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都是彻夜不眠。
尽管是这样明目张胆的行为,但街道上,再也看不见委员会的人跑来跑去。
要搁以前,分分钟给抓起来。
现在不仅不抓了,还有了任意发展的趋势。
可见,真如卫诗云所说,市场环境真的好了。
想到这里,凌家人也只会觉得,是卫诗云考虑的长远。
但丝毫没有意识到,卫诗云的意思是,让他们也紧跟时代的潮流,做生意。
见大家只是赞同的点头,完全没有要跟风的意思,卫诗云略微有点无奈。
行吧,那就让她,来揭开这层面纱。
“我的意思是,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干。”
“二嫂的手艺,就我们自家人品尝,那有什么意思?”
“不去外面开店真是亏大了。”
有了卫诗云的点醒,凌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这个意思。
可不就是这样!
街上做生意的人家那么多,多他们一家不算多,少他们一家不算少。
既然这样,还不如也插一脚的好。
先不说凌家其他人的反应,赵荷花就激动的坐不住了。
从凳子上站起身,拉着卫诗云的手,一遍又一遍问着相同的问题。
“弟妹,我真的可以吗?”
“就我的手艺,真的可以赚到钱?”
“我倒是相信我的手艺,但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也不知道客人会不会喜欢。”
看着赵荷花激动的样子,卫诗云和李秀娥对视一眼,婆媳俩笑的格外相似。
这人啊,一旦激动过了头,脑子就没什么用处了。
在卫诗云的安抚下,赵荷花好不容易才镇定下来。
又接着做生意的话题,说起是摆摊,还是开店比较好。
按照书里对首都城未来的描写,卫诗云很肯定的告诉赵荷花,还是自己盘个店面比较好。
理由都是现成的。
随着社会情况越来越好,房价和物价说不定也会涨。
要不趁早买房买店,那以后就要多花几倍的钱置办了。
与其日后大把大把的花钱,不如现在赶早买下来。
在卫诗云的说话声里,院子里的每一个凌家人,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想法。
但好的一点是,向心力还是蛮坚挺。
事情的最后,赵荷花决定第二天就去辞工。
既然有了要做生意的打算,好事都是赶早不赶晚的,不如早点行动起来。
正好,凌保家也有半个月的假,刚好可以在这段时间帮忙。
至于菜色,都不用多说,赵荷花脑子里就有不少菜谱了,每一样都是拿手的好菜。
以前不做,是因为没有发挥的先决条件,粮也缺肉也缺。
现在就不一样了,市场环境这么好,缺啥都可以花钱买。
等一切都商量好以后,卫诗云一家就回家了。
不回家也不行,几个小娃娃都睡得昏天暗地,叫都叫不醒。
......
接下来的几天,凌保家和赵荷花都在外面跑,就为了寻到不错的店面。
既然做的是吃食生意,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临街。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市场的竞争力一点不小。
真要开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别说赚钱,不赔本都算是好的。
又不是后世,有了那些探店博主的存在,再偏僻的旮旯拐角都能找到。
对眼下来说,只有看在眼里的,放在明面上的铺位,才能第一时间吸引客人的眼球。
至于别的,还是过几十年再说吧。
怀揣着对美好生意的憧憬,接连找了五天,赵荷花和凌保家都没有相中的地方。
能问到的地方,不是里面的空间太小,就是店面要价贵的一批。
当然,这个贵,是站在赵荷花和凌保家的角度。
没办法,接连几天都一无所获。
原本信心满满的赵荷花和凌保家,就有点歇了心思的想法。
又想到卫诗云说的前景,最后,两人还是决定在卫诗云这里取取经。
原本,这件事,他们夫妻是不打算,麻烦卫诗云的。
自从来到首都,他们的一切装备,都是卫诗云帮着操持的。
这份恩情,他们都还没有还完,眼下又要求上门。
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赵荷花和凌保家都不好找上门。
哪知道,找上门说了想法,卫诗云相当无语的点了点他们。
“你们就是想得太多。”
“除了对自家人,你们看我对谁这么好过?”
真不是卫诗云说笑。
就她冷淡的性子,要不是碰上的凌家人和善。
换做别人,早给怼地缝里去了。
赵荷花和凌保家,都有点不好意思的时候,卫诗云才笑着说了打算。
“就算你们今天不来,我也打算出去找店面的。”
“你们家开餐饮店,我们家总不好落在后面。”
早知道卫诗云有这种心思的李秀娥和凌大山,只是坐在旁边带孙子孙女不发表意见。
只要学业跟得上,别的他们都不会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