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王信之根
大观园的正中间是正殿,最大面积的建筑群,然后被湖水包围,犹如一个回字形,小姐们的院子都在边上,中间有路但是不通。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寻常的时候,园子里供人走的路是湖外围着的那条路。
大厨房在凸碧山庄的左边,蘅芜苑在凸碧山庄的右边,所以王熙凤从大厨房回去,要经过凸碧山庄与蘅芜苑,再经过几处小姐们的园子,然后才到大观园的门口。
又或者从大观园后门出去,绕一条大弯,再或者从凸碧山庄的左边绕一圈回去。
今日王熙凤一个人入园,不想多费劲,再有凸碧山庄左边无人居住,只有一处姑子庙有几个人婆子和一名年轻道姑。
王熙凤今天是一个人,也不敢去走那边,所以才走得近道,也是主道。
按道理而言,不应该见到男子。
偏偏又见到了,还见到对面在小解,如果只是男子,王熙凤倒不慌,如今却吓得容失色,捂着脸背过身子,颤抖的问道:“你是谁。”
如果是平时,自己能控制得住,偏偏这么巧,浑身软绵,想要止住也止不住,王信无语。
“淅淅沥沥。”
听到身后的声音,王熙凤心里冷笑,如何不知道男人的心思,心里正得意了吧,虽然想的明白,恨不得转过身,却实在是不敢。
哪怕平日里多么干练,今日也是个年轻女子罢了。
过了好一会。
王信看着女子背后的背影,刚才未来得及看清脸,也不知道此人是谁。
吞了口口水,满脸不好意思,知道自己这回麻烦大了,却不怕承担责任,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实话实说道:“对不住了,我是王信,住在凸碧山庄的贾府客人。”
“信爷!?”
王熙凤听到身后男子的声音,不可置信,下意识的回过头。
王信系着腰带,平日里娴熟,如今一身酒意,加上情急,越发手忙脚乱,正应了那句话,越慢越乱,没想到那风韵女子又转过了身来。
王信一脸无奈,这可怪不得自己。
王熙凤脸色变红,愣在了当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脑海里千思百绪,想到了自己刚才还骂平儿,轮到了自己,自己却比平儿还不中用,要是别人也就罢了,偏偏是王熙凤。
王熙凤性子要强,不光是对下面的人要求严厉,对自己要求也高。
无论是谁,什么身份,到了她的面前,她都不会让别人挑出错来,因此才觉得羞愧,虽然平儿不在,却依然要做让平儿没话说。
自己要求平儿,平儿必须办到,轮到了自己,自己要比平儿要办得好,如此才是王熙凤的底气,管人向来严厉,因为自己就做得好。
王信却没想到,那风韵女子竟然不转身避自己,又听到她的语气,好像是认识自己,于是定睛细看,原来是她,“凤丫头!”
两人只见过一次面,没想到第二回见面是这样,听到王信认出自己,王熙凤心里有些高兴,开口却忍不住羞意,颤抖声道:“信爷。”
“凤丫头,你怎么来了。”
王信又松了口气,总比其他人要好,又感到不好意思,内心复杂,各种心思变化。
王熙凤如何解释,一时间愣在对面。
王信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实在是尴尬,气氛变得安静,只剩下桃枝在微风中晃了晃,随着风平,桃枝也不再动了。
“咳咳。”
王信咳嗽了两声,竭尽脑汁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王熙凤咬着牙也不动。
两人就这么干看着。
终于,王信感到好笑,嘴角忍不住翘起。
王熙凤也平复了心情。
晴雯先回到了庄里,明天信爷就要去军营,所以开始收拾行李,过了好一会,才发现信爷没有回来,心里开始担忧,等了一会,还是没见人回来,到了院子里观望。
“奇了怪了。”晴雯倚着拱门,往蘅芜苑的方向张望,没有看到人影,喃喃道:“人去了哪里。”
犹豫了半天,时间过了许久,晴雯不再犹豫,打算出门去找,结果王信回来了。
“信爷,你的裤子怎么湿了。”晴雯眼尖,无语的问道。
王信快步入房,听到晴雯的话也不解释。
这怎么解释?约定了谁也不告诉,成为自己和王熙凤的秘密,只能说今儿个是菜籽落到针眼里——巧到家了。
“怎么回事。”晴雯追着进来问道。
王信随便给了个理由,“风一吹,吹回来了。”又说道:“赶紧帮我找条裤子来,我好换一条。”
晴雯半信半疑,听到王信的话,说道:“不如现在洗漱了,晚上不洗,明天去军营,不知道多久才能洗一回干净的。”
王信反驳道:“军营里头也有热水,而且如今天气开始暖和,我用冷水也能洗,谁说军营里就不洗了?”
