:“在下苏文,见过道长。”林羽微笑着还礼:“苏公子不必多礼,观中地方宽敞,若公子不嫌弃,住下便是。只是不知公子身体不适,所为何故?”
苏文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数月前我进京赶考,途中遭遇暴雨,不慎染了风寒。起初并未在意,谁知病情拖延至今,始终未能痊愈。听闻此地有妙手回春的道长,便想来碰碰运气。”
林羽点了点头,说道:“苏公子既来之,则安之。我观中虽非专门医馆,但也略通医术,定会尽力为公子调理身体。”说罢,他便安排弟子将苏文带到客房休息,并吩咐准备热水和清淡的膳食。
之后,林羽亲自为苏文把脉。他眉头微皱,心中思索着病情。苏文的风寒之症确实拖延太久,己伤及肺腑,且体内气血亏虚,需精心调养。林羽回到自己的房间,调配了几副草药,交给负责煎药的弟子,叮嘱他一定要严格按照火候和时间煎制。
接下来的几日,林羽除了日常修行和教导弟子,便时常去看望苏文,观察他的病情变化。在林羽的悉心照料下,苏文的病情逐渐好转,面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一日午后,苏文来到庭院,见林羽正坐在石凳上看书。他走上前,躬身行礼:“多谢道长连日来的照料,在下身体己大好。道长不仅医术精湛,且慈悲为怀,实乃当世高人。”林羽笑着摆了摆手:“苏公子过誉了,治病救人本就是我分内之事。看公子气色,想必再过几日便可痊愈。”
苏文在石凳上坐下,与林羽闲聊起来。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两人相谈甚欢。苏文发现,林羽虽身处道观,却对世间之事有着深刻的见解,并非那种只知埋头修行的道士。
“道长,我此次进京赶考,本想考取功名,为百姓谋福祉。可如今看来,这世间的苦难并非只有通过仕途才能解决。像道长这样,以自身所学,首接救助百姓,也是一种济世之道。”苏文感慨地说道。
林羽微微点头:“苏公子心怀苍生,实乃难得。无论是为官还是修行,只要心存善念,为百姓做事,皆能成就一番功德。”
又过了几日,苏文的身体彻底康复。他收拾行囊,准备继续踏上进京赶考的路途。临行前,他来到林羽面前,再次深深鞠躬:“道长之恩,苏文没齿难忘。若此次能高中,定不负道长教诲,为百姓做实事。”林羽微笑着祝福道:“苏公子一路保重,愿你金榜题名,得偿所愿。”
送别苏文后,林羽回到观中。他深知,自己在这聊斋世界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积累功德、守护正义的使命也从未停止。而这些生活中的琐事,无论是救助村民,还是帮助苏文,都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此时,清风观外的山林中,一只色彩斑斓的鸟儿在枝头欢快
地鸣叫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平凡而又充满希望的故事。林羽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知道,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