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的南街展开。

军营里来的三千个男人要么是以后还要留在军营,要么是老家没有念想,准备留在北地扎根。

而长平城这边,相看的消息放出去之后,有意向的人首先要去官府报名,经由官府核查身份无误后才能进入相看会场。

经过第一轮审核的六千人进入一条长街,除了维护秩序的衙差和牵线搭桥的媒婆,再没有其他人出现。

长街上,有些擅长表现自己的女子,竟从家里带了桌椅来,放上自己做的针线活,也有人带了自己捏的饺子做的花膜,还有人现场纳鞋垫子做鞋,总之花样各异,只求脱颖而出。

宋令仪在二楼窗户的缝隙里看着下面的动静,没多久就见牵线搭桥的媒婆竟然开始写婚书,便知这次相看的效果不会太差。

第一天结束,现场有六百多人看对了眼,成了三百二十六对。

据说这个结果出来,袁彦和郑耀喜不自胜,两人喝酒喝到大半夜。

这次的相看将持续了三天。

三天后,郑耀带出来的人有九成以上找到了媳妇,媒婆写婚书险些写断了手,负责合八字算吉日的和尚道士也忙得脚不沾地。

锦心转述了外面的热闹后,笑着说:“公主,城里百姓说您才是她们最大的媒人,她们在商量着该如何谢媒,都有人打听到奴婢这里来了。”

宋令仪道:“她们将日子过好,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谢媒礼。”

北地越繁华,加诸于她身上的荣光就越多,宋家也就越安全。

“奴婢也是这样说的。”锦心给宋令仪换了杯热茶,继续道,“奴婢听孟将军说他们下一波要去晋阳关,有了这一回成功的经验,下次肯定可以办得更好。”

“袁大人不愿意,他还想将城里没参加这次相看的女子和城外村子的女子都召集起来,最少还得再组织一场相看大会,为长平城多留些人。”

宋令仪回忆一番此前安王寄来的信:“我记得镇北军里大约有三万人愿意留在北地成家,男子肯定是足够的,你去问问孟将军,看他们能否多分出几支队伍来,只要各地将女子人数确定,他们带着人过去就成。”

“离过年不足两月,如果能在年前定下人生大事,对他们而言也是喜事一桩,成家以后,明年开春也算有了奔头。”

锦心连连点头:“公主您这个主意好,奴婢马上就去找孟将军。”

锦心步履匆匆往外走,不想在院子里跟疾步而来的宋福撞了个正着。

“锦心,出大事了!公主可在府里?”

锦心将宋福扶起,点头道:“福伯,公主在屋里,您跟我说说出什么事了,我马上进去禀告。”

“粮食、粮食丢了!”

宋福喘着粗气道:“方才老爷的长随大风跑去粮店,他说他们出了溪山城后遇到悍匪,悍匪将他们运来的粮食抢劫一空,咱们也有不少兄弟受伤了,镖头和大雪折回溪山城告官后就留在那里等信儿,大风带了几个人来报信,想要找公主拿个主意。”

不用锦心禀告,宋令仪已经掀开厚重的门帘走出来:“福叔,我已经听到了,您辛苦一趟,将大风领来我这儿。锦心,速去请袁大人和孟将军。”

两刻钟后,袁彦、孟耀和大风都到了。

在宋令仪的要求下,大风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宋令仪问孟耀:“孟将军,北地的情况你比我熟悉,你知不知道这帮悍匪是哪个山头的?”

孟耀眉头紧锁:“按大风所言,运粮队伍有二百镖师,二百六十个车夫,外加宋家六十护卫,五百多人的队伍,悍匪那边没有五六百人不会轻易动手。”

“可据我所知,整个北地应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悍匪,就算有,也不该出现在溪山城附近。”

宋令仪听到这话,脑海里立刻冒出一个念头:“难不成是杜家?”

孟耀的注意力被这话吸引,追问:“什么杜家?”

宋令仪道:“溪山城四大家族之一的杜凌风,我跟他有些恩怨。”

她一度以为杜凌风会在长平城动手,因此将注意力都放在城里,没想到杜凌风竟然胆大包天扮起了劫匪。

城外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可不是好藏的,若真的去查,轻易就能查出结果。

杜家这样明目张胆,究竟是疯了,还是藏有后手?

袁彦在一旁出主意:“公主,此事可大可小,若要往大了闹,那就是朝廷救济北地的粮食丢了,边关将士食君之禄,自当为朝廷分忧,在第一时间追回粮食。”

孟耀闻言连连点头:“公主,末将此次带了三千人马,足以将那群悍匪活捉!”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宋令仪有些犹豫:“袁大人也说此事可大可小,若有人一口咬定丢失的粮食只是宋家货物,而安王却擅自调戍边士兵剿匪,或跟宋家有利益纠葛,届时宋家还好说,王爷怕是有大麻烦。”

这话让孟耀瞬间沉默。

他确实想给宋令仪帮忙,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