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12章 王字营半个林

第112章 王字营半个林

“我要疯了。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

齐山念用力拍着门,向外面喊道,“来个人说说话,憋死人了,有没有人啦,别躲着,出来呀。”

“娘的。”

齐山念骂骂咧咧。

“狗日的将军,怎么想出来折磨人的法子,把人都要给逼疯了,娘的。”齐山念在干净整洁的禁闭室里转来转去,连王信也忍不住带上。

史平提着竹篮,在窗户口静静的盯着齐山念。

“狗蛋,你他娘的来了不出声。”

“赶紧进来。”

齐山念发现了一动不动的史平,那无动于衷的模样,把他气的要死。

“你刚才骂将军了。”

“我骂你个头,只是个口头禅。”隔着窗户,齐山念伸出手,敲了史平的头,史平也不躲,任由齐山念敲,小时候就被他打。

齐山念并没有用力,动作看上去吓人。

史平听到齐山念的解释,才磨蹭的开门,齐山念一把夺过竹篮,往里一看,史平带来了一只烧鸡,一壶酒,笑的齐山念眼睛都睁不开了。

在铺上坐下,掀开被褥和下一层的草席,一边吃喝,一边踢了一脚史平,笑骂道:“算你有良心,老子没白待你。”

史平忍不住吭了一声。

齐山念顿了顿,放下酒肉,掀开史平的裤脚,腿上乌黑青肿,大怒问道:“谁打你了?”

“师傅。”

史平眼睛一亮。

齐山念瞪了一眼,把裤管放下,重新坐回去铺上继续吃喝,不再理会史平。

少年又郁闷了不少。

“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陈教头特意教你们这些人少年本事,还有那刘通,听说那人以前是和尚,武僧里的这个。”

齐山念边说边竖起大拇指,叹道:“以前还是节度使的亲卫头子,本事大得很,他也主动教你们,因为他怕你们本事不够,保护不好将军。”

“我知道。”

史平不耐烦,少年最不喜欢听大道理。

“你知道个球。”齐山念愤愤不平,又忍不住踢了史平一脚,羡慕嫉妒恨道:“史老头现在也不管你,越老越心软,以前可不是这么对老子的,他娘的,什么好事都给你碰到呢。”

史平得意的笑起来。

“我走了。”

“别走啊,留下来陪老子说说话。”

“我等会还要去练气功呢,去迟了,刘师傅打人更狠。”

史平走了。

齐山念吃饱喝足,醉醺醺的睡倒。

将军这管人的法子到底好不好?

琢磨了许久,齐山念还是不敢确定。

打仗凶险,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大家吃不饱穿不暖,苦哈哈的穷人一个,没什么盼头,也没什么想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所以军法严的很。

用鞭子抽,用棍子打还是轻的,割耳割鼻,穿箭示众,更甚至杀头,管你心里想的什么,让你不敢多想,对军法恐惧到深入骨髓,军令一下,本能的去遵守军令。

这才是军中的常态,将领们都是这么做的。

关禁闭虽然也很难受,可对于军中的传统手法,倒有些不伤筋动骨,可要是谁不怕,倒也不至于,如果不是史平经常来探望自己,加上带来将军的认可,自己可没这么舒服。

自己能从小兵中出头,除了敢拼命,还有就是善于琢磨。

齐山念想了许多。

想要学将军的带兵本事,必须要学全,光学个皮毛,不但学不成,反而原来的都不如。

就像这禁闭。

如只学了这个禁闭,当做替代传统惩罚的手段,齐山念闭着眼冷笑,恐怕军队就完了。

实际上从方方面面,一套接一套,一套套一套,互相影响,比如军纪,待遇,提拔等等,不同程度不同的轻重,犹如将军的打仗风格。

集中力量攻于一点。

整体的力量打别人的局部。

就算兵更多,可面对王字营,前面的士兵,永远感觉的是王字营的士兵都在往自己捅刀子,死到临头还觉得委屈,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惹了众怒。

