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19章 同气连枝

第119章 同气连枝

薛宝琴安静的与哥哥坐在一起,两兄妹仿佛是个木头人,一声不吭的听父亲与王信谈生意。首发免费看书搜:e小说

薛岩每笔账目算得清楚。

虽然是抱着躲风头的心思,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王信交代的西洋火铳之事,薛岩依然办的仔细。

一个火铳,一个佛郎机。

“采购的佛郎机,我让人称过重量,每门大概两百斤,那边报价是二百四十两一门,我们大周最好的铁是闽铁,每斤一钱六分,所以每门佛郎机的成本价,大概在三十两银子,算上大工匠的工钱等,往多了算,最多也不超过一百两银子每门。”

薛岩苦笑:“没奈何,这佛郎机只有他们有,所以只能接受他们的报价。”

然后说起鸟铳,皆是如此。

最后,薛岩看向王信,“我请过一个工匠师傅来看,他们倒是有底气仿照出来,只是前期成本不小,所以不如直接买。”

此时,薛蝌忍不住感叹。

“想我大周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没想到却在火器上被西方小国赶上,实在是可悲。”

薛岩皱起眉头。

薛宝琴不服气,当即说道:“我大周这么多人,哥哥才见过几人,怎么就知道无人会造呢,说不定只是父亲没有遇到。”

薛蝌不愿意与妹妹争。

见状,王信却笑了,看来薛宝琴的日子真不错,有个疼爱她的父亲,还有个让着她的哥哥。

薛蝌听到王信的笑声,误认为王信不认同自己的话,于是不服气的说道:“八闽之地出海人多,见识也多,最好的造炮工匠也在八闽之地,京营炮匠虽出名,这些年已远不如当初,也已经不如闽地炮匠。”

话没有说尽,留了三分余地,颇有其父之风

王信点了点头。

没想到认可自己的话,薛蝌嘴角露出微笑,身边的薛宝琴嘟着小嘴不太开心,大周就是最厉害的,可大哥哥都不反驳哥哥,薛宝琴也不想丢丑。

“大周承平百年,军队大多荒废,何况是军备,没有需求,技术自然发展缓慢,反倒是西方诸国仍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事不停,百姓受苦,虽不少王国土地肥沃,可几千年的人口也不多。”

薛岩眼睛一亮,已经明白了王信的意思,如此角度,倒是新奇。

薛蝌也不是普通少年,并不是争强好胜,听到自己以前没有听过的道理,竟然认真的来听。

薛宝琴眼睛已笑弯。

自己知道大哥哥肯定会帮自己,他现在是在帮自己说话。

王信总结道:“因为千年如一日的战乱,对军队的需求一日高过一日,军队是极其重要的,西方各国所以有了骑士,与倭寇的武士类似,皆因战事的长期需求才促进了此类不应该存在阶级。但事物有好有坏,也因为战争的需求,对军队的重视,有了火炮上的日异月新。”

“如此说来,我大周常年不打仗,反而是坏事。”薛蝌感到不可思议。

王信笑道:“我们大周好在体量大,虽然对军备需求缓慢,可工匠人数多,储备的技术也多,只要与各国经常交流,他们打仗流血,出各类新装备,我们与他们做生意,也不断吸取他们的技术,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既然是好的,自然要吸收回来,且融会贯通,还要更上一层楼。”

“说得好啊。”

薛岩忍不住鼓起掌来。

薛蝌一脸服气。

薛宝琴当初游离热闹繁华之所尽是王将军的故事,如此英雄人物,已是自己的大哥哥。

如此倒也罢了,偏偏每样出众,又无论对谁,哪怕对她们小女儿也是极其耐心,没有一丝外头男子低看女子的眼色。

所以见父亲和哥哥皆被王信说服,心里很是自豪。

王信解释了一通,然后又看向薛岩说道:“我要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才四千八百两,如果让工匠们去仿造,自己仿造出二十门的价格,每门估计要到天价去了,必须是大量长期的需求,仿造才划算。”

薛岩露出诧异的眼神。

这道理只有内行人才懂,原本随口一说,没想到他又懂。

常言隔行如隔山,眼前的王信虽然年轻,却总能令人惊叹,仿佛天下间任何事,他都能说上两句,一个人如何能懂这么多?

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原本已经高看一眼,可每回与这年轻将军接触,往往又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眼前的年轻将军。

压下内心的震撼,薛岩苦笑道:“的确如此,五百杆鸟铳,还有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报价到了七千三百两,还有各类火药、炮弹、铅子等,零零散散的,总共一万零三百余两,那边也只抹去了个零头。”

“那边可有几千斤的铜炮?”

王信又问道。

“这种大炮是他们船上的舰炮,威力惊人,射程也远。”薛岩叹道:“这大炮至少重两三千斤,不容易移动,恐怕报价也是惊人。”

“薛家能否提供马匹?”

