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秦为静 作品

第345章 雄州易主事多舛

第345章 雄州易主事多舛

雄州城门大开,空无一人。

卢俊义一马当先,率领大梁兵马长驱直入,想象中的抵抗并未出现,迎接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被风吹起的尘土。

雄州知州早已脚底抹油,带着家眷和亲信溜之大吉,城中守军也树倒猢狲散,百姓更是扶老携幼,争相逃命,生怕被战火波及。

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大梁军队便占领了这座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白沟河边。

耶律大石铁青着脸,骑在高头大马上,遥望着远处雄州城头飘扬起的大梁旗帜。

一座临时搭建的浮桥横跨在白沟河上,本应是辽军南下的通道,此刻却成了他无能为力的见证。

他的身后,是数万集结待命的辽国铁骑。

铁甲森然,旌旗猎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梁军队鸠占鹊巢。

“可恶!”耶律大石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几日前,辽军便已集结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可踏平雄州。

他曾力主趁宋朝内乱之际,迅速拿下雄州,作为日后南下的桥头堡。

然而,皇帝一道亲征的旨意,却让所有计划戛然而止。

更让他恼火的是,耶律得重,这个平日里与他称兄道弟的家伙,竟然以“恐有埋伏,不宜轻进”为由,极力反对他进驻雄州的建议。

“得重,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耶律大石心中冷笑。

辽国皇帝年迈体衰,皇位之争早已暗流涌动。

耶律得重此举,无非是担心自己拥兵自重,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毕竟,在如今的辽国朝堂上,保全自身,远比开疆拓土更加重要。

宗室诸将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长叹一声,胸中郁结难散。

他知道,如今的辽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铁血横扫天下的帝国了。

内部的倾轧,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大石将军,”一名亲兵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无奈,缓缓说道:“去告诉得重将军,雄州已失,请他速做决断,是否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再次来到耶律得重营帐,话还未出口,便被耶律得重抢先打断,“大石将军,莫非又要劝本将出兵?本将意已决,绝不出兵!”耶律大石强压怒火,“得重将军,如今雄州已失,唇亡齿寒的道理……” “够了!”耶律得重不耐烦地挥手,“大石将军还是回去好好操练兵马,莫要再生事端!”

耶律大石愤然离去,回到营帐,他烦躁地来回踱步,忽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既然你耶律得重不愿出兵,那就别怪我了!”他研墨提笔,给雄州知州修书一封。

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表示,辽国大军即将南下,定会助雄州知州夺回城池,望知州坚守,切勿降梁。

写完,他将信封好,交给一名亲兵,“务必将此信送到雄州知州手中!”

与此同时,雄州城外一处隐蔽的树林中,雄州知州正瑟瑟发抖地藏身于此。

他拆开耶律大石的信,看完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信上字字句句都在催促他坚守,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耶律大石的缓兵之计!

他想起城中那些早已逃散的守军,想起辽兵以往的残暴行径,一股绝望的情绪涌上心头。

“耶律大石,你这是要害死我啊!”他将信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他深知,若是大梁真攻城,仅凭他手下这些残兵败将,如何抵挡?

更何况,辽兵真的会来救援吗?

他心中充满了怀疑和恐惧。

雄州知州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弃城而逃。

他带上仅剩的几名亲信,悄悄地离开了雄州,一路向西,朝着河东田虎的地盘逃去。

他原以为大梁会像以往的宋廷那般软弱,答应岁币要求,息事宁人。

谁知,几天后,大梁刊发邸报,招募天下敢战士,抵抗辽军,并言明,寸土不让。

看到邸报的那一刻,雄州知州愣住了,随即,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袭上心头。

“这……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

辽军营帐内,耶律大石正与几名亲兵商议军情。

“雄州那边,可有消息传来?”他问道。

一名亲兵上前一步,低声道:“回将军,尚未收到雄州知州的回信。”耶律大石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再派人去探!”

耶律大石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几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将众人焦虑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将军,末将愿前往雄州打探消息!”一个身材精壮,面庞黝黑的汉子抱拳请命,此人正是耶律大石麾下最精锐的远拦子(斥候)。

耶律大石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他,沉声道:“雄州如今情况不明,此去定然凶险万分。务必小心谨慎,探明大梁军的动向,尤其是……领兵之人。”

远拦子重重地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将军放心,末将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当夜,皓月当空,远拦子如同一只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越过了白沟河,凭借着高超的潜伏技巧,躲过了一队又一队巡逻的辽军,摸向了雄州城。

城门紧闭,城墙上影影绰绰,布满了手持刀枪的大梁士兵。

远拦子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地观察。

突然,他看到城墙上出现了一面巨大的旗帜,旗帜上绣着一个斗大的“晁”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是晁家的旗帜……难道是晁盖亲自来了?”远拦子心中一惊。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猜测,晁盖乃是梁山泊的头领,怎会轻易离开?

