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李秀娥可太开心了。
“哎哟哟,你们几个怎么都在厨房?”
“不是说了会被油溅到?”
说是这么说的,但忙碌一天的疲惫,好像在这个时候消散一空。
听她这样说,凌骁仰着脖子走过来,脸上是笑眯眯的神情。
“奶奶,妈妈给我们炸小鱼。”
“裹了鸡蛋和面糊的小鱼,妈妈说可好吃了。”
听到卫诗云要炸小鱼,还是给孙子孙女炸的,李秀娥笑眯眯的点点头。
“那成,你们和妈妈待在厨房。”
“奶奶去洗个手,等会儿过来帮忙。”
说着话,李秀娥就要转身离开。
给锅里的鱼翻了面,趁李秀娥没走之前,卫诗云才转头说话。
“妈,大姐来信了。”
“我把信放在客厅的桌子上,还没拆。”
“你洗完手以后,先拆开信看看,是不是大姐那边有什么事。”
学校的课不多,放学后,卫诗云就回家了。
以前陪孩子们的机会少,现在意识到了问题,她都会每天尽早赶回家陪孩子。
这样做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至少几个孩子都会羞红着脸撒娇了。
今天也是一样,刚转过胡同,就有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送信。
拿到信,看到上面的‘凌晓丹’三个字,卫诗云就把信放在了客厅。
她虽然是主人家,但李秀娥和凌大山不在家,她是不好拆信的。
正要转身出门的李秀娥,听到是大闺女来信。
也顾不上洗手了,叫了凌大山就去了客厅。
“大山,晓丹来信了!”
“你快进来看看,别是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第305章 两口子到首都
自从举家来到首都,凌家和凌晓丹之间的沟通,都是书信往来。
主要是,老家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电话也是公社才会有。
又不能拿着电话唠嗑,电话费太贵。
一分钟五毛钱的电话费,可不是一般家庭能出得起的。
既然打电话不划算,就干脆写信。
不仅可以多写内容,还能有空余唠唠嗑。
所以,听到凌晓丹来信,李秀娥和凌大山的情绪,都是比较激动。
老两口掀开门帘进了客厅,就看见茶几上放着一个信件,封皮都是没有拆开的。
拿起桌子上的信,李秀娥就无奈的撇撇嘴。
“诗云丫头还是太见外了。”
“你说,都嫁到咱们家这么些年了,拆封信的底气都没有。”
“咋的,是我们表现的太不近人情?”
拆信封的时候,李秀娥还不忘叨咕着。
刚进门的凌大山,听到李秀娥的碎碎念,乐呵呵的笑了两声。
“那丫头就是太守规矩了。”
“可能是觉得老大写来的信,就没好意思拆开。”
“别管那么多,你先拆开看看,是不是晓丹那边有啥事。”
在凌大山的催促下,李秀娥拆信的速度很快。
等亮出里面的信纸,看完信上的内容,老两口脸上的表情就有点复杂。
这事整的,让他们老两口怎么拿主意?
要隔老家的时候,他们确实能有不少的主意,毕竟都是贴近生活的。
可到了首都,充其量来说,他们都是外来户。
真要拿主意的人,可就不是他们了,而是上了大学的卫诗云。
李秀娥转头看向凌大山,眼神里带着几分欣喜。
“大山,晓丹两口子想来首都。”
“这事你怎么看?”
看过信纸内容凌大山,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来就来吧,家里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
“这边住不下,保家那边还有空房间。”
见凌大山一口答应下来,李秀娥就不管他的反应了,拿着信就跑去了厨房。
厨房里面,卫诗云刚把炸好的小鱼捞出锅。
看见李秀娥兴冲冲的跑进厨房,就知道信里写的准是好事。
“妈,什么事高兴成这样?”
“大姐信里说了什么?”
听见卫诗云问话,李秀娥也不藏着掖着,就把信里的内容说了。
“你大姐说,要和你姐夫来首都看看。”
“要是有合适的机会,也想在这边找个活干。”
“说老家那边做小买卖的多,但利润太薄了 ,她还有点看不上眼。”
说起这个,李秀娥还有点嗔怪。
她家大闺女,那就是个性子野的。
以前在大队里的时候,就想要事事争第一。
后来公社成立了,干活也想样样拿第一。
如今社会情况好转了,又想着干出一番成就,她都怀疑是不是生错了性别。
听了李秀娥的话,卫诗云无声的笑了。
她这大姐,也是个奇人了。
幸亏赶上了好时候,要不然,那都得给憋屈坏了。
“妈,大姐想来,你就写信让来呗。”
“家里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再不济,我再去租一处院子也行。”
“现在首都发展的这么好,时机也是刚刚好,来这边总能干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