“将军要驽马没问题,要军马不行,因为马和人一样欺软怕硬,所以军马与民间的马不同,民间养马一两匹,马怕人,不敢不听话,军马却是好些马在一起,要挑出那些能适应军队环境的马,如此很多马的性格不适合当军马,非要大批量的挑选才行。”

京营的马场已经废了。

好多年前被各家侵占,成为了各家上好田地祖产,多少年下来已经分不清,想要拿回来也无从拿起,何况是朝廷的事,自己一个游击将军也管不了。

但是骑兵仍然是宝贵的,京营有骑兵,边军里也有骑兵。

自己当然也要有骑兵。

各有各的道。

朱伟是提督,可以喝其他部的兵血,来打造自己的骑兵,只供应自己的本部,可换个角度想,他本来可以带三万精兵,最后只数千精兵。 别人的做法,自己管不着,也看不上。

三千的精兵,自己做的太过分,朱伟手里也才几千精兵,自己一个游击,实力竟然不比提督差,所以只留下两千,当然是越精锐越好。

最好的战马,最好的火器,再来最好的大炮。

团结一心。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惜困难重重啊。

见王信没说话,以为此人失落,薛岩想到了什么,出主意道:“我们薛家的买卖,原本是大哥负责京城,我负责金陵,后来大哥去世,留下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可北方边关路子还在,如果王将军实在需要,我倒是可以帮忙说和一二。”

这就是四大家的底蕴。

与别人小看薛家不同,王信却知道薛家最宝贵的是什么。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渠道,渠道的建立不是靠钱就可以一日而成,特别是如今的大周消息缓慢,薛家这样规模的渠道,非几代人的成功不可。

既然有了方向,最重要的就是钱。

自己定的军饷,每年要四万两银子上下。

如此高的军饷,因为自己手里有实打实的两千人,而且都是实额军饷,其实自己定的军饷,王信并不是很满意,相对于如今当兵的保障,军饷应该更高些才对。

然后是兵器骡驴衣甲等,样样需要钱。

指望朝廷的军饷,如果朝廷能准时发放军饷,也就不会有家丁制的兴起,将领养家丁,等于是将领的私兵,朝廷碍于实际睁只眼闭只眼。

谁让朝廷不发军饷的。

将领总要想办法养活自己的人马。

自己养了太多兵,除非自己只保留两三百家丁,其余人不饿死就行。

如此自己的日子反而好过不少。

可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本事,有系统在手,带出来的都是忠心耿耿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不是担心外部猜忌,自己三千的名额,必然实打实的带三千人马,而不是现在的两千人马,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半年的平倭,除了发放奖金,以及部分上缴之外,还有六万两白银。

薛家采购的鸟铳和佛郎机等需要一万两银子,算上他们的路费,人工费,还有利润,估摸又要个几千两,再加上马匹,战马的销可大了。

还有军队的训练,火器训练也要钱。

王信迟疑片刻,然后问道:“听说世叔前几日去通州看过,河西小营外的集市如何?”

薛岩一下明白了王信的想法,笑道:“虽然好,可终归是朝廷的,万一哪天将军另谋他处,容易为他人做嫁衣啊。”

这是要一个承诺。

“以前我的确想回去扬州,不想参与太多麻烦,可今非昔比,既然来到了京城,总不能浪费时光,把河西小营打造成家业也未尝不可。”

犹如前明的卫所制。

自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子承父业并不难,河西小营地处通州运河边,太久远的事谁能知道,先安定薛岩的心,总不会亏待他。

薛岩能主动跑去看,必然是薛家的掌柜告诉了薛岩。

什么值得薛岩去看呢?

在商言商,当然是利润。

集市开办了起来,这就是块大肥肉,在河西小营的地盘上,王信不伸手,但是薛岩可以代表自己,薛家出面管理,又是金陵的地头蛇,与扬州商人们关系紧密,不但无害,反而有利,把生意越做越大。

这些生意上的事,不需要自己去操心,术有专攻。

王信开口,“我有两个要求,我拿出五千两银子,薛家出面请工匠研究仿照西洋火器,包括那几千斤的铜炮,我大周缺铜,铜价太高,造不起,请工匠们研究用精铁铸炮。”

薛岩算了算,一门铜炮估计要三五千两,加上路费等,不过最后还可以融了,回一些本钱,虽没有利润,还可能亏欠,但问题不大,于是问道:“第二个呢?”

“第二个就是薛家要保证工匠和技术要控制在自己手里,也不能外传。”

军火可以卖给自己,也能卖给别人。

渠道,工匠,技术都是薛家掌握的,自然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区区五千两就让薛家只能卖给王信,对于薛家而言大亏。

合着薛岩一个东家,亲自出海一趟,只是为了几万两银子的生意,最多几千两银子的利润?

薛岩看向王信。

王信点点头。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

自己利用薛家,当然也会支持薛家,这才是四大家同气连枝。

不过呢,前提是别人要相信自己。

不论是相信自己的人品,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又或者自己的未来,二十几岁的游击将军,熬资历也能熬成总兵,总不会亏本。

薛岩同意了王信的要求。

王将军的人品是可信的,薛岩不认为王将军会骗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