将军的治军思路,打仗战术,总体战略等等,远高于整个京营。

所以王字营战无不胜。

齐山念有些难受。

想要学却无从学起,无从下手,光看到的就如此复杂,还有没看到的呢,要么全学,如果疏漏了一部分,整体就不完整,反而会不如以前。

连自己整天跟着将军的亲信都如此,更不提外人。

更有将军的识人之能。

完全无从学起啊。

齐山念发出了鼾声,一直以来自豪自己善于琢磨,没想到失灵了,幸亏自己是将军的亲信,学不了就学不了,那刘通多大本事的人,还是将军的亲卫呢,不也是只学了个皮毛。

王字营恢复了常态。

无论原来是哪部分的,在熔炉的锻造下融为了一体,什么河西小营,王家军,浙江兵,京营等,现在都一个旗帜,一个号令。

将军不在的时候。

赵雍负责全营紧急突发事务,刘通负责操练,汤平负责军纪,张灿负责骑兵,卓志负责后勤各司其职,两千人马的小营,漂亮干净到极致。

东军提督朱伟亲自来看过,知道王信不在,留下吩咐,让王信回来后去见他。

交代完,朱伟又看了遍,然后默不作声的离开。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扬州,这回离开,下次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得知王信回到扬州的消息后,贺宽等人全部赶来,希望见见将军,请将军一起吃饭,最后林如海借了院子给他们,来了好几十人。

王信酒量不大,众人也不劝酒,让将军随意。

林如海没有要隐瞒他离开巡盐御史的消息,所以王信提醒道:“林公不再担任巡盐御史,你们以后在盐道做事谨慎些,以后可没人保你们了。”

贺宽举着酒杯,笑道:“林公就算不再担任巡盐御史,影响力还在,何况我们这多人,兄弟们一向团结,倒也不怕别人。”

廖荣李奇他们也不怎么在意。 如此就好。

自己此次到东南平倭,许多事情靠这些老属下们的帮忙,比如钱粮,马匹,船只等,这些事情可不是小事,没有这么多外力,自己也不会如此从容。

“只可惜将军没时间再去扬中岛。”

“去不了,我丢下军营,出来许久,没有太多时间,如果不是你们,我今日已经出发。”

“林公请了一名归乡养老的举人,说动此人带着家人搬迁上岛,岛上的兄弟们给他家种地,他在岛上教书育人,教书可严了,说不定过些年,扬中岛上出个状元郎。”

李奇惋惜,将军去不了,也就见不到岛上的热闹。

岛上成为了世外桃源,他们这些衙门里的兄弟经常去岛上拜访,比起以前的日子,实在是不敢想象。

状元郎倒不至于。

这个要看天赋,不过岛上的环境得天独厚,先发的优势,不愁吃喝,温饱有余,子弟读书,总会有一两个成器的,王信摸了摸下巴有些想法。

林如海对扬中岛这般上心。

衙门里的这批人和岛上的那批人,过个五年十年的,一帮本土势力就这么崛起了。

对这点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己带出来的人,哪怕在地方上也很团结,除非利益冲突下。

现在各个条件好,不会为了吃饱肚子什么都顾不上,既然满足了温饱,当然就开始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又团结,又有地,衙门里还有人。

以林如海的眼光,如何会看不见。

所以他是提前下手?

从自己手里抢人倒不至于,他也抢不走,可他这么做,恩情这么大,无论是衙门里的人,还是岛上的人,谁会不铭记他的恩情?

