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卡木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此刻的朱瞻峻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魔鬼!
原来,他是鞑靼部落派来的使者,受命联络大明官员,里应外合,扰乱大明边境。而与他接头的人,正是刑部左侍郎胡正!
“胡正吗?呵呵,这老小子也是个人物啊!”
朱瞻埈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
他将哈达卡木的供词详细记录下来。
准备作为证据呈交给朱棣。
第二天一早,朱瞻埈带着哈达卡木的供词和一众证人。
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面圣。
……
朝堂之内,朱棣正襟危坐,所有官员都盯着站在中央的朱瞻峻。
听着朱瞻埈的陈述。
“皇爷爷,孙儿已经查明,昨夜刺杀孙儿的刺客,乃是鞑靼部落派来的,他们的目的是扰乱我大明边境。而与他们接头的,正是刑部左侍郎胡正!”
朱瞻埈语气铿锵有力。
随即,他直接对着外面喊道:“把东西都带上来!”
下一刻,张策将哈达卡木的供词和一众证人的证词呈上。
朱棣接过供词,脸色阴沉得可怕。
“胡正!他好大的胆子!”
朱棣猛地将供词拍在桌上,怒喝道。
“皇爷爷息怒,胡正已经在锦衣卫衙门了,”朱瞻埈连忙说道,“不过孙儿还有一事要禀报。”
“说!”
“孙儿怀疑,北镇抚司镇抚使纪纲,也与此事有关!”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纪纲?
他可是朱棣的心腹,掌管着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权势滔天。
朱棣眉头紧锁,看向朱瞻埈的眼神中带着探究:“瞻埈,你可有证据?”
“皇爷爷,孙儿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孙儿发现,纪纲在事发后,派人将刺客的尸体秘密运走,意图毁灭证据。此事,实在可疑!”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纪纲,你对此事有何解释?”
纪纲连忙跪下,叩首道:“皇上明鉴,臣对昨夜之事毫不知情!至于处理刺客尸体,臣也是为了维护京城安宁,避免引起百姓恐慌。”
“是吗?”朱瞻埈冷笑一声:“纪大人,你敢不敢让你的手下当面对质?”
纪纲脸色微变,眼神闪烁。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皇上,臣有要事禀报!”
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一个身穿蟒袍的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此人正是赵王朱高燧。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纪纲,又看了看朱瞻埈,眼中闪过阴狠。
“臣听闻,侄儿昨夜遇刺,只是不知,侄儿为何要污蔑纪大人?”
朱高燧走到朱瞻埈面前。
朱瞻埈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三叔此言差矣,侄儿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倒是三叔,来得可真够快的,莫非是……”
朱瞻埈故意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眼神中的意味却是不言而喻。
朱高燧冷哼一声,道:“二侄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纪纲乃父皇心腹,对你更是照顾有加,你怎能凭空污蔑于他?”
朱瞻埈毫不示弱地回击道:“三叔教训的是,只是侄儿也并非信口开河,纪纲行事诡秘,在刺客尸体处理一事上更是疑点重重,侄儿自然要为自身安危以及真相讨个说法。”
朱高燧脸色一沉,语气加重了几分:“你这是怀疑纪纲与鞑靼人勾结,意图谋害你?如此大逆不道的罪名,你担待得起吗?”
“担不担待得起,可不是三叔说了算的,”
“真相如何,自有公断。侄儿相信,皇爷爷自会明察秋毫。”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火药味十足。
朱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不出喜怒。
他重重地敲了敲龙案,沉声道:“够了!此事事关重大,朕定会彻查到底。纪纲,朕命你全力配合瞻埈调查,不得有任何隐瞒!”
纪纲心中叫苦不迭,却也只能叩首领命:“臣遵旨!”
退朝之后,朱棣将朱瞻埈叫到了御书房。
“孙臣参见皇爷爷!”
朱瞻埈进门后,恭恭敬敬地跪下行礼。
朱棣正襟危坐,手中拿着哈达卡木的供词,眉头紧锁。
他并没有理会朱瞻埈,而是反复翻看着供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朱瞻埈也不出声,就这么跪着,低着头,一副恭顺的模样。
御书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朱棣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朱瞻埈的膝盖开始隐隐发凉,但他依旧不动声色,保持着最初的姿势。
对于这样的事情,他已经门清的很了。
朱棣这是在考验他的耐心和城府。
终于,朱棣放下手中的供词,抬起头看向朱瞻埈,沉声道:
“瞻埈,你今日在朝堂之上,为何要将矛头指向纪纲?”
朱瞻埈抬起头:“回皇爷爷,孙儿并非有意针对纪大人,只是就事论事罢了。纪大人处理刺客尸体一事,确实存在诸多疑点,孙儿不得不怀疑。”
“哦?那你说说,都有哪些疑点?”
朱棣语气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
朱瞻埈不慌不忙地答道:“首先,刺客尸体被秘密运走,并未经过正常的程序,其次,运送尸体的人,并非锦衣卫的正式人员,而是纪大人私下招募的江湖人士,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据孙儿所知,这些江湖人士私下里都曾经做过胡正府上的护卫。”
朱棣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他紧紧地盯着朱瞻埈。
“瞻埈,你可知,你所说的这些,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便是诬陷朝廷命官,罪加一等!”
朱瞻埈毫不畏惧地迎上朱棣的目光。
“皇爷爷,孙儿自然明白事情的轻重。孙儿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并非空穴来风。孙儿手中,掌握着一些线索,足以证明孙儿所言非虚。”
“哦?什么线索?”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朱瞻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这是孙儿截获的一封密信,信中内容,或许能解开皇爷爷的疑惑。”
朱棣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大变。
信中内容,赫然是纪纲与鞑靼人勾结的证据!
他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朱瞻埈见状,心中暗喜,自己赌对了。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高声道:
“皇上,大事不好!纪纲……纪纲他畏罪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