不过晴雯的提议,王信却没有反驳。
只是裤子湿了,不好意思让婆子们进来看到,索性脱了裤子上床,用被子盖住,晴雯去使唤婆子们送水来,婆子,们得知后也高兴。
还问晴雯:“姑娘是不是也这时候洗了。”
晴雯知道婆子们想偷懒,早点把活干完,她们早点去打牌玩,放在以前的时候,晴雯可不会理,如今多了些忍让,没有拒绝婆子们的提议。
于是婆子们高兴的去担水,很快在外间准备好了,晴雯也把香皂等器物,还有换洗的衣服准备好。
平日里王信自己也会动手,只是谁让他今日裤子湿了,晴雯还是怀疑,冷笑道:“这么多人,还能把自己裤子尿湿。” 王信一声不吭,随晴雯去说,只要她不在外头乱说,自己面前嘛,倒是无所谓。
晴雯虽然不高兴,念念叨叨的,手里的事情却快,到了最后,又催促起王信,“赶紧来洗吧。”
“你先出去。”王信的裤子脱了,有晴雯在不好下床,晴雯翻了个白眼,听话的离开。
皇宫。
文华殿。
会极门是一道无形的锁。
忠顺亲王,刘儒两人终于找到机会,与皇帝三人一起碰面。
皇帝三十出头,正是壮年,本当意气奋发,鬓角却有白,脸上一片严肃,整个大殿都变得安静,充满了凝重的气氛。
“林如海不光丢了巡盐御史,也没能成功调回京。”忠顺亲王多年来权势显赫,出京避开太上皇锋芒,在边地地位超卓,有咄咄逼人之态。
刘儒没有反驳忠顺亲王的指责,皇帝怨自己的失败,忠顺亲王也觉得自己无能。
皇帝的怨,刘儒能理解。
皇帝是刘儒看着长大,皇帝什么样的心性,刘儒再了解不过,只是忠顺亲王的态度,是本性如此,又或者另有他意呢。
不过无论什么心思,如今大家一条船上。
自己是皇帝的老师,他是皇帝亲叔叔,天然的盟友,因此刘儒选择了忍让。
皇帝虽不满刘儒,质疑刘儒的能力,可多年来的师生情,并不愿忠顺亲王太过指责刘儒,因此问道:“叔叔可有计策?”
忠顺亲王点了点头,他选择了回京,当然有他的想法。
刘儒忍不住提醒,“忠顺亲王回京,众人瞩目,太上皇虽未表态,恐怕也早就盯着亲王,万不可轻动。”
又是如此态度,皇上皱起眉头。
太上皇的刀都要架在脖子上,难道真要到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再来任由太上皇宰割吗,太上皇的承诺,皇帝一个字也不信。
当年的义忠亲王就是太过信任太上皇,结果等到太上皇出手对付他,兵强马壮声势巨大的义忠亲王,犹如小鸡仔似的被杀掉。
以前自己年少不懂,现在回想起来,刚入宫的时候,宫内人心惶惶,到处是被揪出去砍杀的太监和宫女,那副场面,深深的记在内心深处。
义忠亲王可是宗室。
太上皇竟然无故把义忠亲王全家抄斩,编造义忠亲王谋反,这才是笑话,当众承诺立义忠亲王为太子的是太上皇,利用义忠亲王稳定朝纲的也是太上皇。
最后翻脸的还是太上皇,才引起了宗室的巨大不满和反弹。
刘儒至今还相信太上皇,认为太上皇会在乎大周江山社稷,天大的笑话,太上皇只在乎他的权势,如何会管洪水滔天。
忠顺亲王不置可否:“京营烂,锦衣卫也拦,如今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大周了。”
话里的意思,忠顺亲王打通了锦衣卫里的关节。
刘儒越发揪心,忠顺亲王的做法,无疑是犯了太上皇的忌讳,要是被太上皇知道,只怕事情更加不可收拾。
忠顺亲王不相信别人,许多事只说了一半,刘儒知道忠顺亲王防着自己。
皇帝虽然相信刘儒,却也不能逼迫忠顺亲王,最后又说到一件事。
“林如海是个聪明人,他带出来的人,本王也相信是个聪明人,林如海懂得居中的道理,那王信如今掌领京营一营,刘阁老应该让林如海给个说法,此人可不可靠。”
忠顺亲王强势做主,吩咐了起来。
刘儒虽然不满,但也不能拒绝,只是好奇道:“听闻此子与程宏有冲突,不知忠顺亲王如何处置?”
忠顺亲王鄙视笑道:“那程宏不过是个诱饵罢了,都知道他是本王的人,本王如何还会重用他?真要是本王的人,岂会人尽皆知。”
皇帝听闻后大惊,敬佩道:“那叔叔多年来培养此人,只为了欲盖弥彰?”
“倒也不是,一箭双雕罢了,此人还是会捞钱的,如今却失去了作用,且看林如海的回信吧。”忠顺亲王解释清楚。
又说道:“王子腾没用了,听闻那王信才能卓越,带兵有方,又有林如海的关系,还有王家的渊源,倒是可以拉拢的人。”
皇帝听闻大喜,他也听过此人的名头,担忧太上皇手里又多了一头猛虎,连忙问道:“叔叔可有安排?”
“先不急。”忠顺亲王平静道:“先等他过了冯胖子那一关。”
过了关才是人才。
而且也不会暴露过早,如今就去拉拢那人,不但要帮助其对付冯胖子,更会提早暴露。
现在满朝文武,是人是鬼谁也不清楚。
忠顺亲王自己都不敢说林如海可靠,所以他不信太上皇能分得清手下谁到底是忠心的,刘儒还是太迂腐了,本来应该暗中的事,非要摆在明面上。
拉拢了罗明,本应该悄悄的,谁也不告诉,却弄得大张旗鼓,生怕太上皇不知道似的。
忠顺亲王摇了摇头。
皇帝年轻,掌握大义,这就是大势,只要握住这条大势,许多人哪怕明面上不表态,心里也是向着皇帝的,除非大环境变得没有了余地。
就是如今太上皇的步步紧逼,让人们没有了余地,可见刘儒多么失败。
刘儒亲见忠顺亲王的强硬态势,内心叹了口气。
兵部调令下,几部各奔边关。
河西营出征。
王信骑着马,望着一条长龙的队伍,虽然队伍还小,可上下团结,一心用力,谁也不用提防谁,谁都敢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同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