越读书,越出息,可能记得越深。

一半姓了林啊。

包括衙门里的这批人,自己虽然是他们的将军,林如海也算是他们的恩主,何况林如海也是自己的恩主,这些人眼里不就是自己人么。

算了。

林如海对自己不错,他又没有拖后腿,一个好的教书先生,作用有多大,王信知道其中的差距,请先生不难,请一名好先生很难。

好先生早就被大户人家抢走了,属于可遇不可求。

不计较此事,本来又是好事。

王信终于还是喝醉了,第二日一早,林如海与王信一起吃饭,吃完饭,王信就要回金陵,估计要不了多久,大军也要回京。

“如果我还留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皇帝应该不会很急,可现在太上皇要用他自己的人,皇帝就会恐慌,因为皇帝什么都没有。”

饭桌上,林如海教王信看懂朝局。

“所以接下来,皇帝那边一定会有动作,可太上皇的实力,想必你也看到了,皇帝能应对的手段太少,唯一的优势就是名份。”

听到林如海的分析,王信好奇的问道:“林公算是皇上那边的人?”

林如海笑了笑,“又不是小儿过家家,如何能算得这么清,而且哪怕就算是皇上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又能如何呢。”

王信不以为然。

换做是自己,是不是自己人,自己一目了然。

“很多人躲避太上皇,因为到了太上皇的身前就躲不了,只能乖乖附和太上皇,等于得罪了皇帝。”林如海三言两语说清楚朝局,然后提醒王信:“所以你到了京城要和张吉甫保持距离,他是没得选,你是有的选,不要被他拖下水,明白吗?”

王信笑道:“所以王公甘愿外放担任九省统制。”

九省统制听起来名头大,实际上是负责九边制度巡查的官,名份和权力虽然大,但是不再是军队的主官,等于失去了军权。

如果自己记得没错,王子腾后来升任了九省都检点,在巡查御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子腾要是文官,这条道路没错,有了地方的经验,日后可以升六部尚书,甚至入阁也有机会,可王子腾是勋贵啊,这条路反而限制了他。

以前是在京城熬资历,两三年就回扬州。

现在扬州回不了,京城不知道要呆多久,那么很多事需要提前了解,比如京城的局势,贾府,王府,甚至史家等,想要打听清楚,还有比眼前林如海更合适的人么。

“这事没那么简单。”林如海沉吟了片刻,还是说道:“四大家荣辱一体,我在金陵代表了贾府,但是我举荐的人不一定是贾府的人。”

王信没作声。

自己姓王。

总不能连姓也不要了吧,自己真这么干,贾府也不敢要啊。

林如海没有因为王信的身份就瞒他,说道:“我刚才说人都有私心,王子腾也有,贾府这些年的确不像个样子,没有子弟撑得起门户,四大家总不能就这么败下去,于是王子腾出来顶门户。”

这倒是。

贾珍、贾赦、贾政。

也就贾政稍微好点,可让贾政出来顶四大家的门户,等于是害了他,能力不够。

所以王子腾出面是必然的。

王信明白了贾府内部的一些弯弯绕绕。

林如海继续说道:“京营节度使做的再好,他日后也要还给贾府,所以另辟蹊径,在皇帝试探的时候,他顺势让出节度使,向皇帝表达了善意,又能满足他在别的地方鹊占鸩巢的计划,九边某处升为一方节度使,这节度使就姓王了,四大家的人也没话说。”

难怪贾府里头,不少人对王家是有怨言的。

各种怪话。

也难怪王家当了贾府半个家。

以后贾府的当家人,一半是贾府血脉,一半是王家血脉,也算是勋贵之间的妥协之举。

可王子腾没办成啊。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贾府的节度使没了,王子腾也走到了死胡同。

目前而言,四大家的存在,对自己好处更大,王信故意关心询问:“王公的计划能够办成吗,有没有眉目?”

林如海摇了摇头,笑道:“如何这么简单,当时皇帝声势不弱,王子腾胆大妄为,想要以此投机,借助两边矛盾获利,可如今”

接下来的话,林如海没再说。

所以不太好。

虽然不知道关不关这件事的原因,但自己知道结局,王子腾病死在外地,贾府也被抄家,当时林如海已经病死多年

林如海对自己有恩。

自己得好好看看,早做准备,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拉林如海一把。

只是这话却说不出来。

而且林如海还活着,原来是他已经病死,现在此人活着,以他的聪慧,说不定会有改变。

谁是谁的救命稻草还不一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