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这一学,就是一个下午过去。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徐弟?”等到暮色四合的时候,苏清遇推开门看见他,面上一喜,“昨日就听说你到学里还销假了,好奇怪怎么不见人呢!”

徐辞言笑笑,“家里有点事耽误了。”

苏清遇也没多问,凑过来好奇开口,“你此前省城听学,可有什么感悟不曾?”

徐辞言没藏私,把唐焕讲学的事和他们说了,只是一去省城,路费盘缠少不了。

苏清遇还预备着八月里下场一试,连笔墨都省着用,自然没能力千里迢迢去一次了。

更何况,他没有帖子,能不能进去青山书院还两说呢。

教学相长,徐辞言没有藏私的想法,只是讲一个是讲,讲两个也是讲,比起单独给苏清遇讲一遍,倒不如明日文会的时候一起讲。

他和苏清遇说了,苏清遇也理解,当下点头,又给徐辞言讲了他走这几月学宫里发生的大事,两人就点着灯火,各自温书去了。

到了二更天,赵素新一脸疲色地回来,三人才洗漱着休息。

第二日散学,徐辞言就被几人簇拥着往文会处走。

一进了文会所在的日新楼,徐辞言就惊了,“怎么这么多人?”

不仅有学子,他甚至还看见了几位县学里的夫子也在里面。

“老夫都听说了,”教书一经的黄夫子笑着走过来,“徐学子有意给大家讲讲此次去听学的收获。”

“这般大事,老夫自然也来凑一凑热闹,沾一沾徐学子的文气。”

徐辞言主修书经,和这位黄夫子关系不错,眼下被打趣得忍不住告饶,“夫子言重了。”

他走到前头往下一看,怕是大半个县学的秀才都挤到这楼里来了,好在徐辞言上辈子练出来了,在一群人面前讲话也没什么压力。

他站在那轻咳了两声,原本嘈杂不已的日新楼忽然就安静下来了,徐辞言把书放下,开始讲学。

对于这些有一定基础的秀才,徐辞言采取的教学法子和白巍的一样,都是先说文章,等学生们自己思考过后才讲起唐焕所述的经义,又说自己的理解。

这么一来,慢是慢了点,但学生们对比着自己与唐焕的理解,就更能明白缺在哪一处,哪怕有实在不理解的,还能参考参考徐辞言的看法呢。

这一日下来,来日新楼里参加文会的学子无一不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徐辞言一连讲了一个多时辰,等结束时口干舌燥,他自个倒了杯水喝了,才觉得好些。

等放下杯子,就见由几个老学子带着,一行人纷纷地给他行礼致谢。

“使不得!”徐辞言一惊,连忙还礼,面上也止不住带上点笑来,“既是文会,便是博采众家之长。”

“小生不过是说了点自己的感悟,实在受不得诸兄大礼。”

老学子硬是把礼行完了,才上来拍拍徐辞言肩膀,感激道,“徐同窗不必谦虚。”

“古来文人相轻,大家都要考乡试,平日里有点若是有了收获,哪个不是藏着掖着的。”

“徐同窗得唐公指导,还愿意与我们分享,这般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但这一场文会下来,在座主修书经的都恍然大悟理解更深,不修书经的也都受益匪浅。

徐辞言千里迢迢求学来的道理,无偿讲给他们听,这是徐辞言大气高尚,却不是他们不感激的借口。

徐辞言也明白他们的心思,一时间心底啼笑皆非,但是不得不说,教这些愿意知恩图报的书生们,比教白眼狼让人舒服。

经此一事,他的名声在祁县境内更是越发地好了起来。

就连林娘子偶尔出门,人家知道她是徐辞言的母亲,也不免遥遥行礼。

一时间,徐家上下哭笑不得。

第43章 乡试 第一场

松阳府今年的院试定在五月上旬, 院试的前几天,就是今岁秀才的岁考了。

安乾六年又是一年乡试年,今年的岁考, 关乎着各地的秀才有没有资格报考乡试,是以,整个县学都紧张了起来。

徐辞言推门进来的时候,

就见苏清遇和赵素新两人难得地都在寝室里坐着。

他两人素来勤勉,不到最后一刻, 大抵都不会回来休息。

“苏兄?”徐辞言神色诧异,“这是……”

苏赵两人都在宿舍里收拾东西,衣服, 书籍,笔墨纸砚……各色物品装到一个大包里。

苏清遇看着面前的包裹, 很是头疼,见着了徐辞言恍然想起, “你第一次参加岁考怕是还不知道。”

苏清遇解释, “今年是乡试年, 府里的惯例是考完岁试之后,只要是得了资格又有心参加今年乡试的, 就可以去府学里学习两月。”

“这两月里府学的教谕会亲自给学子们上课,若是运气好些, 知府等人也会过来。”

徐辞言理解地点点头,也不怪苏赵二人收拾这么多行李,五月考岁考,在府学里培训到了六月末,也该启程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考虑到各县学子的家境,一般而言都是各县的秀才入县学, 府城的学生入府学,当然,府学的师资力量是要比县学高一些的。

徐辞言中了案首,是可以选择去府学还是县学的,但他主要是跟随白巍学习,所以才入了县学。

对于苏清遇等人来说,考乡试之前,能到府学去冲刺两个月,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说起来,徐弟,”苏清遇好奇地问,“我还以为你今年要去参加乡试呢?”

“你连中小三元,县学里可是有不少学子开盘压你这次能不能中四元,没想到你竟然不准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