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主意
晨雾还未散尽,广武城外的平川上已浮起星星点点的紫苜蓿。首发免费看书搜:断青丝小说
马匹散作深浅不一的斑点,颇有种风吹草地见牛羊的韵味,不同的是这里多了山川,那些不陡峭的山腰上,也有马儿在高处吃草。
“嘚嘚嘚。”
一队骑手来到此地,打着与别处不同的旗帜,广武城的士兵看到后,连忙去告诉守将。
王信沿途遇到马匹吃草的场景,嘴角忍不住翘起。
此地位于雁门关不到十里的地方,属于山川丘陵地带里极难得的一块平川,所以此地的军事意义很早就被发现,汉朝时期就设县置郡,屯兵扼守。
到了前明时期,洪武朝修建了一座新广武城,且设立广武营,成为雁门关前沿,两城相互依存,互为犄角,同时也为雁门关开拓了战略纵深。
广武城依山而建,一半在平川,一半在半山坡。又沿着广武城,修建了一段广武长城,因为此地与雁门关的重要性,所有这二处的老长城皆得以存留。
因为有这两段长城的保护,从关外缴获和收纳的六百匹战马,除了补充骑兵十几匹外,还给各哨也调拨了一匹,方便平日里往来传信,大概有五百匹的马留在广武城。
广武城周边平川长得草,虽然不够五百匹马吃,但是有别的马草草料提供,配合这青草,时不时加上精料大豆等,才几日而已,马匹的精神保持都不错。
“这些人还听话吧?”
卓志带着人马赶来,见面听到将军的问话,笑道:“大多数比较服管,少数刺头也不碍事。”
王信点了点头。
两三百骑兵俘虏,近三百草原奴隶,如何安置是很大的问题。
这趟出关除了几百套铁甲,战利品中最值钱的就是六百匹马,这些马每匹能卖十几两银子,价值好几千两银子,而且有价无市,想要一口气得到这么多草原好马可不是容易的事。
培育一匹马需要时间,关外的贸易稳定且脆弱,如果有人短期内购买六百匹马,至少大同这段关口,能把关外的马价炒到天上去。
河西营人手有限,照顾这么多马匹,短时间会耽误军队战斗力,因此才有了这几百草原奴隶的存在,不光是为了教训单于部。
单于部提供的草原奴隶,大多是上贡的老幼。
王信没有计较此事,也有自己的考量,这些大多数老人或者少年的草原奴隶,麻烦其实不大,在哪里不是奴隶,何况到了关内,他们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跑也跑不了。
让他们放马,每天还有饭吃,是他们拿手本事,干活比较老实。
挑选了一百名胡人到卓志手里,每天清扫马厩,收割马草,还有一些其他的杂活,加上卓志管着后营,广武城反而是这一带兵力最多的城池。
“告诉他们。”王信指了指山头坐着,盯着马匹的草原奴隶,笑道:“干五年活,给他们自由,表现好的,还能加入军队。”
卓志摇了摇头:“他们离开了我们这,恐怕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将军何必多此一举。”
大周多的是廉价苦力,他们都缺活干,何况这些连话也听不懂的胡人。
“总不能一直养着。”
“啊?”
卓志没有反应过来,脸上愣了片刻。
使用奴隶在军事上犹如带毒药的兴奋剂,优势很明显,劣势也很明显,但在经济上,使用奴隶无疑是低效率的,无法完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使用奴隶来生产,只会导致经济的恶性循环,最后萎缩到自我崩溃。
所以王信不打算使用奴隶,奈何自己手里缺钱,多了几百匹马,接下来还打算扩军,其实已经入不敷出了,玩火器和骑兵实在是费钱,因此采取了应急之举。
短时间内,先用俘虏维持,等稳定了下来,这些奴隶当然要淘汰掉。
士兵拿军饷,马夫拿工资,他们有钱了就会买房子,买了房子就会成家,成家要买家具衣服,然后有小孩,有了小孩买玩具
于是需要越来越多的矿产,木材等能源和物资,那么小作坊就要越来越多,然后仍然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有了工厂的诞生.
