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钱醒心高气傲,不但没有投考丰惠学院,连青阳学院也越过,直接去报考了济水学院。
可惜,最终结果是榜上无名,未能如愿。
回到老家后不久,钱醒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道渐贫,生活难以为继,家中再也无力支持他去投考,于是钱醒就开始贩盐挑米,侍奉父母,干起了走私贩盐的营生。
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所谓“无盐则肿”,人体若长期缺盐,轻者会导致头昏,乏力;重者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站立时会晕倒。
由于盐的需求量大,又受到产地的局限,自古贩盐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官府当然不会放任民间自由交易,所以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盐政的管理,采取民制官销的政策。
对盐的供应,官府一直是垄断经营,但这种垄断经营是兼容性的,也允许盐商的参与。
只要盐商交足够多的钱,官府就颁发给盐商食盐运销许可凭证,俗称“盐引”。
当然,某种程度上,官府的专卖制度也起到了调控盐价的作用,避免了奸商囤积居奇。
故此,在丰惠国,乃至整个济水王国,私人贩盐是被明令禁止的,违者均被处以重刑甚至极刑。但由于盐价过高,利润极其可观,铤而走险者比比皆是。
檇李城距离海盐产地盐渎城不是很远,这里河流湖泊众多,漕运发达,而盐商运输大多要靠漕运,对盐商而言,檇李城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不仅可以就地销售,还可运送到王国各地。
久而久之,檇李城就成为盐商集聚之地了,据说这里的盐商总资产,相当于丰惠国国库存银的一半,可见其实力雄厚。
钱醒未满十七岁,就开始奔走在丰惠国与东黎王国之间,做贩盐生意,由于没钱获得盐引,只能私下贩运私盐。
最开始他是在自己的家乡紫溪城贩盐,但后来发现,从东黎王国属国广陵国的盐渎城,运盐到丰惠国的檇李城更赚钱,路途短、风险小,且量大利高。
他搭讪公孙衍也是这个目的,凭他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一看公孙衍就是不差钱的主,钱醒意图说服他绕道盐渎城去南海,顺道捎上他也说不定,所以就有了开头的情景。
公孙衍听完钱醒的诉说,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投考济水学院的俊杰,竟然沦落成了盐贩子,境遇比他还惨,公孙衍顿生恻隐之心,心中生出拉他一把的想法。
这钱醒当年读预科时与他们关系平常,不好也不坏,此人平时沉默寡言,很少议论别人,公孙衍对他印象不错,至少看在当年室友的份儿上,他也应该出手相助。于是轻声问道:
“难道就不能告他们吗?”
“告他们?恐怕他们没事儿,我自己先折进去了,公孙兄你是不知道这贩盐的凶险,这里黑吃黑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官商勾结的事情比比皆是,只能怪我被利所惑,入了圈套,就是苦了那几个兄弟了,都是有家室的人,一家老少都还盼着他们寄钱回去呢!”
说着,钱醒眼圈微红,神态倒是比他自己失了银子还难过。
公孙衍暗忖当年倒是没注意到,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那就更要帮他一把了。他随即又问道:
“这‘盐必行’的背后之人是谁?”
“他们背后的官家不知道是何人,但东家叫汪清扬,这人也是靠贩私盐起家的,在王国有很多分号,据说心黑手辣,像我们这种小盐帮,他根本不屑见面的。”钱醒答道。
“他平时不来商号吗?”公孙衍邹了邹眉头。
“很少来,他的庄园距离商号不远,就在城东大街上,叫‘汪园’是檇李城中最大的庄园之一,真要是有事情,掌柜的跑过去通禀一声也用不了多少时间。”钱醒解释道。
公孙衍“哦”了一声,心里计划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