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逛一逛,要是有换木柴的,咱们就能多囤一些。”
木柴耐放也耐烧,哪怕老儿子再有钱,李秀娥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
年轻人,可不知道养大一个孩子的难处,到处都要花钱的。
卫诗云不知道李秀娥的想法,只以为是担心家里的燃料不够,就指着后院的方向笑了笑。
“妈,咱们家可不缺蜂窝煤。”
“附近大队就有卖蜂窝煤的,我和卫国买回来不少。”
“厨房新开了一道门,不信你可以过去看看。”
说起厨房新开的门,也是卫诗云的怀孕后的第一个福利。
前些时日路面结冰,凌卫国担心卫诗云走过去会滑到,就把拿蜂窝煤的工作包揽了。
可巧,房间里没有蜂窝煤的那天,营区那边有事,凌卫国就没能及时赶回来。
卫诗云就扶着墙往后院走,寻思可以多拿点蜂窝煤过来。
才走到去后院的拐弯处,就被冰棱子滑了一下。
好在还有空间作为后援,这个年代又没有监控设备,要不然那一跤卫诗云是摔定了。
凌卫国回来得知了这个情况,二话不说,拉着邓海洋在厨房忙碌了两天。
被允许可以出门的卫诗云,就发现厨房挨着后院的墙面,被凿开了一扇门,可以直通柴房的那种。
见卫诗云说的这么笃定,李秀娥仅有的一丝怀疑就打消了。
诗云丫头都这么说了,那就说明家里的蜂窝煤有不少,那她就不用操心了。
说完燃料的事,李秀娥就从棉衣底下的褂子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东西。
“妈和你爸带着你小妹一起来,这些日子的花销肯定少不了。”
“给,这是我带来的钱票,就当是我们三个人的伙食费。”
“你可别拒绝,要不然就是打我和你爸的脸。”
来老儿子家生活,李秀娥是做了充足准备的。
部队的生活可不像乡下,缺什么都可以自己倒腾。
缺粮食了,秋收就可以下把子苦力,缺肉了,可以趁着冬猎多储存点肉食。
就是缺菜了,还有大队分的自留地,种些白菜辣椒的,一年就那么过去了。
可在部队,先不说有没有自留地,就算有,诗云丫头都忙不过来。
这次虽说是来猫冬,顺带伺候诗云丫头生产的,但为人父母,哪能不为自家孩子考虑。
看着被李秀娥攥紧的手掌,卫诗云的第一反应就是推拒。
哪有儿媳妇抠搜公公婆婆的?这不是纯属闹笑话嘛?!
两个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凌卫国刚好进门送东西,看着他妈和他媳妇交握的手,眉头下意识的挑了挑。
“一段时间没见,你们就这么亲热了?”
别说,凌卫国心里还有点酸溜溜的。
倒不是嫉妒他妈对他媳妇好,而是嫉妒他媳妇对他妈比对他好的多。
卫诗云倒不知道凌卫国还有这样的心思,见人进门,赶忙投过去求救的视线。
“卫国,妈要给我塞钱票。”
“你快来劝劝!”
知道两人握手意图的凌卫国,看看李秀娥又看看卫诗云,才神色如常的开了口。
“妈给的你就拿着,又不是外人。”
“真要过意不去,冻在院子里的老母鸡,拿来做大盘鸡?”
第156章 凌卫国掌勺
都说知子莫若母,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凌卫国对他妈的了解,远比李秀娥自己知道的要多。
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把家里的儿子当宝,恨不得所有好吃好喝都给了儿子。
老话说的养儿防老,也是根深蒂固的烙印在心里。
但在凌家,李秀娥和凌大山几乎是一碗水端平,要说偏向谁,可能还是凌晓丹和凌晓珍多一点。
对凌卫国的格外关心,这就要另说了。
一个为了让家里人好过,小小年纪就从军入伍的儿子,不止是李秀娥和凌大山关心,就是凌家其他三兄妹的关心也不遑多让。
凌卫国也很清楚,家里人因为他入伍一事,这些年心里都有一个疙瘩。
但,这个疙瘩是可以解开的。
就譬如,收下家里人给的吃食,钱票,更甚者是衣服之类。
他要做的,就是在坦然接受凌家人给的好时,再用他的方式回馈这份关爱。
就像这次,接李秀娥,凌大山和凌晓珍来家属院,吃穿用度肯定都是力所能及最好的待遇。
至于家里人不自在,又给了钱票这样的行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回报也并不在一时。
听到凌卫国这样的回答,再看向他亮闪闪的眼神,卫诗云好像领悟了什么,也不再推辞李秀娥递过来的钱票。
“妈,钱票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至于卫国说的老母鸡,我准备了好几只,就冻在厨房门口的雪堆里。”
“走,我带你过去看看。”
说话的时间,卫诗云把钱票随意塞进了口袋,拉着李秀娥的手向门外走去。
至于还伤着腿的凌晓珍,只有在沙发上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