这就是经济的良性循环,社会会一直进步下去。
反之。
哪怕靠着外部输血,内部也会越来越凋零。
不过呢,就像自己一样,总会遇到困顿。
所以使用奴隶应急是常态,王信认为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等渡过了困难期后,自己一定能不再使用奴隶。
做正确的事,才能不会被淘汰。
卓志如何懂得这些,虽然猜到将军的想法,却有些无法理解,不过卓志也懒得多想,谁都知道将军的想法天马行空,没人跟得上。
边说,众人进城。
广武城有东、南、西三面城门,分置圆拱门洞,东门最大,西门次之,南门最小。
城中有东西大街,贯通东西两门,西北方向则是小丁字街,城内街道为四街八巷,一座典型的军城。
“你现在是把总,找个机会,我向朝廷举荐你为守备,到时候你就驻守此城。”王信进了大厅,坐到了上方,直接开口。
卓志连忙问道:“将军不需要我管理后营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们这些老人不走出去,下面的人怎么提拔起来。”王信不以为然,不担心卓志误会自己。
卓志果然一脸平静,只是有些不舍,抱怨道:“我才呆了不到两年。”
“够久了。”
回来后需要抓紧的事情很多,除了粮草,还有就是对雁门关的实际控制,各处都要换上自己的人,打造出最稳固的地盘。
把军队里的老人派出去,同时培养新人,这才是长久之道。
河西营两千人马,雁门关本地守军如今有五百余人,已经从代州招募了几百人了,代州人口有限,满足不了雁门关的胃口。
河西营三千人,雁门关本地守军一千人,缺口还有一千五百人,去哪里招募才好呢。
主要是河西营扩充一千士兵,王信打算主要补充骑兵。
如果此次出关骑兵足够多,就不会只是击溃战了,而且一路很被动,全靠着武器装备的碾压,骑兵在北方才是关键,王信更想打歼灭战。
“马匹留在你这里,尽快的培养好。”王信巡视完了广武城,接下来要回关城。
卓志对后勤的事得心应手,笑道:“奴隶们对马匹很熟,将军的要求,我们这里问题不大,尽快安排骑手才好,骑手要与自己的马匹熟悉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嗯,你说的是没错。” 王信点点头,带着自己的一行亲卫离开。
自己也想要骑手,可骑手其实容易找到的,需要时间来培养,越是优秀的骑手,需要的时间越久,属于技术人才兵种。
太原城。
山西巡抚都御史台衙门。
巡抚最初并不负责兵权,主要是巡视和整顿吏治,查处贪官污吏。
也在太上皇当政时期,太上皇以文制武,抬高巡抚的地位,高于地方最高长官,而且参与军事事务,虽没有直接控制军权,却也有对军队有很大的影响力,更以治理盗匪、维护地方安定的理由,手里掌握地方民兵乡兵。
十几名乡兵穿着布衣,手持腰刀,威风的把守衙门口,衙门口无闲人。
两名官员匆匆进去,到了大堂旁的偏屋,案台后坐着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板着脸,不等二人坐下,已经追问:“如何?”
个高的官员抢先说道:“回抚台大人,属下搞清楚了,是代州郑家的出头,给雁门关的王将军搜集粮草。”
那个矮的官员慢了一步,只能无奈看着同僚表现。
“难道他还要和冯胖子打?”老者一脸惊讶。
雁门关的粮饷由山西供应,军饷由兵部供应,老者不打算克扣雁门关的粮饷,但也不打算全给,给多给少自有规矩,自己按规矩办事。
不过现在还没有夏收,也就没有到给雁门关供应粮饷的地步。
至于代州,代州和雁门关的一些事,老者有所耳闻,倒也不阻止,现在出手不许代州自救,性子就变了,公事变私仇。
“此人接下来的计划,属下们不得而知,只是此人在雁门关独断专行,大肆提拔亲信,打压异己,也不是个良善之辈。”
矮个官员终于有了机会,抢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个子不甘落后,也说道:“此人比冯节度年轻多了,如果是此人取代了冯节度,恐怕大同不光要变天,未来几十年都要姓王。”
几十年后的事,自己可管不上。
那老者心里想了想,有了主意,“不阻止代州从各地收粮,但只限五台山一带,不得超过忻州。”
五台山一带的州县,足够供应雁门关,但也不能任意由其收购下去,威胁山西市面上的储粮,少了太多,粮价会涨,万一有商人居心叵测,故意炒粮价获利,引起山西慌乱,还得自己出来背锅。
王信与冯庸之间的事,自己不会管,可谁也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前程。
不过这王信要是真绊倒了冯庸,自己该怎么面对此人?
