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虞贵妃瞧了心中更加烦闷,摆了摆手,道:“行了,两个侧妃还要照顾孩子,也没那个精力帮你,你好自为之。”

听出话音,皇子妃心中松了口气,她颤巍巍地起身,站立一侧,低头不语。

虞贵妃懒得看她,可一会儿还有宴席,只好说:“你去好好洗漱一番,待会儿别丢脸!”

侍立在一旁的林嬷嬷适时站出来,温和地笑着请皇子妃去隔壁洗漱打扮。

不管怎么说,也要把皇子妃这憔悴的脸色,以及有些微红的眼眶遮掩下去。

等到开宴,虞贵妃这才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梁毓景上前行礼:“儿子给母妃请安,母妃这些时日可安好?”

虞贵妃让梁毓景起身,道:“我自然安好,倒是你,府中汤药不断……”

说到这里,虞贵妃便住了口,只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梁毓景:“你看你,都瘦了。”

梁毓景笑了笑:“母妃总是说儿子瘦了,但儿子每顿都能吃两碗饭啊。”

虞贵妃闻言也笑:“算了,你府里也不是没有贤惠人,饿不着你,我担心你做什么?倒是两个孩子……若是请的太医不管用,也找找民间的儿科圣手。”

梁毓景点头应下。

虞贵妃又说:“你成婚四年,膝下也只三个孩子,不如为娘再给你挑几个宜子的女子?”

梁毓景听到这话,便想起了之前在汀兰院听到的那一番生男生女看男人的理论,他轻笑着拒绝:“母妃可别忙了,儿子最近心思都放在了读书上。”

虞贵妃听出几分奇怪来,自己儿子就不是个读书的料,但也没多问,只道:“听你的。”

关心完儿子,虞贵妃就低声说起了自己的烦恼:“景儿,你父皇最近封了一个宫女为嫔。”

梁毓景自然早知道了这个消息,闻言就有些疑惑——

自家母妃虽然说是宠冠六宫,但其实母妃只是作为旧爱的时间长一些罢了。

父皇身边从来都不缺少新欢,不然他那些哥哥弟弟怎么来的?

但以往母妃都能坦然处之,且父皇对母妃的态度依旧,这一次不过封了个宫女为嫔,母妃怎么会特意提起?

虞贵妃维持着面上得体的微笑,极力压低声音:

“为娘已经得到消息,那宫女已经有孕两月有余……偏偏你父皇藏着掖着,最近还让那宫女直接宿在了乾清宫后殿,好像生怕有人对那宫女做什么似的!且你父皇早就给了她妃位待遇,只等生下皇子,就会直接册封了。”

梁毓景听完,觉得父皇这行为有点奇奇怪怪,也觉得母妃这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这也没什么吧?之前的容妃娘娘不也差不多?”

虞贵妃认真道:“景儿,你相信为娘,你父皇对这个宫女很不一般。”

梁毓景只好点头,心中却提不起多少警惕。

毕竟如今序齿的皇子就有十三个了,就算那新欢生了皇子又能如何?

母子二人闲聊了这么几句,宴席便开始了。

明睿帝今年四十九岁,过了年就是知天命的岁数,也因此,朝中大臣便一直催着立太子。

今日这生辰宴,吃都堵不住某些大臣的嘴,一个身着紫色朝服的三品大员就借着敬酒提起了立太子一事。

明睿帝只说还要想想,顺便又提出了封王之后,让及冠的皇子们开始参与朝政一事。

事实上,众皇子虽然明面上没有参政,但都有听政,且朝中还有人,暗地里不知道指手画脚多少次了。

但明睿帝提出的参政,就是要摆在明面上了。

且不提众朝臣心中如何想,在座的已经及冠的几个皇子都兴奋起来了。

当然,除了自小就患有腿疾的大皇子。

于是,在几个弟弟欢欣鼓舞的目光中,大皇子站起身,言辞恳切地请求恢复旧例:既皇子封王后前往封地一事。

大皇子的一番话,瞬间让有点飘的梁毓景回了神。

他想起早就做好的计划,没有犹豫,立刻起身反驳大皇子,一副“你要去你去,我非要赖在京城”的样子。

其他几个皇子一看,瞬间有了主意——交换几个眼神后,大家伙就把大皇子的请求夸了一通。

梁毓景冷着脸,仿佛寡不敌众。

直到一个绿袍六品小官发言:表示如果大皇子去封地,那其他皇子也不能例外吧?

正夸得起劲的几个皇子顿时犹豫了。

梁毓景见状便十分明显地笑出声来。

然后——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齐齐请求恢复旧例——也就是封王后前往封地。

梁毓景面无表情也起身,只躬身,却已经表明:他不想走。

明睿帝还没说话,几个大臣也开始劝起来,当然,都是劝恢复旧例的。

好好的一个皇后生辰宴,瞬间就成了大朝会。

第17章 礼尚往来

宫里的生辰宴过成了吵架的大朝会,府里的家宴也过成了吵架的茶话会。

因为宫里晚上还有大型家宴,梁毓景和皇子妃都回不来。

于是,府里就由岳侧妃、石侧妃带头一起吃个家宴。

然后嘛……两个带头人就吵了起来。

岳侧妃觉得之前冬至的家宴上是石侧妃下的车前草,害得大公子高热,烧成了傻子。

石侧妃觉得岳侧妃满口胡言,并且还怀疑二公子的病一直没好是岳侧妃在暗中搞鬼。

反正,元香雪、卢侍妾、程侍妾、林侍妾都是看戏的人。

还别说,看一晚上戏,也挺累人的。

平平无奇的一天就这么过了,元香雪期待起七天后的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