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才出发十一天,就三死一伤一病。

伤的是卢侍妾,病的是王妃。

王妃本就有心疾,受了惊就此病倒,不得不又停留了一天。

等到再度启程的时候,车队后面就拉了三副棺材。

棺材是去离这里最近的城镇买的,不算好棺材,将就用的。

整个车队的气氛都很低迷,也很严肃,没人敢说笑,说话做事都轻轻的,像是怕惊扰了躺着的人。

就这样,五天后,车队终于平安无事地进了天水郡。

天水郡城门口,乌泱泱的一众官员峨冠博带等待许久。

一见车队过来,太守张羲之便领着一群人上前行礼:“臣等恭迎秦王殿下。”

梁毓景这一来,不仅是皇子身份不能冒犯,他还领了秦州刺史一职,也压他们一头。

最惨的是太守,因为秦王府还没动工,因此他还要把官衙让出来。

不过身为太守,别院还是有的,因此张羲之早在得了消息时,就把官衙给收拾出来了,一尘不染,还加急捯饬了一番。

梁毓景骑着马,环视一圈,朗声道:“诸位快快请起,本王承蒙皇恩,受封于此,还望日后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使秦州路不拾遗、井然有序。”

“臣等必不辱使命。”

还算整齐的回答后,众官员让出一条道,梁毓景便打马进了城门。

一直到车队走进去,官员们才发现,这车队后面竟然拉着三副棺材!

长史李凌云捋着须,朝张羲之使眼色:情况不太对,接风宴还搞不搞?

国字脸的张羲之紧皱眉头,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人先撤下来,等问过再说。

长长的车队自城门进入,一路招摇过市,在官衙前停下。

官衙中门大开,几个身穿官服的小吏躬身行礼。

梁毓景翻身下马,神情有些怔然,历时十九天,他从京城来到了秦州。

秦州靠近边境,虽然没有被月氏侵袭,但民风也很彪悍。

且气候也与京城迥异,明明已是初春时节,可秦州却还冷着,风吹着又冷又干。

看着陆续停下的马车,以及那极其刺眼的三副棺材,梁毓景沉沉吐出一口气,心中百感交集。

福全上前询问:“王爷?”

梁毓景丢开马鞭,大步流星进了官衙。

在他身后,脸色苍白的王妃被林嬷嬷扶着,卢侍妾、程侍妾、林侍妾、元香雪四人坠在身后,闲庭漫步地进了官衙。

官衙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用来办公的,后部分是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后罩房都齐备的府邸,中间用一道墙隔着。

待到福全领着一众人把行李都搬进官衙,又简单收拾了一番后,已经是临近黄昏时候。

观望许久的太守张羲之终于亲自过来询问梁毓景,是否要举行接风宴的事情。

梁毓景知道,这是一种传统。

但王妃刚进了官衙就倒下了,这会儿压根起不来身。

而接风宴是分男女席的,不仅要梁毓景出席,各官员的夫人、以及这天水郡的本地豪族的夫人们也会出席,可王妃不能出席,侍妾的身份又不够格。

若是有侧妃也还凑合,可没有啊。

梁毓景揉了揉眉心,沉声道:“一切从简吧。”

张羲之闻言,揣摩道:“那……就由下官就与府衙众官吏为王爷接风洗尘?”

梁毓景点点头。

张羲之还想问问那三副棺材的事,但又怕说错话,便显露出几分欲言又止。

梁毓景直言道:“来此途中,本王次子因车马劳顿而夭折,两位侧妃也急症而亡,你告令全郡,一月内不可行嫁娶之事。至于丧仪……也不必大办,停灵七天就下葬。”

一听这三条人命,以及其身份,张羲之悚然一惊,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应声退下。

黄昏时,梁毓景去赴宴了,府衙里众人也聚在一起用了晚膳。

王妃不在,四个侍妾安安静静用了膳。

用完膳,元香雪就起身打算回去了,却不料程侍妾喊住她:“元妹妹稍候,我与你同住东厢,一起回去吧。”

是的,府衙自然比不得京城的皇子府,东西厢房只各有两个院子。

也不知道怎么分的,反正卢侍妾、林侍妾住了西厢的碧霄院和清芷院,程侍妾住了东厢的折芳院,剩下的潇湘院,元香雪就住进去了。

这会儿程侍妾这么一说,元香雪心里是想着等就等吧,也不浪费什么时间,但是吧……

这一路上舟车劳顿,加上怀孕后脾气有些变化,元香雪就很不耐烦。

她嘴上没说,脸上却带出几分,脚步也没停,愣是装作没听见地走了。

在她身后,林侍妾“啧啧”两声,一点都没压低声音:“瞧瞧这嚣张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段时间都是她陪着王爷呢!”

卢侍妾不太高兴地说:“元妹妹许是累了,毕竟这一路来,她一直晕车,瞧着人都瘦了许多,倒是好看多了。”

程侍妾眼里闪过深思,低声道:“听说王爷还让福全公公给她找了许多酸果子,府医也隔三岔五去给她诊脉,不过确实瘦了,倒也不像是……”

她的未尽之言,卢侍妾、林侍妾都不在意。

卢侍妾反而说起另一件事:“这府衙的路也不知怎么修的,我们三个的院子都有大路连通,就她的潇湘院,竟然有一片竹林小径……若是王爷风雅些,可不得天天去她那里?!”

林侍妾不同意这个说法,她狡黠地笑道:“王爷初到秦州,肯定有很多事务要处理,许是嫌麻烦呢!咱们三个住的院子可是方便又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