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生之初,有人拖家带口逃离北地,据我查到的数字,迁至外地的人不超过二十万,还有些人为避战乱藏在山里,撑死了算十万,为防数字有误,我再多预留十万出来,权当是藏起来或者搬走了,这也才四十万。”
“也就是说有三十万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知道这些人去哪里了吗?”
宋令仪瞥了眼刚拿到手的口供,试探问:“何王刘杜四家干的?”
周怀瑾点头,目光森冷道:“杜凌风交代,逃亡的百姓在路过溪山城时大约有二十万人被他们拦截,老人任其自生自灭,妇人孩童卖了当奴仆,男人卖去当苦力,还有一部分被他们四家瓜分,成了没有身份的黑奴。”
“战事结束后,长丰城消失的青壮男子,大多也是被他们骗走了。”
宋令仪闻言再不犹豫:“什么时候出发?”
周怀瑾:“马车在外面候着,大夫也已备好,只等你收拾行囊便可启程。”
宋令仪叫了两个婢女收拾行李,想了想,又让人将两个内侍找来,把周怀瑾方才的话复述一遍。
“两位公公,我实在不敢想象,朗朗乾坤下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辈,这四家人多活一日,便是对皇权律法的挑衅,因此我决意请出御赐金牌,再从镇北军调派五千人马,誓要替北地百姓铲除此等毒瘤!”
两个内侍对视一眼,而后齐齐拱手:“公主仁心,奴才等钦佩不已。”
宋令仪笑了笑,继续道:“我请两位公公前来,一则言明真相,二则想起两位公公同去溪山城,也算为我当个见证人,证明我并非胡乱行事。”
这等事情,就算宋令仪不说,二人也是要跟着的。
得了宋令仪的邀请,大家面上都好看。
待两个内侍去做准备时,周怀瑾对宋令仪道:“待人抓到以后你就回长平城,后面的事情不必再管。秦家的事情我已知晓,定会借此机会将事情闹大,逼他们露面。”
宋令仪知道周怀瑾此举是为了保护她,风头让她出了,棘手的事情不让她碰,后续即便有麻烦,也找不到她身上来。
可周怀瑾怎么办?
“你在朝堂的处境本就尴尬,若擅自接手此事,三皇子等人怕是要趁机将你踩到泥里才能罢休。”
周怀瑾笑着回应:“如今边关安宁,我无用武之地,与其在边关蹉跎,不如奋力一搏,不管成果好坏,总得叫朝廷上下知道还有我这么个人存在。”
“比起被针对,我更怕被遗忘。”
“而且凡事都有好坏两面,我此举确实容易授人以柄,可事情若办得漂亮,我也一样有功。”
宋令仪盯着周怀瑾的眼睛,可她看不出这究竟是周怀瑾的肺腑之言,还是为了让她宽心的善意谎言……
第124章 大氅
“公主,这匣子可要奴婢收起来?”
去往溪山城的马车上,锦心看宋令仪将一木匣抱了许久都没松手,以为她将这事忘了,便出声提醒。
宋令仪闻言低头,看着手中的红木雕花匣子。
这是上车前周怀瑾给她的,里面是杜凌风准备给回音阁,结果却落到周怀瑾手里的二十万两银子。
周怀瑾说绑架一事中她的损失最大,这钱理应由她拿着。
她没打算要这笔钱,但大约是最近养伤睡太多脑子糊涂了,开口就是:“谁骗来的钱自然归谁。”
周怀瑾没压住笑意,弯着嘴角道:“我看你最近花销颇多,特意为你骗来的。”
几番推辞,钱匣子还是留在她的手里。
宋令仪抱着钱匣子有些头疼。
原本计划的一百万两还没有给安王,如今却从安王手里接过二十万两。
她想不明白,分明是她要追随安王,怎么如今却成了安王给她搂钱?
她叹口气,将钱匣子递给锦心:“里面是二十万两银票,你将这笔钱单独放着,后头可能有别的用处。”
她安慰自己,不管谁赚钱,反正她现在已经上了安王的船,不愁以后没有花钱的时候……
因着随行人员众多,从长平城到溪山这一路,宋令仪再没跟周怀瑾说话。
一路奔波三天,终于到了溪山城。
傍晚,大部队在城外跟孟耀碰面。
孟耀见面就邀功:“王爷,属下将长平城的消息瞒得死死的,王何刘三家都不知情!那三家人有人盯着,目前没发现任何异常,几处城门也都留人守着,只等信号弹出去,会即刻封锁城门,任何人不得离开……王爷,王爷?”
孟耀正说说着话,发现周怀瑾的视线飘走了,便跟着看过去,就见宋令仪裹着一件火红狐裘走过来。
他赶紧转身行礼:“德宁公主金安。”
宋令仪抬手:“孟将军免礼,城里情况如何?”
孟耀又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末将正想跟王爷商量,看是今天摸黑动手,还是在城外驻扎一天,等明天再说。”
宋令仪转头看向周怀瑾,见他的视线还在自己身上,于是低头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