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随其后是裴景书充满欢喜的声音,她此时人未到声先至了,“爸妈,你们回来了——咦,三表哥,你今天就过来了呀?”
苗传生一时顾不上别的,碗筷搁桌上,就忙着起身给他俩搬东西,还不忘笑容憨厚的回答,“姑父把工作给我,问我什么时候进城交接,我说今天就行,然后下午在大队开了介绍信、收拾东西,就跟着大姑和姑父大表哥他们过来了。”
苗红旗让侄子继续吃饭不用管他们,这才无奈转向咋咋呼呼的小闺女,“你表哥在家里住一晚,明天一早,你爸带他去厂里办手续,到时候厂里就能分宿舍,给他放行李了。”
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让传生来城里接他们父亲的班,不是兄妹俩一力促成的结果么,人现在过来了,这丫头怎么转头又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
裴安和紧赶慢赶,还是比妹妹慢了一步进屋,他看见表弟就淡定多了,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朝对方温和一笑,“传生初来乍到,如果不适应,在家里多住几天也没关系,你跟我一起睡,我们兄弟各自长大后,也有好些年没这么近亲过了。”说到后面是恰到好处的怀念,毕竟小时候他们兄妹几个,放假的美好记忆都是在外婆家,跟表兄弟们漫山遍野的玩耍。
那是他们最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28章 外婆宝女裴小囡。
裴安和三言两语, 就把苗传生因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惊喜、反而越发惶恐不安的情绪安抚了下来。
回忆表兄弟姐妹年少时抵足而眠、同吃同睡肆意打闹的时光,同时也想起了以往来姑姑家做客或是小住的情形,那些亲近之感让他卸下心头巨大的压力, 回到了放松自然的状态,很快便在两个表哥的关照下, 重新端起了饭碗。
这回他不再一声不吭,一副恨不得把自己埋进碗里、不让人注意的心虚之态了。
苗传生性格老实,也不怎么会来事,可毕竟处在二十出头的大好年纪,本质还是活跃健谈的, 人精似的裴安和跟大哥打配合, 不着痕迹的安抚加引导话题,便不知不觉间打开了话匣子。
也是他一开始想得有点多,包括父母和听到消息匆忙赶回家的大哥二哥,也都是这么叮嘱他的, 姑父的工作单单落到他头上, 这里面一定大有故事!
要知道,亲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个正式工名额都能打得头破血流,而他一个外八路的亲戚, 居然就忘能越过了姑父的一双亲生儿女,轻轻松松顶上来接班——那张数目远高于黑市上买工作的欠条, 在城里工作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亲生的儿女接了父母的班,也要承担鞍前马后、关怀备至为老父母养老送终的重任, 任何东西得到就势必要付出。
总之, 大姑父这神来一笔的操作,在苗传生全家人眼里, 用大发善心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宽仁,他们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坚信不疑,这项丰功伟绩必然只属于苗红旗。
只有苗红旗,才会这般为他们尽心尽力、无私奉献。而她铁了心要拉拔娘家侄子,老实巴交的裴大头也拗不过去,裴景书兄妹几个更是无法忤逆父母。
苗传生觉得,姑姑他们看似达成一致,面上都对他来接班没意见的样子,实际上,只有大姑是真心欢喜的,其他人不过是强颜欢笑。
因此,即便没有父母的叮嘱,他自己也打算好了,进了厂里首先要攒钱,把单位发的工资都攒起来,日后表哥表妹需要他把工作还回去,他手里有钱,大可以回老家盖个房子,或是学着别人在城里做点小本买卖,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表兄妹们有更好的前程,用不着来厂里讨生活,那他就把攒下的钱还给姑父,哪怕按照欠条上的金额,他得攒上十年八年的工资,日后就算结婚生子,也要带着媳妇孩子一起缩衣节食还债,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因为这个工作从此属于他,他和他的孩子都能因此转为城里户口,拿工资、吃商品粮,老了国家还给他们发退休金,子子孙孙都有了依靠!
这就意味着,大姑的一个举动,让他和他的子孙后代都改变了命运。
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娃,苗传生认为还钱只是本分,大姑的恩情他这辈子都还不完。
当然了,就算还不清,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全部,往后都住在一个厂里,他一有时间就去姑姑家,他们有什么脏活累活跑腿的事他都能帮上忙,同时还要对表兄妹几个恭敬热忱,尽量打消他们的芥蒂,如此大姑也能好做点。
然而,苗传生这样如临大敌、慎之又慎的做好计划,突然发现全是无用功,给他工作确实有大姑的功劳,但不多。
真实原因竟然就是摆在明面上那个,姑父急着退休,表哥表妹都不接班,姑姑这才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他拉出来了。
这种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