他继续观察,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这时,一阵喧闹声从城内传来,隐约可以听到“太子”、“殿下”之类的字眼。

太子?

远拦子心中一震,难道是大梁的太子来了?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不敢再做停留,远拦子立刻转身,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返回了辽军营地。

“将军,末将回来了!”远拦子风尘仆仆地跪在耶律大石面前,声音低沉而急促,“大梁兵马已经入城,而且……而且末将看到了太子的旗帜!”

耶律大石闻言,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精光爆射:“太子?你是说,大梁的太子亲自来了雄州?”

远拦子肯定地点头:“千真万确!末亲眼所见,旗帜上绣着‘太子’二字,错不了!”

耶律大石紧紧地握着拳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晴不定。

大梁太子亲临雄州,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与此同时,雄州城内,一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晁雄征高坐于州府大堂之上,面色沉静如水。

他扫视着堂下战战兢兢的官吏,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严:“本宫奉陛下之命,前来镇守雄州,尔等务必恪尽职守,安抚百姓,不得有误!”

一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如今雄州人心惶惶,百姓们都担心辽兵来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安民?”

晁雄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本宫已命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凡是安分守己的百姓,本宫定会保他们平安。但若是有人胆敢通敌卖国,欺压百姓,本宫绝不轻饶!”

他话音刚落,阮小二便押着几个人走了上来。

这几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还带着伤痕,一看就是受过虐待。

“殿下,这些人都是被百姓们告发,平日里为虎作伥,勾结辽人,鱼肉乡里之辈!”阮小二大声禀报道。

晁雄征眼神一凛,冷冷地看着那几人:“尔等可知罪?”

那几人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求饶:“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啊!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啊!”

晁雄征冷哼一声:“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难道你们就可以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了吗?来人,将他们押下去,明日午时,斩首示众!”

次日午时,雄州城内搭起了一座高台。

台下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百姓们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目睹这些恶贯满盈的家伙伏法。

晁雄征身穿蟒袍,头戴金冠,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百姓。

他高声说道:“今日,本宫在此处决这些欺压百姓,通敌卖国的奸贼,就是要告诉大家,大梁朝廷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祸害百姓的坏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一定能够战胜辽兵,保卫我们的家园!”

“殿下英明!”

“殿下万岁!”

百姓们群情激奋,高声欢呼,声音震天动地。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几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高台。

“殿下,城外来了一群百姓,说是要出城避难,求殿下放行……”

晁雄征眼神微动,平静问道:“他们要去哪里?”

雄州南门缓缓洞开,吱呀的摩擦声在静默中被无限放大,像一头沉睡巨兽的叹息。

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老弱妇孺紧紧攥着衣角,浑浊的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不安。

他们是少数选择离开家园,躲避战火的雄州百姓。

守城百夫长站在城门洞里,看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他身后,几个士兵抬着几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散碎银两。

“排好队,一个个来!”百夫长粗着嗓子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城门洞里回荡。

第一个走到箱子前的,是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头发蓬乱,脸上布满尘土。

他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到士兵手中的银子,眼神里闪过一丝畏惧,身子也开始颤抖起来。

“官爷饶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没法子去当兵啊!”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印。

他误以为这是要抓壮丁,语气带着哭腔。

“放屁!”阮小七最见不得这种扭捏作态,他一把揪起汉子的衣领,恶狠狠地骂道,“谁他娘要抓你当兵?老子是来给你发钱的!”

汉子愣住了,他抬起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发钱?

这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阮小二拍了阮小七一下,示意他冷静,随后走到汉子面前,温和地解释道:“这位大哥,太子殿下体恤百姓,知道你们要出城避难,特意让我们给你们发些盘缠,让你们在路上能有个照应。”

汉子听完,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道:“太子殿下真是大好人啊!小的,小的给殿下磕头了!”说完,他又朝着城门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有了汉子的带头,其他的百姓也明白了过来,原来不是抓壮丁,而是发钱。

恐惧瞬间被惊喜取代,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大半的百姓听了解释后,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站起身来,调头往回走。

“多谢太子殿下!我们不走了!我们要留在雄州,帮太子殿下打辽兵!”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说道,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坚定。

“对!我们不走了!我们要保卫家园!”百姓们齐声呼喊,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雄州城上空回荡。

剩下少半的人,依然选择离开。

他们排着队,从士兵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银子,感激地朝着城门的方向磕头。

阮小二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百夫长身边,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此举,真是收服民心啊!有这些百姓的支持,咱们一定能守住雄州!”

夕阳西下,将雄州城染成一片金红色。

城门缓缓关闭,只留下空荡荡的街道,和百姓们渐渐远去的背影。

“二哥,你说太子殿下明天一早要去白沟河?”阮小七看着远方,大大咧咧地问道。

阮小二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说白沟河边上还有一段‘水长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阮小七嘟囔着,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