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啸木 作品

第398章 余波

  黄松文和好友魏博古在酒楼中吃饭。

  他亲自给魏博古倒酒,感激道:「博古兄,那天要不是你在一旁帮衬。

  我没能这么快反应过来,及时去都察院揭发科举舞弊案。

  《炎黄日报》上面已经报道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

  我们只要再晚一天,这些官员就会动手销毁所有证据。

  真到了那时,一切都晚了。

  证据被销毁,死无对证的情况下,我们这两个人微言轻的小人物,根本掀起不了多少浪花。」

  魏博古喝下好友敬的酒,笑着说道:「我也就是有一些急智,要不是你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说服都察院的御史,这件事也不会这么顺利。

  现在否极泰来,我们两人都中了进士,这是高兴的时刻,吃饭。」

  黄松文点了一桌丰盛的大餐,共同庆祝他们两人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那就获得进入官场的门票。

  新朝不像前朝那样,进士有很多特权。

  但考中进士,这是光耀门楣的大事,整个家族都会跟着受益。

  黄松文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他依然心有余悸,吃着美味佳肴,都感觉不香。

  都察院没能及时插手这个案件,别说他无法获得进士功名,自己都未必能回到老家。

  他很可能被人随意找个罪名,流放到南洋。

  「菜市口行刑,大家快去看热闹。」

  黄松文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放下碗筷,招呼博古兄一起去看热闹。

  他今天选择,距离菜市口法场最近的一家酒楼。

  除了庆祝之外,他还要亲眼看一看,仇人夏文书、刘宗义的下场。

  皇帝苏河朱笔御批,这些人不用秋后枪决,案件调查清楚之后,直接处死。

  黄松文两人来到菜市口,他们看到这里有大量的士兵站岗。

  普通民众,只能在三十米外围观。

  魏博古看着这个距离,笑着说道:「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劫法场,特意作出的安排。

  法场防守这么森严,哪有势力能劫法场。」

  科举舞弊案的主使者,很快被士兵压着,跪在地上枪决。

  黄松文看到这种情况,他拍手称快。

  「新朝的刑罚,还是太过仁慈,绝大多数罪行,都直接枪毙了事。

  凌迟、砍头这种刑罚一直保留,没有废除,但使用条件已经很苛刻。

  除了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行,一般最不会采用这种刑罚。

  夏书文这些人,枪毙他们,那简直是太便宜他们了。

  这种科举舞弊案的主使,就应该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黄松文和魏博古听到枪声响起,他们就离开法场。

  两人边走边聊,他们已经离开菜市口有一段距离。

  魏博古语气平静的说道:「松文兄,这些人已经得到应有的处罚。

  科举舞弊案,诛灭九族那有些过了。

  陛下已经作出处罚,这些人的家族,五代人不允许参加科举。

  这些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五代人都不能参加科举,他们只能种田经商。

  家族势力很快就会消亡,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甚至会比普通人家过得更凄惨。

  这种软刀子割肉,比株连九族更能警醒后人。

  每一个人看到这些家族的惨状,他们再想舞弊,都会考虑得失。」

  黄松文听着好友的解释,想着这些家族之后的惨状,他嘴角露出笑容。

  他相信今年这些()被顶替的进士。

  他们走进官场,遇到这些人的家族,一定会好好招待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秦安寇秦举人看着繁华的京城,他准备乘坐马车离开京城。

  他有些心灰意冷,他距离高中进士只差两名。

  科举舞弊案发生之后,他鼓动一群落第的士子想要逼宫。

  他们却连皇帝苏河的面都没见到。

  来处理这件事情的人,是当朝首相王仲策。

  首相大人的气场很足,他只用一句话,就瓦解所有人。

  哪个士子敢在紫禁城前咆哮,藐视皇权,直接剥夺他的功名。

  首相王仲策震慑所有士子,保证上榜的进士没有舞弊。

  只要有其他人,找到这些人舞弊的证据,他就能直接取代这个人的进士名额。

  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是举人,考中举人那就一辈子是举人,有进京科举的资格。

  不能再加强都察院的权利,我认为李元正大人说的道理很对。

  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化。

  都察院的权利,不受任何一方监察,在加强都察院的权利。

  大华王朝就不是文官治国,而是御史治国。

  西汉和武周用酷吏治国,导致的恶果,已经在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我们大华应该以史为鉴,绝不能重蹈覆辙。」