山西巡抚皱起眉头,得请京城的同僚帮忙,打听打听此人的关系,自己只知道此人姓王,与王子腾有些关系,知道的太少了。
京城。
荣国府。
“啪。”
贾赦一耳光下去,贾琏后退两步,捂着脸不敢吭声。
贾赦气的指责贾琏:“让你管事,你倒是好,把府里的钱往自个家里搬,平日里也就算了,现在连平安州的事,你也敢耽搁,你是个孽障啊。”
不解气,贾赦骂道:“你要是个孽障,你趁早告诉我,我好打死你,免得败了这个家,日后无颜见祖宗。”
贾琏哪里敢反驳。
因为平安镇里几名军官升官的事,需要钱去打点,原本不关贾府的事,可谁让贾府要拉拢平安镇呢。
大话说了出去,结果关系不够硬,还需要钱来补上。
王子腾不行了,贾赦是荣国府大房,袭一等将军的爵位,必须要出来撑,而且贾赦早就看王子腾不顺眼,这些年都冷脸对待。
自己拉拢人,还要给下面的人钱,帮他们升官,这是什么道理嘛!
全怨王子腾。
十足的小人,害他自己就罢了,还把贾府的节度使也给败出去,以至于今日自己得倒贴别人,想到这里,贾赦越发生气。
“你连你媳妇都管不好,我还能指望你什么!我要是你,我自己找个地方淹死自己,免得出来丢人。”
贾琏被骂狠了,再也忍不住哭道:“以前是老爷告诉的我,让我不要得罪媳妇,如今又是老爷怨我管不住媳妇。”
“你还敢狡辩!”
贾赦气的上前动手,边骂道:“告诉了你,别的事你办砸了,我倒是任你去了,谁让我生的你,可这平安镇的事没办好,你且试试看。”
平安镇的事情,不一定非要贾琏去办。
贾赦倒不想奔波,更不提这件事倒贴,实在是没面子,因此让贾琏去,他是不想去的。
贾琏手里拿不出来钱,去年的时候,各地送来的孝敬就变少,不够维持开支的,今年更不提了,开年至今,只出不进。
林如海又离开了盐道,以前林如海在盐道,不光是薛家沾光,他们贾府也能得到不少的输送,如今也都没了。
贾琏没有办法,他不去,老子真能打死自己,于是试探问道:“只怕我在家里做的狠了,媳妇去告我的状。”
贾赦鄙视了一眼,“告谁的状?又去找谁告状?”
贾琏心里有了主意,这府里头如今还有钱的,除了王熙凤没别人,至于老太太处,多得是奇珍异宝,银两倒是不多,总不能拿出去典当。
自己在外头养人,手头短缺,那娘们虽然平日里娇滴滴,要起东西来却不含糊,别的方面都随自己,犹如水做的,唯独钱上不能少。
自己也没脸,一个老爷们,手头没钱怎么行。
她的钱,还是不是自己的钱,都是府里的钱,不光办了老爷要自己办的事,自己还能沾沾手,发一笔财。
虽然怨恨老子,却也知道平安镇的事关乎府上,自己是荣国府嫡长孙,哪怕是为了自己,也得把事情办好,何况真办砸了,老爷绝对不饶自己。
想通了这些,心里隐隐有些暗爽,王熙凤平日里瞧不起自己,如今倒要让她看看,谁才能做这个家里的主。
凭什么我要躲在外头养人?
见儿子内心有了主意,贾赦也不再逼迫,事情一股脑的丢给了儿子去做,包括如何弄钱,又如何去平安镇跑动,自己只看结果。
出了门,心里轻松,没有正事可做,贾赦想到老太太身边的鸳鸯丫头。
这丫头长得不错,如今又大了,想着想着,贾赦忍不住去了老太太那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