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妄语 作品

第 112 章 酒 精

见烟囱弯口处有液体滴出,公孙衍立即用瓷碗先接了一些,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再用手指沾上一些弹向火苗处,依然是“噗”的一声,火苗窜起,显然,也含“精华”!

公孙衍愕然,这碎木屑里哪有什么“精华”存在?难道说恰巧木工作坊是用药材制作家具?但他随即又摇头否定了,这显然有些荒唐。一时间他盯着瓷碗有些发呆,厨子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喘。

突然,公孙衍眼睛一亮,走出厨房,扬手把瓷碗摔在地上,但力道不是很大,瓷碗碎成几块,那厨子见状大惊,以为是他气急发飙,用惊惧的眼神看着他。

公孙衍则是低头观察这些碎瓷片,同时对厨子说道:

“你去买一些瓷碗来,都砸成这种碎块,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然后通知我。”说完就回内院了。

厨子一头雾水,但也不敢多问,连忙跑出去买碗去了。

半个时辰后,公孙衍来到厨房,见厨子已经把瓷碗买好、砸碎摆放在那里,他指挥先把锅子洗刷干净,放好米酒,然后安上蒸笼并堆放好瓷片,随后开始烧火加热。

厨子见公孙衍要蒸瓷片,心中暗道少爷这是魔怔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不久,当有液滴出现烟囱弯口处时,公孙衍照例用瓷碗先接了一些,用心观察了一会儿,并用手指沾上一些弹向火苗处,随着“噗”的一声,火苗窜起,公孙衍哈哈大笑!

厨子也明白了是咋回事儿了,惊喜地问道:

“少爷成功了吗?”

公孙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这下总算弄明白了,这绝对不是从瓷片里提炼的“精华”,而是米酒中的“精华”,他灵机一动,既然来自米酒,以后就叫这种液体为“酒精”吧!

公孙衍随后几天又对铁锅、蒸笼和烟囱等各种蒸制工具进行了改进,最终确定出一套完整的制作酒精的工艺,并了解了酒精的一些特性,如易挥发、加水可以稀释浓度、浓度高时方可燃烧等。

接下来他尝试用酒精“提炼”各种药材中的“精华”,并获得成功。随后公孙衍又摸索出浓缩这些“精华”的方法,以及“提炼”不同药材时适宜的酒精浓度。

转眼之间,时间来到了丙午年底,期间,公孙衍一直在研习炼丹术,并且成功地炼制出了几枚“护脉丹”,只是品级不高,看相也不太好,但试服后他觉得有效果,于是在十一月底时,公孙衍正式开始了练气境的修炼。

这期间,风懿也顺利地突破了去浊境,开始筑基;俩小家伙则是把几种法术研习得纯熟,公孙衍教授给他们的武技也演练得很好,只是实战经验方面还有些欠缺。

弟弟妹妹的修炼也告一段落,他把练气境的一些基础功法传授给他俩,让他们开始练气境的修炼,但叮嘱他俩不要急于求成,遇见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先停下来,等他回来再说。

公孙衍把自己默写下来的《仙道经》以及功法、心得等都交给了娘亲,叮嘱她一定不要泄露出去,弟弟妹妹可以随时来她这里观阅。他把炼制的“固本培元丹”、“护脉丹”也拿出几枚给了风懿。

公孙衍还专门抽出时间去“仁和药铺”转了转,与钟叔一家人聊聊家常,钟叔的儿子已经会走路了,见到公孙衍虽然不是很熟,但小家伙好似知道这是他家的贵人,对他并不认生,还一副喜笑颜开、手舞足蹈的样子,让公孙衍十分开心。

临走时,公孙衍悄悄告诉钟叔自己要出趟远门,有事情可直接找娘亲商量,他也要去“济仁堂”打个招呼,毕竟公孙志为人活络些,处事反而比钟仁老道,他让钟叔以后万一遇见麻烦事可与其商量。

来到“济仁堂”门前,这里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店里的伙计早已换过,并不认得公孙衍,见他到来,伙计连忙问道:

“请问公子,您是问诊还是购置药材?若是问诊,那要等一会儿了,医生出诊了,要过一会儿才回来。”

“哦,我找公孙掌柜。”公孙衍答道。

“哦,他在后堂,您请坐,我这就给您去禀报。”说完,伙计给公孙衍奉上茶水,随后就跑去后院了。

与“仁和药铺”不同,这里虽然已改为经营药材生意为主了,但仍保留原来的诊室用来坐诊,这也是家族的招牌,轻易不能放弃。

望着这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药店,公孙衍心里略感酸楚,自从二伯他们离开后,公孙衍几乎没有来过这里,当年的家具依然还有几件摆放在诊室里。

公孙衍放下茶杯,不由自主地走进诊室,手扶案几,回想当年父亲在此坐诊的情景,他不禁百感交集,这里是他自幼随父习医识药的地方,诊室内的桌椅等家具都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和对父亲的思念。

“你找谁?是来看病的吗?”

这时,身后突然传来疑问的声音,公孙衍回头一看,见是一位身着灰色长衫的年轻医生,应该也是家族之人,但公孙衍并不认识。

“哦,我来找公孙掌柜。”公孙衍答道。

“哦,那要去外面等候,这里是诊室。”青年医生有些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