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道鸣 作品

第一百四十四章 昔日因,今日果

第一百四十四章:昔日因,今日果

孟六爷仍旧在讲述,孟大志孟大良吴守义三人理所当然的一头雾水,但张清却已经有点明白了。

一个姓氏宗族,传承三百多年没有经历过灾厄,代代还都出现一些人杰,这种事情绝对不寻常。

不寻常在哪里呢,不寻常在他太过于顺利了。

这种万事顺意的状态可以巧合的出现一代两代,但三百多年下来传承了多少代。

孟氏宗族的这种状态,让张清想到了一种说法,福地或者说小龙脉。

无论是福地还是小龙脉,说的都是风水中一种特殊的格局,一种天地自然孕育生成的聚气纳福之地。

人活着住在这种地方,一生万事顺意无病无灾,人死后葬在这种地方,还能够福泽后代。

再说这小龙脉的称呼,小龙脉说起来虽然跟龙脉说起来很像,但实际上差距却是天差地别。

龙脉可以福泽一国,一国建立以后,龙脉兴则国兴,龙脉亡则国家危矣。

而有小龙脉之称的福地,只能够福泽一地,无论是规模还是功效都远远比不上真正的龙脉。

福地被称为小龙脉,只是一些好事者冠以的称呼而已。

从古至今,龙脉不过就那么有数的几条,而福地却是诞生了很多。

当今修道界中的一些大门派的山门,就是坐落在一些福地上的。

结合目前的信息,张清猜测孟家祖上应该是有一番机遇,发现了这边是福地,才会举族搬迁到了这边。

孟六爷的讲述还在继续,对于孟氏宗族的很多事情,他这个当今孟氏宗族的话事人之一是无比的熟稔。

“三百多年里,我孟氏宗族有三十多人活过百岁,有七十多人活过九十岁,八十岁的数不胜数,活到七十只是常态。”

话说到这,就是孟大志孟大良吴守义也都惊着了。

但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在过去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医疗条件亦或是人们的观念,都远远不如现在,那个时候活过七十都是少有的。

现在听听孟六爷这话,活过七十是常态,八十的数不胜数,九十岁一百岁的也都出现过,还不只是一两个。

这种事情要是宣扬出去,别的不敢说,他们孟氏宗族的村子肯定是要得到一个长寿村的名头。

然而孟大志立马就发现了不对劲,他连忙朝着孟六爷追问道:

“六爷爷,你这说的不对吧,我活了这么多年,从咱们村也就见过少数几个年纪过了八十的长辈,七十的也不多见,没有你说的那么多呀!”

孟大良一听这话,也开始回忆起来,最后附和着孟大志。

“是呀,以前我还说过,怎么近些年医疗水平生活条件上去了,咱们村里的长辈年过七十的都还那么少,爷,你是不是记错了?”

“狗剩子,你他娘的放什么屁呢!”

孟六爷听到自己孙子的话,那是张口就骂。

“我二十岁以前,一共从村子里的年过九十岁的长辈有六个,年过八十岁的长辈有十多人,年过七十的已经记不清楚了。”

孟家村并不小,有数百人,这个长寿比例已经很恐怖了。

再者说了,孟六爷说的是他二十岁以前,那是多久以前了,到现在已经五六十年了呀!

五六十年前,孟家村就有了那么多的长寿老人?

孟六爷仍没有停止,他的话语中已经带上了伤感。

“我四十岁那年,孟家村就剩下几个年过八十的长辈,年过九十的没有了,活着的长辈都是七十岁左右。等到我六十那年,唉……”

讲到这里,孟六爷就又叹了一口气。

“我六十岁那年,村子里的年龄比我高的长辈还有十个,人均年龄七十,而同辈当中基本没几个身体好的,到了今年,村子里跟我一辈的人还有几个,比我辈分高的更是一个没有了!”

孟大志孟大良吴守义都听呆了,把这件事情前后贯连起来一看,孟家村的情况真的很蹊跷。

在医疗条件生活水平差的年月里,孟家村的长寿老人人数惊人,在医疗条件生活水平好的今天,孟家村的长寿老人还是惊人。

不过欠前者是多的惊人,而后者却是少的惊人。

“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孟大志看着孟六爷不可置信的问道,他连自己身上的问题都短暂忘却了。

旁边的张清在这个时候眉头不自禁的皱起,他本来以为这一趟只是孟大志的事情,但现在看来,牵扯到的却是整个孟家村。

看来他的双眼天赋目前还是不够强力,只让他看到了部分因果,并没有看清这件事的全貌。

“我以前也不知道,但今天听到你的事情,我算是明白了一点。”

孟六爷有些无力的坐下了,他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刚才这一通话,可以说是让他把这辈子都给回忆了一遍。

在孟六爷小时候,他面前全是各种长辈,有爷爷辈,太爷辈,甚至祖爷辈。

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六世同堂孟家

村都有。

等他四十,孟家村的六世同堂已经没了,五世同堂都是少有。

现如今,孟家村还有五世同堂吗?

这里面的悲戚,也就孟六爷这种亲身经历的人能够体会。

孟六爷猛然抬头看向了张清,他颤声问道:

“这位大师,我们孟家村的情况?”

“我需要去孟家村的祖坟看一看,具体能不能解决,待定!”

张清同样是站了起来,面对这个面容悲戚的老人,他并没有立马回绝,也没有当场拍着胸口给保证一定能解决。

根据孟六爷的话,还有他从孟大志身上因果中看到的东西,他已经大致梳理清晰了事情的脉络。

这件事,可以说是从孟大志的祖上也就是那位举家迁移到这里的祖先开始说起。

孟大志的祖上不知道是自身通晓风水之术还是有高人指点,知道了孟家村这里是一处福地,建立了孟家村。

生长在这么一处福地,孟家村自然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三百多年间,每一代孟家村都会出现一些人杰,那些普通的族人也是一生平安诸事顺意。

这就是福地的作用,一地福缘泽被一族。

然而孟家村这种扎根落地的方法,却有点那么个竭泽而渔的意思。

三百多年前,孟氏宗族的族人一直在索取着这福地的福缘,用来福泽自己,却没有想过回馈这片福地。

也不知道是孟氏宗族在传承中失去了相应的法子,还是压根就没有这种回馈福地的法子。

福地的福缘也是有一个上限的,像孟氏宗族族人这般一昧的索取压榨,这福地的福缘自然也就难以支应孟家族人了。

这种福缘难以为继的第一体现,就在孟氏宗族的长寿族人上。

孟氏宗族的长寿族人数量锐减,就是最好说明。

然而孟氏宗族的族人却没有人知晓这种征兆的意思,所以一直将这种情况持续到了今天,孟氏宗族的长寿老人也就剩下了屈指可数的几人。

至于孟大志的情况,应该算是特例,或者说是那福地的最后倾力一博。

孟大志可以说是带着福地不多的福缘出去闯荡,一路到了今天的地步。

他身上的那份福缘走到这个地步,也就消耗殆尽了。

福缘消耗殆尽以后,孟大志和故土之间的联系,可还没有断。

没了福缘,那福地给予孟大志的,自然就是这么多年积攒下来各种负面力量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孟大志的霉运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暴涨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

这一切,都是昔日孟家祖先种下的因,而果就在孟大志这些孟家后代身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