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平安仔细打量着赵望舒,感觉人瘦了很多。

赵望舒垂着眼帘,心知这是皇上想让她避开这次的风波,毕竟她是钦差,她一回来就事发了,谁能不怀疑她?

但赵望舒觉得没必要,反正早就得罪了那些人,她可还想着添油加醋呢。

“皇上,微臣不用休息,正好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赵望舒递上早已写好的折子。

一旁的御前太监赶紧接过,呈给平安,平安一看,神色顿时有些奇怪——

因为赵望舒写的,全是常山郡路家的所作所为,欺男霸女、耀武扬威,虽然还谈不上无恶不作,但也确实需要收拾……

问题是:这到底是赵望舒公事公办,还是公报私仇?又或者在故意铲除后宫里的对手?

没错,平安当然知道,赵望舒知道他的心意。

毕竟满朝文武都在议论,后宫里皇后也过问了一回,只是平安确实没有那个想法。

但今天这个折子,就有些微妙了。

看着眼前恭敬的赵望舒,平安合上折子,沉吟片刻才道:“朕核实后再论吧。”

赵望舒心说那我过几天再来问一次,反正她小心眼得很,给她下马威是吧?非得收拾一顿才消气。

当然了,赵望舒也有对付丽妃的意思,毕竟没有丽妃撑腰,路家哪儿来的胆子跟她这个钦差对着干?

而且她用的是光明正大的理由,又没有吹枕边风啥的,她问心无愧。

第二天,雪灾一事的贪污案果然爆发,但因为牵扯到官员里面甚至有二品大员,自然不能说一声就把人拿下了,只能是刑部立案,传唤涉嫌的大臣去“狡辩”。

而赵望舒这个钦差,就成了这些被刑部挂名,却还能在朝堂上说话的大臣的攻击对象。

但……从小立志要当官的赵望舒,以及想要成为官宦人家的赵家,那是全方面无死角。甚至有时候自家都不太吃得好,还非要每年忍着肉痛去施粥……

但凡查了,那是一个污点都没有。

毕竟泼污水也是要有一点引子才行的,这种白玉无瑕的家族,连三两个家仆最大的过错都是和别人口角几句,简直不要太干净。

说实话,让人觉得假,但事实如此,又非常真。

查完的人都只能感慨一句:想当官想疯了吧!这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忍到现在的?

经此一事,不仅文武百官们看清了赵望舒的志向,就连平安也吃了一惊。

所以……这胜似明恋的暗恋,是真的要变成暗恋了,毕竟人家一心当官,何必毁人前程?

平安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脑子有问题,身为皇帝,有必要忍吗?

可平安又心中纠结,因为赵望舒能力是有的,如果把人纳入后宫,那势必要舍弃掉朝堂的官职,毕竟前朝后宫,还是要分开的。

朝中官员众多,倒也不缺一个赵望舒,但……

想想父皇与母后,平安记不清是从何时起,父皇独宠母后,再也没有踏入其他人的寝房,扪心自问,自己能独宠一人吗?平安觉得自己做不到。

他只是欣赏赵望舒的坚毅、刚正,且此番事后,赵望舒只能做一个纯臣,正是一把好刀。

想到这里,平安感慨:自己对她果然不是父皇对母后的那种感情,哎,还是以国事为重吧。

兴平元年,赵望舒因常山郡谎报雪灾、贪污赈灾银两而擢升五品官,换了一身浅红色官服。

兴平三年,赵望舒因零陵郡私自下海打捞珍珠、私自买卖而擢升四品官,换了一身深红色官服。

兴平六年,赵望舒因西部地区的过路费贪污大案而擢升三品官,换了一身紫色官服。

…………

兴平二十年,赵望舒轮值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傅。

兴平二十五年,赵望舒乞骸骨。

也是兴平二十五年,五十五岁的平安身体大不如前,打算退位。

平安已经不知道,自己对赵望舒是什么感情了,但反正,他觉得能看着她慢慢变老,也是一种相濡以沫了。

这是一场人尽皆知的暗恋,但从未宣之于口,或许只能算朋友。

第308章 明睿帝vs颜皇后01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春日游》

颜妤雪少时读诗书,最喜这首诗的前半段。

她出身不好,家里不过经商而已,但从祖辈起,就把家中子弟送去私塾读书,期望着谁能考个举人。

身为姑娘家,颜妤雪压根没机会去读书,只能缠着哥哥教她。

她确实要聪明一些,哥哥的诗词集她看多了就能背,甚至还能自学作诗,只是没什么用。

十三岁的时候,家里的生意被人打压,一度差点揭不开锅,也是那时候,父亲准备拿她去联姻。

因为她长得

好看,还识字,会背诗,已经不止一户人家上门来提亲了。

颜妤雪没什么好反抗的,她知道自己是一定要嫁人的,既然如此,不如就帮帮家里忙。

虽然她想要的,是诗词里能称之为“足风流”的少年郎,但奈何……

不过转机很快到了,一个来江南办事的太监看见了她,惊为天人。

颜妤雪就这么进了宫。

但宫中生活并没有如那太监描述的那样,她连皇上的面都没见着,每天与那些宫女做着粗活,她甚至不敢打扮得太过鲜亮,生怕被人嫉妒划花了脸。

过了一段很不适应的时间后,颜妤雪终于安定下来,也打听到了宫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