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3000名溃兵直奔怅沙而来,此时的长沙又无驻军,基本上是一座空城,这要是让他们进去了,这做成还不得给他们搅个天翻地覆啊?】
【尤其是学校,成了重灾区。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免费阅读】
【因为军阀部队最喜欢驻扎的地方,便是学校,因为学校宿舍多,地方足够大。】
【因此,怅沙的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孔昭绥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怎样保护学校的全体学生呢?他打算带全体学生先暂时离开,等风波平息后再回来。】
【而正在他犹豫不决时,一名学生敲开了他办公室的大门,坚定地说:“离校不如护校。发动学生护卫,可保学生无虞。”】
【说话的,便是当时在师范学院读书的24岁教员。】
【当孔昭绥听完教员的详细计划后,便当即决定让他全权指挥这次军事行动。】
明朝位面。
朱元璋眼睛微微眯起:“先前天幕上多次提起过教员这个名字,似乎很不一般,总算是得见他的经历了,让咱看看到底有多么神,带着三百学子就敢与三千正规军斗智斗勇。”
看过天幕视频之后,朱元璋也知道,后世的战争特别残酷,而且各种火器层出不穷,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斗智斗勇,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此次行动召集了100多名学生志愿者,又联系了怅沙城内仅剩的武装——20多名地方警员,联合起来保卫怅沙城。】
【教员让学生穿上平时操练所穿的军装,手持自制木枪等“武器”,集合于操场,月夜朦胧一眼看过去,这可不就是一支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吗?】
【接着他带领大家,在进城的地方构筑工事,让长沙看起来有重兵驻守的样子,还让人准备了洋油桶、爆竹、灯笼等。】
【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打阵地战,但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要带着100多人主动出击,去找那3000多人的北洋军队!】
【所有人都不解,原来教员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曾注意的信息。】
【那便是这支北洋军队已经抵达长沙,却在离城不远的猴子石驻扎下来。】
【旁人以为他们是在休整,教员心里却在推演,近在咫尺的长沙,他们为何犹豫,宁可野营也不进城。】
三国位面。
曹操思忖道:“休整,应该是还摸不透怅沙的情况,先驻扎在附近,等查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而旁边的司马懿却微微摇头,但是他却并未言语。
曹操见状,便问道:“仲达,你可是有不同意见?”
司马懿缓缓开口:“这是一只败军之师,又散漫无纪律,我认为他们是产生了内部矛盾,才不得不做此决定。”
曹操觉得也有理:“那便拭目以待,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不清楚城内的情况,他们刚被桂军打败,害怕城内早已有了驻守的桂军,从他们驻军开始,教员就知道,机会来了!】
【两军对垒,毫无胜算,出其不意才能反败为胜,他就是要唱一出“空城计”。】
【城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教员带领所有人,悄悄摸到了北洋军队驻扎的猴子石。】
【他将学员兵分三路,形成包围之势,有真枪的学员占领制高点,北洋军一进入包围圈,教员一声令下,警员率先开火。】
【学生将点燃的爆竹塞进油桶内,同时点亮灯笼,霎时间“枪声”大作,只见写有“桂”子,“湘”字的灯笼一起点燃,漫山遍野。】
【教员让几个学生用桂林话一遍遍高喊,桂军已经进城了,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吧!】
【北洋军队一时间被震的手足无措,不敢动弹,教员随即派出“副官”,前去招降。】
【早就被吓破胆的北洋军,几乎是上赶着交枪,3000多条枪扛回去,堆满了学校礼堂。】
【当晚教员就联系长沙商会,凭借100降3000的惊人战绩,获得商会支持,拿到遣散降兵的经费,拿到钱后,降兵一个一个千恩万谢离开了长沙。】
【整场战斗,无一人负伤,24岁的教员生平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利用
空城计和四面楚歌,大获成功,这个事件显露出了他超凡的厦勇气和惊为天人的军事才能。】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天赋异禀的才能,教员最终才能成为华夏文明划时代的大人物,华夏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
三国位面。
司马懿作揖:“还是曹公眼光毒辣,我自愧不如啊。”
曹操喜上眉梢,败军犹豫不决,推演的话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被打怕了,再加上长沙城外有伪装,才会让他们草木皆兵。
司马懿望着天幕,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他又何尝不知道真正原因呢?
只是,何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和自己的主公一争高低呢。
曹操眼中带着欣赏之色,道:“从最后的评语来看,这位教员的一生,必然是波澜壮阔的,一定做了很多惊天之举。”
唐朝位面。
李世民不由得称赞道:“这教员无论是胆识、魄力、谋略以及对时势的把控,都堪称顶级,实在是智勇双全,难得,难得。”
下方,长孙无忌道:“教员厉害,也不过只是100对阵3000人,而陛下您当年可是亲率3500玄甲铁骑,迎战窦建德的十万夏军,最终还生擒了那窦建德,陛下您才是雄韬伟略,兵家奇才。”
旁边的尉迟敬德也站了出来,笑道:“是啊,当年陛下何其威风?在面对十万大军时,犹如闲庭信步,对我说让我拿着长枪,您拿着弓箭,就是来一百万人,又能如何?”
“所以,论胆识、谋略、魄力,有何曾输给这后世龙国的教员呢?归来后,当时陛下便被封为了天策上将,这可谓震钰古今的荣耀啊。”
而此时,药师李靖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但是他并未开口说话。
李世民听完二人的话,知道他们不是吹捧,当年3000对十万,确实值得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