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制高点,说都是女方怎么怎么样,所以两个人的婚事才黄了。
所以,卫诗云不想小姑子也有这样的经历。
万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迎接触底反弹的惊喜。
听完卫诗云的话,凌晓珍陷入了沉默。
是这样吗?好像是这样的!
她们大队隔壁的大队,就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明明是男方嫌弃女方给的陪嫁太少,觉得女方家里明明就条件不错,还有一个在城里当正式工的儿子。
怎么轮到闺女出嫁,就小气的陪嫁三十块钱。
三十块钱能干啥?
也就只能省吃俭用几个月,就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
这是男方翻脸的原因,是不是很可笑?
三十块钱已经不少了,在乡下,三十块钱都能用好几个月了。
要是在别的家里,闺女出嫁别说陪嫁三十块钱,一分钱不给的都是大把。
就这样,男方还不是照样要把人娶进门。
就因为彩礼问题上的纠缠,男方直接撂挑子不干,对外就说女方家里不做人,嫁出去的闺女就给三十块钱的陪嫁。
传到外面去,就成了女方家卖闺女,逼得男方没办法谈婚事。
婚事黄了以后,女方家被人看了很久的笑话。
好在女方家里都是淳朴的老实人,硬是顶着外人异样的眼光,把闺女嫁给了同大队的小伙子。
要说小伙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父母双亡,家里没有帮衬的人,但小伙子人是个好的。
也是在这场婚事过了以后,外面的人才知道,为了给儿子买工作,女方家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闺女嫁人的陪嫁,还是儿子厂里预支的工资。
本该是欢欢喜喜的事,闹到最后,女方虽然名声有损,好在后面又挽回了。
可散播谣言的男方,却成了被人唾弃的对象,就连刚说好的对象,也被找上门来退了亲。
想到这件事,凌晓珍越发觉得,她嫂子说的话非常有道理。
不仅是好的家庭会滋养人,好的婚事,好的婆家,也一样会滋养人。
“嫂子,我能理解你说的意思。”
“我可以相中宣维松这个人,但如果他的家庭太复杂,嫁进去的想法就要打住。”
“是不是这样?”
见凌晓珍理解了她话里的意思,卫诗云才轻笑着点点头。
“没错。”
“我要告诉你的道理,就是及时止损。”
“作为女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感情里,保护好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
“你要知道,一味的坚持和忍受,只会损耗你的元气,再想爬起来可就难了。”
说给凌晓珍的这些话,虽然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但确实是卫诗云最真实的想法。
不管在哪个时空,哪个年代,女性一直都是弱势群体。
为了摆脱被人欺凌的命运,最起码,一开始的处境就不能太被动。
触底反弹固然是好,但又有几个人可以触底反弹?
能爬起来的,又哪个不是伤痕累累?
听完卫诗云的这番话,凌晓珍聪明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没用多长时间就消化了全部。
她在这段话里,得出的结论就是,女孩子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嫂子,你真的好厉害。”
“我也一直觉得,女孩子就要先读书,只有读了书才能长脑子。”
要不然,就只能像老家的女孩子,到了年纪就嫁人,怀了孕就生孩子,孩子有了孩子再带孩子,周而复始过着毫无变化的日子。
要真是那样的生活,就太可怕了。
这一瞬间,凌晓珍好像领悟了,什么了不得的真理。
她可以凭喜好,对一个男同志有好感,但好感的持续,是要先学会爱自己。
“嫂子,谢谢你!”
凌晓珍发出了最真心的感谢,要不是嫂子说了这些,她可能都意识不到爱自己的重要性。
第180章 把话说开
自从和卫诗云聊过一次以后,凌晓珍的状态,肉眼可见的越变越好。
可能是精神上汲取了养分,就连受伤的腿,好转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年初五那天,还去了一趟卫生所。
不过裴医生不在,是申玉华医生问的诊。
给凌晓珍的诊断结果就是,现阶段可以扶着墙壁慢慢走路,最多再有半个月就能痊愈了。
......
日子转眼就到了年十五,也就是新历的2月3号。
凌卫国是下午回的家,到家的时候凌晓珍在院子里溜达,享受不用坐轮椅的自由。
看见凌卫国背着行李进门,凌晓珍笑得格外欢快。
“哥,你回来了?”
“嫂子在客厅胎教,教你闺女儿子大道理。”
说起胎教这个词,也是凌晓珍最近掌握的新词汇。
肚子一天天变大,卫诗云又闲得无聊,就在客厅沙发上对着肚子说话。
看到这种情况的李秀娥三人,对视之后满眼都是疑惑。
还以为是怀孕以后脑子不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