  李志升这话一出,让很多文官感同身受。

  本来安静的朝堂,立刻变得嘈杂起来。

  文官都读过史书,他们知道汉武帝和武则天手中的酷吏,那会直接让官不聊生。

  这种情景太可怕了,用御史监督文官,这比锦衣卫还要可怕。

  最了解文官的群体,那就是文官自己。

  李志升这话一出口,很多文官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朝堂上大多数文官都站了出来,他们齐声高呼。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要慎重考虑。」

  李志升再次开口道:「启禀陛下,科举和礼部密切相关。

  科举舞弊案的发生,那就是礼部出现重大问题。

  陛下应该改革礼部,而不是加强都察院。

  都察院的权力加强的再多,不建设好礼部,科举舞弊案依然会发生。」

  苏河看着这些文官的表现,他这次大朝会,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改革礼部。

  吏部和户部,改革的最为彻底,它们已经与大明的吏部和户部差距很大。

  礼部框架还是明朝的框架,苏河又在礼部掺了很多东西。

  它完全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吏的责权不清晰。

  只是主管科举的礼部左侍郎,就能把大半个礼部拉下水。

  朝会上要是直接说改革礼部,反对声音会很大,现在基本没有反对声音。

  苏河看到朝堂秩序已经紊乱,不能再任由朝堂乱下去。

  他示意周方志公公,维持朝堂的秩序,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

  苏河下达旨意:「礼部尚书宋献策失职,调任河西总督。

  礼部接连出现黄文羲、夏文书这等贪官,这能说明礼部出现大问题,必须要对礼部进行改革。

  首相王仲策代管礼部,彻底对礼部进行改革,礼部各个官职要责权清晰。

  礼部出现重大差错,这也是监督失衡。

  都察院调查官员贪腐、渎职等工作,已经抽不开身,朕决定另起一个衙门,监督文武百官。」

  玄武卫指挥()使苏长胜,听到皇帝苏河这句话,他立刻站出来。

  「陛下,这个工作交给玄武卫,微臣一定能让官场变得清朗。」

  文武百官看到苏长胜主动请缨,他们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三个大字——锦衣卫。

  都察院已经被内阁大臣李志升压下,现在出来一个比都察院更狠的角色。

  玄武卫的职能与锦衣卫高度重叠,这种皇帝的鹰犬,如果让他们掌握重权。

  朝堂上的众人,谁都没有好下场。

  很多官员,刚想起身阻拦,他们看到首相王仲策站了出来,所有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王仲策躬身行礼道:「陛下,玄武卫现在的工作,已经做得极好,微臣不建议给玄武卫增加职能。

  微臣想到一个衙门,也能有效监督官员,它就是议会。

  议会负责审核各个衙门的预算,他们对各个衙门的情况很了解。

  微臣建议,让议会监督文武百官。

  给予议会弹劾文武百官的权力。

  哪怕证明官员没有贪腐、渎职,但他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或是有重大的过错,就可以让议会弹劾。

  参照法律通过条款,多人同意弹劾议案,这名官员就应该被罢职。」

  苏河沉默了许久,他才开口道:「王爱卿这个建议,朕决定试一试,如果效果不错,再形成制度。」

  这次科举舞弊案,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苏河认为这是大华王朝进入和平时代,文官开始抱团。

  官僚结党营私,形成一个个党派。

  表象只是夏文书受到威胁,本质就是党争的前兆。

  官僚形成党派,最终形成几个大党,他们掌握朝政大权,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随着王朝稳固,各种利益集团的形成,相同的利益,自然会让这些官员走到一起。

  苏河现在想做的事情,他就准备把议会放出来,把党争限制在议会内。

  议会成立将近两年时间,它就是一个小透明,之前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也能让所有官员,对议会放松警惕。

  果然如苏河所料,王仲策提出这个建议,文武百官都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