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舟 作品

分卷阅读25

煎饺里头的肉可多着呢。不仅嚼起来油香,味道还好。

男人想了想,从怀中翻出八个铜板,往桌上一拍,“那就在你这儿吃吧,你这小食摊还挺特别,竟落不到雨。”

“好嘞,您坐下吃。”

沈雁回像是变戏法似的从她那头掏出了一只板凳,摆到了男人的面前。

“嚯,还能坐着呢,可太有意思了。”

小食摊延伸的车顶下,有一截伸展出来的木头。虽只有一尺宽度,但足够能摆上碟子,一边也能放上三只小凳。

这么有技巧的设计从何而来。

沈雁回要多多感谢儿时的自己,总是扒拉着电视,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广告。

那电视广告天天让人摆摊创业,做了一个集煎炸烹炒,还能坐人的小推车,其下写字:心动不如行动,月入过万不是梦,赶快拨打电话加盟吧。

沈雁回的小推车除了不能蹬着就出摊外,与那电视广告里头的几乎如出一辙。

她的动作利落又快,数好个数一铲一夹,十只煎饺就被放入碟中,呈到男人面前。

男人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只放进口中,只不过这次他学乖了。

先小心地咬破一个小口子,仔细地吸溜里头的汤汁,再蘸小碟中的醋,一口吃掉。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这煎饺做得真漂亮。”

男人夹起一只煎饺左瞧又瞧,“褶子捏的好,下面的脆壳一点也不焦,怕是汴梁城里的点心,也长这个样子哩。”

夹着的煎饺,饺形规整,个头也比寻常的煎饺大许多,像是夹着一条银鱼。而底部的脆壳,又似冰霜花蔓延。

“李哥你这话说的,像是你去过汴梁似的。”

另一个脚夫哼着曲子,从旁插话,“还以为你去搬货了呢。好小子,原是躲在这吃饺子……哟,生面孔。你小子,最好真是来吃饺子的。”

“我摸着良心说,我真是来吃饺子的。”

男人朝他挥了挥手,“你也来尝尝,鲜得很。”

“得,码头上那几样朝食我也吃腻了。反正这船货还没到,给我也来几个。”

他拉开另一个凳子,“咋卖啊。”

“八文十只。”

“还成吧,来一份……你小子,我倒要尝尝有多好吃,指不定你有坏心眼呢。”

第一位食客才坐下,又吸引了第二位。沈雁回心里头高兴,干活也有劲。

只不过这次端到这两位面前的不止煎饺,还有两碗冒着热气的骨汤。

“可要葱花与芫荽?”

沈雁回端着两碗汤,唇边漾起一抹甜笑。

“这……我们可没要啊。”

“不要钱的。下雨冷,给二位大哥暖暖身子,搭着煎饺吃,嘴里也不干。对了,喝完了还可以续。”

“都要!”

就冲这笑,要钱他俩也要啊。

骨汤熬得浓浓的,一碗下去,肚里发暖,浑身都有劲,恨不得马上搬上两船货物。

“我就说好吃吧。”

男人拍了拍同伴的肩膀,“赶紧付钱……人沈小娘子这么早出摊,多不容易。”

“我还能吃白食不成。”

脚夫用袖口抹了一把嘴,从腰中翻出八文铜板,放到桌上,“人姓啥都知道了,李哥,真有你的。”

“懒得理你。”

待这两人离开,也有不少行人被这独特的小食摊与煎饺的香味吸引,纷纷来买。

天冷雨凉,一口煎饺外酥里嫩,一碗骨汤浓香扑鼻,小食摊前很快就挤了不少人。

一枚枚铜钱被扔进沈雁回的钱罐子,叮叮当当,打在罐上,乐在她心。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卖了好几锅。

这会子她才新煎上一锅,就有十多个披着蓑衣的男人来势汹汹,直奔她的小食摊而来。

她拿着锅铲的手一滞。

她特地挑的这个时辰来摆摊,收保护费的也起这么早?

其中,一男人嗅着鼻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面前的锅。

他话一出,沈雁回心里的石头才落下。

“李哥说这儿的饺子好吃,我们也来尝尝。”

第14章 糖球儿

又是起了个大早,天未亮。

昨日沈雁回包的煎饺不多,拢共卖了六锅。

一来是第一次出摊,先做小本买卖若是生意不好,不会浪费了米粮。二来煎饺的锅子是家中的一只平锅,一锅只能放上约五十只煎饺。

而她原先备好的大铁锅,正收在厨房的一角,等着日后的大用处。

三百只煎饺用了五斤猪肉,骨汤用了三根猪骨。

青云县的猪肉十五文一斤,白面六十文一斗。

虽说是小本生意,但沈雁回用的都是好食材。小食摊最吃回头客,若一开始就偷工减料,起先大家图个新鲜,生意自然好做。可日子一久,便都不来了。

她昨日仔细算了算,除去一百文左右的成本,光卖上一个时辰的朝食,她就能获利约莫一百五十文。

要不怎么说卖朝食挣钱呢!

第一次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