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

了出来挨个儿审理。

五天之后,他捧着厚厚一摞文书进了临时的公主府。

宋令仪看着几天未见的袁彦,只觉他跟脱胎换骨一般,之前的懒散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的朝气。

“公主,此前安王驻守长平城时,蒋家还有所收敛,自从安王走后,蒋家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惹得百姓怨声载道,之后更是屡屡与官府对抗,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宋令仪抬手止住袁彦的话,似笑非笑道:“袁大人,我非你上峰,无需听你汇报,你还是说正事吧。”

袁彦从善如流的将文书放在旁边桌上,单膝跪地:“公主可能不知,那蒋耀祖乃是沙丘城知府西门瑞的小舅子,蒋家之所以成为长丰城的土霸王,皆是西门瑞在后头撑腰。”

“而下官这个知府,虽跟西门瑞平级,却处处受他管制,蒋耀祖的判决也得经了西门瑞的批复方能继续上报。”

“昨日下官收到西门瑞的信,让下官去沙丘城禀告案情,下官怕这一趟有去无回,还请公主庇护……”

第114章 有备

宋令仪看着能屈能伸的袁彦,觉得自己对他的第一印象实在错得离谱。

不过这样也好,聪明人才会办事,免得她还得借着给熙和写信的功夫告个御状,让朝廷给长丰城换个父母官。

等朝廷反应过来,估计都得明年开春了,尽耽误事儿。

宋令仪抬起手,一双眼睛认真欣赏着蓝宝戒指,端的是傲慢又无理:“袁大人,蒋家的爪牙是我下令打的,蒋耀祖是我下令抓的,蒋府是我公主府的护卫抄的,这桩桩件件,与你有何干系?”

“你揽下此事,可是想与我抢功?还是想将功折罪?”

这话便是将袁彦从此事中撇了出去,就算西门瑞有气要撒,也只能朝着宋令仪而去。

袁彦大喜过望,双膝跪地心甘情愿地磕了个头:“下官叩谢公主!”

“起来吧。”宋令仪抚着衣袖边的花纹,漫不经心道,“袁大人再给西门大人带句话,我奉皇命而来,差事办妥了才能走。”

“西门大人越老实我走得越快,他若管不住自己的手,也休怪我管不住自己的嘴,他能拦得住我送去京城的信,却不一定拦住我找安王求援的人马,届时闹个天翻地覆,看看究竟是谁吃亏。”

袁彦不管宋令仪来长丰城是图个好名声还是真心怜惜边关百姓,但只要宋令仪能压住西门瑞,让长丰城的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就是个好公主。

他弯腰拱手,诚挚道:“请公主放心,下官一定将信带到。”

*

袁彦的离开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城里所有事情都井然有序。

宋令仪出去逛了两回,街面比起她刚来时热闹不少,开门营业的铺子里逐渐有了客人光顾,路边也有摆摊叫卖声,卖的虽然都是柴火和萝卜白菜之类不值钱的东西,但一切都在往好处发展。

第二回出门,街边甚至有了卖糖葫芦的。

糖葫芦棒后面跟了不少孩子,看着红彤彤的果子流口水。

这光景,也就只有家底深厚,或者家里做买卖的才舍得给孩子买串糖葫芦甜甜嘴。

因此那卖糖葫芦的妇人也发愁,鲜红的果子映得她的眼眶都红了。

宋令仪叫锦心将糖葫芦全都买下。

一串糖葫芦六个,锦心将其折成三段,给每个小孩儿分两颗甜甜嘴。

小孩儿们得了吃的,一个个欢天喜地,恨不能蹦到天上去。

“公主,您也吃一串,奴婢记得您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锦心举着一串糖葫芦递到宋令仪面前。

宋令仪想起幼时往事,不免失笑:“小时候我娘担心我坏了牙,不准我吃糖,我总叫你翻墙去买,后来大了,我娘管不着我了,倒是不惦记要吃了。”

她看向锦心肩头的稻草棒:“如今城里日子也一般,那人怎么会想到做了冰糖葫芦来卖?”

锦心道:“那妇人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凡是值钱的东西都没了,就剩二斤糖,村里问遍了都没人要,城里铺子也不愿意收,就想着做些糖葫芦,能卖多少算多少。这老些糖葫芦,那妇人也只收了一百文。”

稻草棒上还剩了二十来串糖葫芦,锦心都送去了善堂,接着又带来善堂的最新消息。

“大约是快要下雪的缘故,善堂又来了些半大孩子,地方眼看又不够了,恰好袁大人走前给了几处无主的屋子,迎风将收拾屋子的事情交给几个阿婆,让她们带着人收拾好,再找人修修炕就能用了。”

“善堂里除了收拾屋子的,其他人都在准备过冬柴火,他们在院里搭了四个大草棚,我瞧着柴火多到院里已经堆不下了,他们还想将柴火拿出去卖些钱,贴补善堂开销。”

“迎风来长丰城以后叫人种了萝卜白菜这种耐存放的菜,如今眼看也可以收了,待这些菜收进地窖,大家就可以安心过冬了。”

宋令仪点点头:“锦心,趁着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