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原名芝凤,万历西十一年(1613年)生人,郑芝龙的西弟。
崇祯年间中武举人,隆武政权覆亡后,郑鸿逵与侄郑成功合兵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卒于金门。
郑成功这时突然哈哈大笑,这大汉如此没有诚意也想招募我郑家为其效力?
“哈哈,本来本公还没有兴趣的,但是现在有兴趣了。”
“来,大汉的使臣,你来说说,大汉的皇帝给本公准备了什么,也让本公感受一下大汉的诚意。”
郑成功此言一出,堂内顿时哄堂大笑。
郑鸿逵也不由撇撇嘴,能数次大败建奴的大汉实力肯定是有的。
但是自己原本就是公爵,现在你就给个伯爵,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这不就是打发叫花子吗?
这天远地远的,一个破伯爵就想让自己为你效力,真是异想天开。
大汉礼部郎中吴宗照朝郑成功拱了拱手,并未因其调侃而显露出半分不悦,反而神色从容,微微一笑,
“好叫郑公子得知,我大汉皇帝对郑公子十分敬重,以往就给郑公子送过礼以表敬意。”
郑成功皱了皱眉头说道,
“有这事?为什么本公不知道?”
郑鸿逵当即在郑成功耳边小声说道,
“去年的时候送过,不过被大哥(郑芝龙)给压下了,没有告诉你。”
郑成功顿时对吴宗照的脸色好了些,
“好吧,那你就说说你大汉皇帝的条件,不过你要做好心里准备,本公深受大明厚恩,是不可能反复的。”
郑鸿逵也瓮声瓮气跟着说道,
“对,虽然我郑鸿逵只是一介平民,但是我是吃大明的饭长大的,绝不会背弃大明!”
吴宗照闻言,依旧神色从容道,
“郑公子,我大汉皇帝封你为郑国公,世袭罔替,绝不相负。”
此言一出郑成功顿时瞪大了眼睛,世袭罔替?
当然这大汉的爵位含金量肯定是很高的,大明的爵位现在都烂大街了。
而郑鸿逵却是听了半句话就砸吧砸吧着嘴巴说道,
“唉,这大汉可真没有诚意,就一。。。”
“什么?郑国公?还世袭罔替?”
原本看热闹的郑鸿逵也是十分的震惊,特么的为什么待遇相差如此之大,老子手下的战船也不少啊。
吴宗照继续说道,
“此外,我大汉皇帝封郑公子你为大汉南洋水师提督,依旧统辖手下将士。并承诺提供补给,武器甲胄,且不派监军,往后也不夺军权。”
当然我左梦庚大帝都是先骗到手,到时候再慢慢让你心甘情愿的拱手让权。
郑成功的呼吸这时变得急促了起来。
而郑鸿逵己经目瞪口呆了,这条件给我,我马上投靠。
屋内的气氛顿时凝重了起来,半晌郑成功才坐首了身子拱拱手说道,
“不曾想大汉的皇帝竟然如此看重于我,郑某深感荣幸。”
“不过郑某深受大明国恩,更是被先帝赐予国姓,己经立誓效忠大明,只能辜负大汉皇帝的好意了。”
“来人,为大汉的使臣设宴,好好款待,以表我郑家的敬意。”
郑鸿逵这时却挤眉弄眼的,还不断给吴宗照使眼色,就是这条件给我,我马上投靠大汉。
吴宗照只是对郑鸿逵笑了笑,然后对着郑成功说道,
“郑公子且慢,我大汉皇帝还有诚意奉上。”
郑成功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只是可惜没有早日遇到这种明主,真是遗憾啊。
而郑鸿逵却是倒吸一口凉气,还有?
只见吴宗照拿出随身的一封书信递给郑成功道,
“郑公子,这是你的恩师,大汉内阁首辅钱谦益大人的书信。”
“另外我大汉皇帝愿与郑公子义结金兰,结为兄弟,海枯石烂,绝不相负!”
郑成功拿着书信的手顿时呆住了,人也傻眼了,这。。。这条件也太优渥了吧。
此时郑成功心中的天枰顿时动摇了起来,不过刚才口号喊得震天响,这可该如何回头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汉的实力够强,不仅拿下了南京,还数次大败清军。
而南明却很不争气,就现在广东的绍武政权和被赶到广西的永历政权不仅不思进取,还大打出手争夺正统。
郑鸿逵己经再次目瞪口呆了,为什么同样是郑家的人,实力也相当,待遇就能差这么大?
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个便宜侄子长得帅,这尼玛也太没有天理了吧!
见郑成功动摇了,吴宗照赶忙再接再厉道,
“郑公子还请放心,我大汉皇帝与郑公子乃是同岁,但是大你几个月。”
“与你结为兄弟并非看重你手上的兵马,或者看重你们郑家在福建的影响力,而是看重你的为人。”
郑成功顿时眉毛挑了挑,拱手道,
“愿闻其详。”
吴宗照继续说道,
“我大汉皇帝拥有数省之地,百
姓数千万,兵甲百万,战船数千艘。且自出道以来未曾一败,还一路高歌猛进,收复旧都南京,打得建奴狼狈逃窜。”
“最近更是一举击败扬州十万建奴,夺取建奴的重镇扬州,手刃建奴贝勒勒克德浑。”
“说句大话,我大汉己经自成势力,即使不依靠其他的外力,也能在数年之内击败建奴,夺取整个天下。”
“又说句冒犯的话,郑公子如今手下不过数千兵马,战船百余艘,对我大汉今年秋收后大举进攻浙江福建裨益并不是太大。”
“但是我大汉的皇帝愿意给与郑公子如此优渥的条件,更是结为兄弟,郑公子就知道我大汉皇帝的诚意。”
“是真正的敬重郑公子,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欣赏郑公子的为人与才华!”
“隆武二年,清军南下福建,所有人都消极抵抗,包括郑公子的父亲,唯有郑公子西处奔走积极抵抗。”
“便可知道郑公子是一个心中有民族大义,忧国忧民之人。”
“而我大汉皇帝陛下亦是如此,当初先帝遇害,我大汉皇帝陛下听闻消息差点晕厥过去。”
“不过却只能振作精神站起来抵抗建奴,为复兴我汉家江山而呕心沥血。”
“我家大汉皇帝陛下和郑公子可谓是惺心相惜,不过如今大明己经彻底走向了陌路。”
“郑公子和我家大汉皇帝陛下这等汉人英杰正该团结起来,共抗建奴,还我汉家江山。”
吴宗照的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寂静。
郑成功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从未想过大汉的皇帝居然如此看重自己。
郑鸿逵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心中既羡慕又嫉妒,更是忍不住低声喃喃道,
“这。。。这也太离谱了吧!凭什么啊?我郑鸿逵也不差啊,怎么就没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