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妄语 作品

第 27 章 报 考

来到柜台前,掌柜的递给他们两张表格,公孙衍接过表格一看,脑子有些发懵,表格上有“年龄”、“出生地”、“家庭地址”等他倒是好理解,但那些“家庭出身”、“个人成分”、“本人简历”……实在是让他迷惑不解。

他用探询的眼神望向伊祁强,见他也是一脸茫然。掌柜的见状忙问道:

“二位小哥不是本国人吧?”

“不是,我们是夏肃国人。”伊祁强答道。

“哦,那你们要学会填表格,我们这里到处都需要的,遇有重要日子,就连进王城都要填报表格才能放行的。”

二人在掌柜的指导下开始填写登记表格,办好住店手续后,马上进入三楼房间,立即摊开“济水学院介绍”览阅起来。哥俩经过仔细研读,结合那书生的介绍,大致弄清了济水学院的基本情况。

济水学院分为书院和武院两个分院,学制均为五年。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天为入学考试日,正月十六新生入学。武院学习武功、器械、阵法、韬略、兵法等科目;书院则开设礼乐、文学、历史、地理、理数等课程。当然,其中有些课程是共修的。

若想参加济水学院的入学考试,必须先经过预科学习阶段才能获得考试资格。预科阶段主要学习历史、地理、文学、武功基础、器械常识和礼乐知识等初级课程。武院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武功基础、器械常识和地理等;书院录取则侧重历史、文学和地理等成绩。

预科每年七月十五开科,腊月十五结业。预科阶段学费武院每人五十两白银,书院每人三十两白银。若通过入学考试,武院学费是每年五百两白银,书院是三百两白银,但入学考试前三名可免五年的全部学费和食宿费用。学习期间,每年视成绩优秀还可减免许多费用,总之,成绩越优秀,学习费用就越低,其目的是鼓励寒门学子。

除此以外,进入济水学院的途径就是那书生说的直推规则了。王国规定,具有直推资格的仅有四个学院,济水学院主院自不必说,其他三个学院分别是永吉学院、夏肃学院和青阳学院。

其中,主院每年有三十个直推名额;其余学院各有十个,但还要包含代管国的名额。总共有六十个直推名额。济水学院每年招收一千名学员,武院、书院各占一半。没有特殊情况不许扩招。招生年龄武院限制在十八岁以下,书院限制在二十岁以下。

第二天一早,哥俩皆身着长衫,一青一白煞是英俊帅气。吃好饭就向西直奔济水学院,尽管在镇里就能望见济水学院所在的山峦,但所谓“望山跑死马”,真要到那里还是要不少时间的。

“鄙人姓孔,名贤,永吉国人,不知二位怎么称呼?”

公孙衍二人随后也把姓名告诉了他,由于报名时用的是真名,二人对他也没有隐瞒。

三人转过十字路口,沿着成贤街迤逦而行,出了小镇就到了护城河边。护城河其实是济水河的一部分,宽约数百丈,上面建有一座宽阔的石桥,名为“迎隽桥”,石桥中间是厚重的吊桥,可以用绞盘控制升降,附近有士兵专门把守,遇战争或紧急情况吊桥可随时升起。

三人走上石桥,此时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蓝色河水绕城而过,水面浩浩汤汤、波光粼粼;河的一侧是青砖高墙、红楼绿瓦;另一侧则是层林尽染、红叶铺地。景色壮美迷人,令人陶醉。

过了迎隽桥就到了王城的正西门——聚英门,整个城门由门楼、朵楼、望楼等组成建筑群,规模恢弘,气势壮观,城头旗帜招展,城下戒备森然,彰显王城气派。城门券洞足有十余丈深,足见城墙之厚。

三人走进外城,只见街道整洁宽阔,路旁楼台遍布,屋宇鳞次栉比,八方商贾云集。街市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轿马穿行,来往如梭,一派繁华气息。观行客姿态,有人鲜衣怒马路上行,也有人衣衫褴褛沿街乞讨;有人华冠丽服,意气风发,但也有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活脱脱一幅人生百态图。

三人一路逛过去,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确实有种初见世面的感觉,那孔贤走在头里,眼中满是兴奋之色,三人从巳时逛到申时,直到腹中饥饿才想起往回赶路,他们皆是在德胜楼包吃住,自然不肯在外花冤枉钱。

回到客栈,楼上已经客满,三人只好挤在一个角落里吃饭,很快菜饭上齐,那伙计对公孙衍问道:

“二位预订了五天,可是要十三号离开?”

“哦,我们十四号离开,再多订一天。”

“好,我去给你们登记,这几天过来人很多,不提前预定到时候你们没地方住了。”

“噢,会有很多人吗?”公孙衍问道。

“嗯,每年都有十几万人来参加考试,到时候人很多的,不用说住,连吃饭都找不到地方。”伙计答道,说完就招呼其他顾客了。

哥俩相视一笑,暗自庆幸,多亏来得及时,否则又要野外露宿了。孔贤原来就预订到十四号,自不必说。

经过一整天的接触,兄弟俩与孔贤也比较熟悉了,每人均聊起了各自国家的风俗人情,可谓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