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许平安又向丰林县送了一批酒。
自从上次自家酒坊酿造的美酒卖出好价钱后,许平安便扩大了产量。
这次,除去杜行首上次提前预付的一百两银子,许平安又入账了一百三十一两银钱。
再加上上次剿匪官府的赏银。
许平安手上的银两又恢复到了一百六十多两。
手中有钱,许平安立马开始了麻纺工坊的建设计划。
他需要做的事情有四件。
首先,就是建设工坊所需要的地皮。
老村长直接将村西口的一片空宅宅基地划给了许平安。
面积很大,按面积算,比钱老板的工坊还要大上足足一倍。
第二件事,便是购置足量的纺车。
虽然钱老板送了许平安三架纺车,但大晋使用的纺车在许平安看来十分简陋。
不仅纺织效率低,出产的麻布也不够细密。
大约相当于前世汉朝斜织机的水平。
好在许平安上一世喜欢逛贴吧,在贴吧上了解过一些纺织机械的发展改良知识。
本以为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没想到如今却派上了用场。
经过回忆,许平安成功设计出了一款改良版的纺织机。
这种纺织机比现在大晋使用的纺车要先进得多。
不仅可以用来纺麻,还可以纺棉,纺丝绸等更加精贵的布匹。
织出来的布也更加细密紧实。
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飞梭,纺织速度也比目前的纺车快上数倍。
说干就干。
许平安依葫芦画瓢,照例在附近几个村分别找了几批木匠打造纺织机的不同零件。
送到工坊后,再由许平安统一组装。
第三件事,便是到东河堡的镇守衙门办一份工坊的商帖。
最后一件事,便是派人收购苎麻。
许平安准备找木匠一次性打造十台纺织机,照他设计纺织机的速度。
一旦运转起来,原料的消耗将会非常惊人。
许平安可不想因为缺少原料而停工。
很快,许平安将要在村里建造麻纺工厂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
帮工者,每天十文工钱,外加管两顿饭。
人们奔走相告。
村里没什么事的兵户几乎都来了。
督造工坊这件事,许平安交给了杨根顺和黄大叔。
他们两个都是青山村兵户中颇有威信的人,将这活交给他们,许平安放心。
至于收购苎麻的活计,许平安交给了小贵子。
小贵子头脑灵活,为人圆滑,干这活计也很合适。
至于商贴,则由许平安亲自去镇守衙门去跑。
有了得力干将们的帮助,许平安的麻纺建造计划很快便顺利运转起来。
许平安甚至能在工地上看到很多孤女自愿前来帮忙。
原因无他。
她们知道这座工坊就是为她们而建的。
一旦完工,她们就有了能吃饭的活计。
因此,她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工坊早日完工。
许平安也没亏待这些孤女,免费来帮忙的,他都会在中午免费管一餐饭。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帮助下,不到五天时间,麻纺工厂就顺利建成了。
工坊内有三间长屋。
空间最大的是存储苎麻的房间。
另外两间,则是沤麻室和纺织室。
这几天,小贵子从各村收购的苎麻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青山村。
许平安找木匠分别定制的纺织车零件也陆续送了过来。
许平安喊来了婶婶。
“臭小子,到底什么事?怎么这时候想起老娘来了?”
婶婶扭着丰满的臀儿,跟着许平安来到了工坊。
“老婶,以后这件工坊,就由你负责打理。”
“二郎春闱之后,官场上少不得要打点,月瑶过不了几年也要出嫁了,咱们许家的女孩,嫁妆可不能寒碜。”
“还有月珂,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要吃好点,每顿都要有肉。”
“这些都要钱哩。”
“以后这家工坊的利润,你拿七成,给我留三成就行。”
许平安在村里建造工坊的事婶婶早听说了,据说投资了上百两白银。
她做梦也想不到,倒霉侄子居然会把工坊交给自己打理。
还要将七成的利润都给自己。
婶婶瞪大了美眸,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许平安,随后眼前蒙上一层薄雾。
婶婶扭过身去,用力吸了吸鼻子,留给许平安一个无限美好的背影,随后扭过头来,嘴上依旧不肯认输:
“你定制的这些纺织机,到底行不行呐。”
“看上去可跟我平常用的不太一样,要是行不通,婶婶可不帮你擦屁股。”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婶婶身体却是诚实的蹲了下去,开始摆弄地上零散的零件,尝试拼装起来。
在许平安的指导下,婶婶还有女工们开始手动组装这些织布机。
大家足足花了半天时间,终于将这批织布机全部组装完成。
看着眼前一台台复杂精巧的织布机,婶婶和女工们充满了好奇。
“婶婶,试试好用不好用!”
白了许平安一眼,婶婶坐了上去,开始试验起纺织机。
“好快的速度!”
随着纺织机的飞梭上下起伏,婶婶十分兴奋。
“飞一般感觉!”
看着从下方不断窜出的麻布,和提高了几乎数倍的纺织效率,婶婶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没想到婶婶这么喜欢我设计的纺织机。
许平安看着婶婶激动的模样,也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经过婶婶的测试,十台纺织机全部可以正常使用,纺织效率比大晋国常用的纺车效率普遍要高五六倍。
许平安跟婶婶都很高兴,准备第二天就正式开工。
麻纺工坊正式开工的第一天,村中二十几名孤女早早就等在了工坊门口。
看见许平安的时候,二十几名孤女齐齐跪在地上,‘扑通扑通’磕起头来。
许平安连忙上前虚扶。
“快快起来,你们这是为何?”
为首的女工回话道:
“姐们们心中感激许郎君给我们一条活路。”
“我们无以为报,只能跪谢许郎君。”
“快起来吧,大家都是我的乡邻,只要你们在工坊认真做工,我和婶婶定然不会再让你们忍饥挨饿。”
“多谢许郎君,多谢许婶子。”
二十几名孤女又是一阵道谢。
直到今日,婶婶才算彻底明白许平安说的,在青山村发达了是什么意思。
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中午回家吃饭时,婶婶却是忍不住跟许二叔感慨道:
“你那倒霉侄儿,当初我第一次抱着他的时候,他就像只小猫那么大。”
“一转眼,长大了,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