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急着吃东西,先趴在病床上睡了一觉。
再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了西沉的趋势,但外界的温度还是一如往常的闷热。
邓海洋刚好打了饭菜回来,主食是糙米饭,菜品倒是荤素搭配。
饿了大半天的卫诗云也没客气,把凌卫国的饭盒和筷子递给他以后,就低头开始扒饭。
也不知道是进食的速度太快,还是糙米饭暗藏玄机,才扒拉两口饭,一声痛呼就从卫诗云的嘴里传出。
“哎呦!”
再之后,就是‘呸呸呸’的响动。
凌卫国停下吃饭的动作,递了一杯水给卫诗云。
“慢点吃。”
“米饭里都会掺杂小石子,吃的太快容易硌牙。”
卫诗云接过温水‘咕噜咕噜’的涮嘴巴,一顿饭吃的实在艰难。
饭后,卫诗云才从凌卫国嘴里,知道了现如今的粮食情况。
作为主食之一,大米的普及范围很广。
作为南地的主要农作物,大米在北地很受欢迎,就像北地的面粉在南地一样受欢迎。
作为受欢迎的主食之一,大米的口感没的说,但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成品里面会掺杂小石子。
但这种掺杂还不是人为,而是收获了以后,夹带在里面的。
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这个就不过多的解释。
也是因此,煮大米饭或者熬粥的时候,会先仔细挑拣一遍,才会下锅烹饪。
所以,吃饭被搁到牙,是常有的事。
基于此,卫诗云就有了新的疑问。
“大米中掺杂石子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是科技水平的锅。
“那面粉呢?面粉中一样会有石子吗?”
都是粮食,肯定不会厚此薄彼。
凌卫国能给出的,就只有最浅显的答案。
“受制于粮食种子的影响,麦田里除了小麦,还有大麦、燕麦、莜麦、荞麦、黑麦等品种。”
“种子都掺杂在一起,挑拣麦种的时候,难免就会有遗漏的情况。”
“秋收的时候都是集体收割,也不会有人仔细区分粮食的种类。”
“所以,最后用石碾磨出来的面粉,都是呈灰白色或者褐黄色。”
经过凌卫国的简易科普,卫诗云对七十年代的粮食现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受制于科技的发展,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全国的粮产情况都是一样。
南地收获的大米会掺杂小石子,北地收获的小麦会掺杂别的杂粮,已经是一种社会常态。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能等以后科技进步了,所有眼前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凌卫国的科普,对卫诗云来说,也算是新增了一部分常识。
原主在卫家的日子过的艰难,估计吃面食的机会就更少了。
而她,又是从后现代穿书而来,也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就更加不了解行情。
从凌卫国嘴里知道的这些消息,刚好弥补了欠缺的常识,也不怕以后露馅了。
结束了粮食问题的讨论,卫诗云才说起,白天去家属院的见闻。
说到对小院的布置,眼睛是闪烁着熠熠星光。
“咱们家的前院,能不能凿一口水井?”
“你想啊,日常的生活用水就能用去大半存水,更别提还要洗衣服浇菜地。”
“你在家还好说,等你养好伤归队,我这小身板能担多少水?”
“真要一趟一趟担水,可就要累死我了!”
卫诗云嘴里都是抱怨,但看向凌卫国的眼神亮晶晶的。
要是看过西游记,凌卫国可能就要以为,自己是妖精嘴边的唐僧肉。
显然,他现在还不懂这个梗。
不过,对于卫诗云的要求,凌卫国还是欣然允许的。
“等回了家,我请凿井师傅上门检测。”
“咱家院子里要能凿出水井,方便的也不只是你自己。”
解答完卫诗云的疑问,凌卫国并不觉得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与其被人追问,倒不如自己主动点。
“说吧,你还有什么打算?”
卫诗云没嫌弃小院的布局,凌卫国还是很欣慰的。
当初院子分下来,就只是一片空地,周围啥也没有,仅有的只是荒草丛生。
但凌卫国脑海里,已经有了房屋构建的基本形状。
所以,建房子的时候前院留的位置很大,只是为了让不知道在哪里的闺女儿子撒欢。
就连房屋的修建,也顺应心意建了三排。
以后闺女儿子多了,左右两排屋子怎么都够住,毕竟留出来的那可是四间卧室。
除了对未来闺女儿子的安排,凌卫国对闺女儿子的爸妈也有规划。
作为新手爸妈,自然也需要独处的空间,房子大了干什么都方便。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一大堆,但表面上,凌卫国依旧是那副严肃脸。
见凌卫国主动问起她的打算,卫诗云的话匣子可就关不住了。
“左右两边的房间,你原本是打算做什么的?”
“要没什么规划,冬天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