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虾仁 作品

第39章 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唐朝位面。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佬 kanshulao.com

李世民脸上的愠色,悄然褪去。

长孙无忌眉头微微皱:“陛下,臣认为,这个和珅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以这堂而皇之的言论,来掩盖自身,以及那些官员犯下的滔天罪行!”

“他通过救灾粮换麸糠这件事,来证明救更多人是合理的,手底下的人贪赃枉法是合理的,所以自己贪钱也是合理的。他的大贪,已经危害到了王朝的根本啊!在这种严肃的事情上,贪钱根本就是不对的!”

李世民并未说话,看向一直欲言又止的房玄龄:“房大人有何高见?”

房玄龄站了出来,沉吟片刻后道:“陛下,长孙大人所言虽然正确,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便是天幕上发生这些事的背景,和珅的言论固然离经叛道,大贪行为也固然危害极大,但是放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当中,却是合理的。”

“因为这个清朝,贪官多,清官少,所以不得不如此,我们应该想的问题,或者是和珅应该想的问题是,贪官为什么会这么多?宣扬贪官的方法合理,却不说贪官多的原因,这才是和珅的罪责所在。”

“但就这种背景下的救灾方法,却是无错的。”

长孙无忌眉头当即一挑:“房大人是在替和珅说话吗!”

房玄龄寸步不让,淡淡道:“那长孙无忌大人若是纪晓岚,救灾之前,还要整治一下整个权利系统吗?等你整顿完毕了,灾民也就饿死了,这难道也是一种赈灾方法?”

“你!”

长孙无忌被忍的哑口无言。

李世民此时摆摆手:“辅机,房大人,你们二人只是站在了不同角度,都是对的。不过,房大人所言,说到了根本。”

长孙无忌当即吹胡子瞪眼,表示不服气。

和珅这种人,就该杀了,以儆效尤,而后那些贪官才会群龙无首,安心赈灾!

房玄龄自然看出他的不服气,指了指天幕:“长孙大人,不妨继续看,再下定论。”

天幕上,视频继续播放。

【和:救民先救官,我说错了吗?纪先生啊,难道你做官做了这么多年,竟然连这一点都不清楚吗?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真理啊!你怎么就不

懂呢?】。

【纪:荒唐,你今日所言,实在是荒唐至极!】

【和:这是事实,你不信我也没办法。纪先生,你要知道,灾民不是一个两个,那可是,千千万万个灾民啊!救了一个,马上就会再冒出来十个!百个!千个!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

【和:还不是得靠你口中所谓的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官员吗?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为我卖命,灾民才有救啊!所以,救民先救官,你觉得我说错了吗?】

【纪:错了,不仅错了,还大错特错,错的离谱,贪污受贿,硬生生被你说的这般有理?!还有了大道理!】

【和:我错了?这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从死去的千千万万个灾民身上,悟出来的血淋淋的大道理啊,纪先生!】

【纪:食君俸,为君分忧,哪怕是一粒粮食,那也是民间血汗之力得来,点点滴滴皆是民膏啊和大人,你怎么忍心,从这饥肠辘辘、行将饿死的饥民口中,去硬生生凿开他们的牙齿,将那救命的粮食,一粒粒的抠出来呢?!】

【和:又来了......行行行,喝酒喝酒,稍安勿躁啊老纪。】

【和:老纪啊,我再来问你,这个“官”字,怎么写?上下分别有两个口组成,先要让上一个口衣食无忧,才能让下面这个口吃饱饭。】

【纪:宋有包公,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代代清官!】

【和:你说的非常对,一生清廉的官员,的确是令人钦佩,可清官令人敬的同时,更多的,是令人畏啊。】

【纪:和大人,您就是无敬无畏,无法无天,无君无民,才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道德败坏,得而诛之的事来。】

【和:行行行,那我再来问你,纪先生,古往今来,历史长河浩瀚,有多少清官,多少贪官?】

【纪:唉,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

【和:对啊,你这不也知道吗?那你说,我不靠他们,我靠谁?我虽然是军机大臣,但若是没有他们在背后撑着,我就连个屁都不如!你也不想想,我容易吗!】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些明悟了,以前总是有些想不通的事情,忽然也想通了。

但是此时,长孙无忌却涨红着脸:“这个和珅,简直是狡辩!官字,若是仔细看的话,则会发现,上面一个宝盖,说明官民本是一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

且上面口小,下边口大,说明这是要上下兼顾,而且上面这个小口要尽力节俭,以保证可以喂饱下边,这个更大的口啊!”

房玄龄则是看了他一眼,微微摇头:“和珅的确是错了,但是他又是对的,从效果上来说,他的这个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而且能救活更多的人,赈灾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让赈灾粮,均匀的分到每一个灾民的手中吗?千千万万个灾民,如何平衡!?”

长孙无忌一瞪眼,眼看着又要和房玄龄吵起来了,李世民则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们二人的对峙。

“我现在反倒是觉得,你们二人的争论,其实与和珅、纪晓岚争论的问题相似。本质上,是理想派和现实派之间的矛盾,为官清廉的人心有大义和信念,但是这种人秉公执法,一丝不苟,有时候则会过于死板不灵活,也会导致民不聊生,而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最好驱动,无利不起早,速度最快。”

“所以我认为,赈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刚开始可以速度赈灾,后面可以一丝不苟,严丝合缝,这其中也包括了杀鸡做猴等手段。”

李世民说到这里,感慨一声:“说到底,还是一个朝廷的风气最重要,若是风气败坏了,多少赈灾粮款都不够败的。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因为灾情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

“这个问题不要再争论了,千古难题,岂是一朝一夕就辩出结果的?况且,我们谁也不知道,放在实际当中,哪条理论能救活最多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群臣点头,齐齐拜服。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