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云层,倾洒在大地上,勾勒出一片明亮而温暖的景象。在凉州金城郡允吾县东侧的一处庄园的一间屋子里,一位面容青涩却透着坚毅的少年正专注于手中书卷,似在沉思。
这时,一名护卫匆匆步入屋内,单膝跪地,恭敬地抱拳行礼:
“主公,烧当羌和先零羌又因争夺小榆谷大打出手,战况惨烈,死伤众多,此次双方似是倾尽全族之力,动了真格。”
少年听闻,眉头瞬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忧虑,随即果断下令:
“召集 50 名护卫,随我即刻出发!”
护卫领命,迅速退下。
少顷,护卫们整齐列队,身姿挺拔如松。少年身姿矫健地翻身上马,缰绳在握,马鞭轻扬,率领着队伍如疾风般冲出庄园,向着小榆谷疾驰而去。
一路之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少年心急如焚,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历经三天三夜的奔波,终于抵达小榆谷地区。
只见前方旷野之上,两大阵营的人马对峙而立,气氛剑拔弩张,仿佛只需一点火星,便能引爆一场惨烈的血战。
少年正欲纵马向前,一队骑兵迎面而来,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羌人面容冷峻,眼神警惕,高声喝道:
“你们是何人?此地凶险,速速离开,否则休怪我等无情!”
说话间,身旁的士兵己将号角举至唇边,只需轻轻一吹,便可示警。
少年沉稳地勒住缰绳,缓缓上前,抱拳行礼,声音清朗:
“在下金城韩子韬。”
对面羌人听闻,目光迅速扫过少年队伍所携带的旗帜,那醒目的“韩”字仿佛在风中猎猎作响。羌人们对视一眼,心中一惊,纷纷下马,恭敬行礼:
“见过韩公子。”
少年亦下马还礼,拱手道:
“在下听闻两族为小榆谷纷争再起,特来此,欲为双方调停,免生更多伤亡。”
羌人面露感激之色道:
“都说韩公子仁义,今日得见,果非虚言。”
原来此少年名叫韩韬,字子韬,乃凉州从事韩约之子,虽年仅13岁,却在羌人中威望颇高,这是因为韩韬是一名穿越者,前世是一名普通中学生,却对三国历史了如指掌。
他深知自己如果想要在西凉地区崛起,羌人之力不可或缺。忆及往昔,凉州军阀董卓、李傕、马腾、韩遂等动辄号称十万大军,他分析,若非虚张声势,定是有大量羌人士兵相助。
毕竟东汉末年,凉州人口不过西五十万,仅凭汉人,实难凑齐如此庞大兵力。
自穿越而来,韩韬便精心谋划未来。七八岁时,他便对刀兵之事表现出浓厚兴趣,整日把玩刀具,十岁起,更是缠着父亲传授武艺。韩约见儿子如此热爱武学,心中甚喜,遂请来凉州顶尖武师悉心教导。
为了拉拢羌人,常救助羌人于危难之中。他慷慨借出粮食,解羌人燃眉之急。不惜钱财,从各地请兽医,囤积良药,为羌人牛羊诊治疫病。
数年间,他的善举传遍凉州,威望日隆。无论是羌人还是汉人,提及金城韩子韬,皆赞不绝口,称其仁义无双。
韩韬抬眸,望向对面羌人,温和问道:“你属哪个部落?”
羌人抱拳回应:
“在下乃烧当羌一员,若韩公子能化解此纷争,实乃我族之幸。虽为部落利益,我等欲争小榆谷,但能免流血之祸,自是更佳。”
韩韬微微点头:
“既如此,烦请带路。”
说罢,与这队羌人一同朝着对峙的双方走去。
此时,双方战场上的气氛己经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韩韬深吸一口气,提气高呼:
“二位首领,且暂息刀兵,听在下一言!”
声如洪钟,响彻整个战场。众人皆循声望去,心中诧异,不知是何人敢在此等危急关头出声制止。随着韩韬等人渐行渐近,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兴奋地呼喊:
“是金城韩子韬!”
刹那间,两方羌人部落皆骚动起来,欢呼声此起彼伏:
“对,是金城郡的韩公子!”
不一会儿,韩韬便稳步走到了对峙的两方人马面前,他身姿挺拔,神色恭敬,双手抱拳,向两方首领深深作揖:
“两位首领,今日在下冒昧前来,实是期望能探寻一条和平化解争端之路,还望两位首领暂且息止刀兵,容咱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议出一个妥善的解决之策。”
两位首领闻言,心想,若是旁人前来,他们自是不会理会,可这韩子韬仁义之名远扬,且亲自前来,这份情面无论如何都不能拂。于是,他们相视一眼,齐声道:
“愿听韩公子安排。”
韩韬引领着烧当羌首领彻里、先零羌首领坤木泽,以及两部落的高层们步入一处临时搭建的营帐。
营帐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韩韬率先打破沉默,目光诚挚地环顾众人:
“众位首领,小榆谷的归属问题实乃历史遗留下的纠葛,多年来,你们双方各执一
词,确实难以论断是非对错。
依在下之见,不妨在这有争议的区域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日后此区域养殖所获收益,由你们两个部落平均分配。
倘若诸位信得过在下,可由我来负责此机构的运营,你们两方分别派人监督,我定会秉持公正之心处理一切事宜,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众人听闻,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便低声议论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营帐内嗡嗡的讨论声不绝于耳。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最终皆认可了韩韬的提议。
韩韬面露欣慰之色:
“如此甚好,如此便能让众多羌人兄弟免受战火之苦。”
彻里首领起身,双手抱拳,动容地说:“世人皆赞金城韩子韬仁义无双,此次我等羌人的纷争,劳烦公子如此费心,实在感激不尽。”
坤木泽首领亦起身行礼:
“多谢韩公子,我等羌人皆会铭记公子多年来的诸多善举与恩情。”
韩韬赶忙上前,左手拉住彻里,右手握住坤木泽,三人目光交汇,旋即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这笑声,仿佛吹散了笼罩在小榆谷上空的战争阴云。
调停完毕,韩韬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庄园。此庄园乃是他费尽心思从父亲韩约那里借来的。韩家作为凉州金城郡的名门望族,坐拥二十几座庄园。
韩韬之所以费尽心思要一座庄园,是因其早有自己的盘算,他欲将此处打造成自己的根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