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每年县试的时候,就是优秀秀才们发光发热的时候。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赵夫子家每年这个时候,门槛都要被人踏破,若不是徐辞言是他弟子,保不住还抢不到这个名额。

这样一来,他倒是少了很多麻烦。

徐辞言郑重其事地行礼,“多谢夫子。”

“嗨!”赵夫子微微捋了下胡须,露出笑容:“你也算是老夫看着长大的,不疼你,又能疼谁呢?”

解决了结保的问题以后,徐辞言就开始听赵夫子上小课了。

别的不说,赵夫子在科举应试上的经验,那可真不少!

从最基础的不能穿带夹层的衣服不能带繁琐的吃食,到县试考场上面怎样不动声色地暗示皂吏好多看两眼题板,赵夫子十分用心,一一道来。

徐辞言听得认真,手上拿一炭笔,动作飞快地记下要点。

等到再无可说的时候,赵夫子才倒了杯茶水顿顿嗓子,鼓励地看着他。

“我说了那么多,可以你的学问,只要正常发挥,这县试应该是没问题的。”

“主要是要稳住心态,不要慌了。你才多大,哪怕今年不中,明年也不迟啊。”

“夫子放心,”徐辞言笑开,一本正经地回话,“我现在心态稳着呢。”

为了这场考试,他把四书五经翻来覆去地背烂了,又仔细琢磨历年考试套路,揣测考官喜好,规避考试禁忌。

可以说,能做的每一件事,徐辞言都用最大的力做了。

接下来,只要稳住心态,努力学习,等着县试开考了。

…………

等到二月初七,徐辞言就收拾好东西,在徐家村众人的目送之下坐上牛车,赶往县城。

“言哥儿!好好考!我们等你回来!”

牛车走了好远,徐辞言回头,依旧能听见村里传来徐鹤的呐喊声。

县城里,梁掌柜早早替他定好了距离考场最近的客栈,又亲自跑到城外来接人,直到把徐辞言全头全尾地送进房里才安心。

“来,挂上粽子,保佑小侄能够高中!”

客栈里,梁掌柜一脸紧张,踩了凳子把一串红线捆得小粽子挂在门顶上,又拉着徐辞言来摸。

这样的场景在客栈里并不稀罕,就连掌柜也特意煮上一锅,一屋一屋地送了上来。

“挂高粽,儿高中……”旁边的房里,有人一直念叨。

徐辞言有些好笑,粽子一年到头销量最好的时候,除了端午节,就是各种考试的时候了。

他一路来,到处都是卖粽子的。

送走梁掌柜,徐辞言认认真真地把林娘子包的粽子也挂在门上,和别的房间里的考生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闭上眼睛。

愿明日一去,科场高中,得点红衣。

万事胜意。

第19章 县试(一)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

今夜客栈里灯火通明,有种莫名紧张的气氛蔓延开来,就连小厮上下楼时,也止不住放轻了脚步。

徐辞言坐在窗边看书,透过大开的窗户,隔壁房间的灯火透过来,合着隐隐约约诵读的声音。

县试在即,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哪怕平日里浪荡不羁的富家子,今夜也安静下来,各自做着最后的准备。

直到夜色黑尽,才陆陆续续开始有人熄灯休息。

二月初八大早,打更人敲下最后一记梆子的时候,徐辞言就睁开了眼睛。

他起身飞快地收拾一下东西,挎着考篮走到楼下,不过一会,陈钰等人也都面色严肃地下来。

“徐弟,早。”

陈钰对着徐辞言打了打招呼,几人围桌坐下,飞快地吃了点东西,“等到响锣的时候,我们就过去。”

“嗯。”徐辞言点头,坐在桌畔侧身看向屋外漆黑的街道,面色素白。

不一会,有衙役拎着铜锣跑过来,站在街头敲了三声,提醒考生可以去试院门口集合了。

客栈里一下子躁动起来,学子们面面相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考篮,才踱步往试院走。

他们住

的客栈近,等到试院门口的时候,人还稀少,有衙役指挥着,五十人一队排成长队。

徐辞言排在队伍里,眯着眼睛数了一数,等到他验身的时候,已经来了四百多号书生了。

“凭证呢?”见徐辞言年纪小,衙役顿了顿,语调柔和了不少,“把凭证给我,然后拿着篮子去前面检查就行。”

“好,”徐辞言干脆利落地把东西交出去,然后上前两步,脱下层层单衣。

寒风一吹,他不由得激灵一下,摸了摸自己的胳膊。

真冷啊。

好在他穿越过来以后努力锻炼身体,不然就原来那样,保不住今日试院门口的风一吹,人就倒了。

徐辞言侧眼望过去,站在他旁边的是个胡子花白的老考生了,脱下衣服以后颤颤巍巍地站在风中,身形瘦削,唇色青白。

这么大年纪了,撑得住县试,只有的府试院试又能撑住吗?

徐辞言叹息一声,扭过眼睛不再看。

他的东西都是赵夫子提点过的,没带包子饼什么的,用米炒得细细的碾成粉,衙役一抖一看,就把东西递了回来。

“进去吧,”他指指身后的朱红大门,“好好考!”

徐辞言感激地朝他笑笑,站在原地等了等,等到陈钰几人验好之后,才一同跨过龙门。

一打眼,就看见一片宽阔的,由青砖铺成的广场,正北有一座被隔成三进的大厅,左侧是考官监考的地方,右侧则摆了十来张考桌。

从中间的门出去,就是连成一片的考棚。

“这就是覆试时提堂考生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