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锦心带着殷慧往外走。
殷慧眼看着客栈大门就在不远处,思忖再三还是鼓起勇气道:“娘子,承蒙公主关照,民女才能买到旺铺肥田,民女想去给公主谢恩,不知方便否?”
锦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调转脚步:“殷姑娘请随我来。”
这话出来,殷慧只觉有一头小鹿闯进她的胸腔,在里面砰砰乱撞,让她失了冷静,连双腿都微微发颤。
在这短暂又漫长的路途中,她调动了所有急智,想着该如何跟公主表忠心,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手段,如何讨得公主信任,投入公主门下,然后完成母亲唯一愿望。
她打了一篇又一篇腹稿,却未曾想到,这些话根本没有说出来的机会……
第131章 理想
宋令仪召见殷慧,却没有给殷慧说话的机会,流于形式的夸赞几句,便叫锦心将她带了出去。
殷慧心中失望,本想再争取一番,却见宋令仪闭目按着额头,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只得将话咽了回去,默默退下。
送走殷慧后,锦心回到屋内,见宋令仪已恢复了精神,便笑道:“公主,殷姑娘可是失望得紧,不知道她会不会就此放弃。”
宋令仪轻笑一声,语气淡然:“她若如此轻易放弃,那便不值得重用。北地的生意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万无一失。我们回京后,北地事务鞭长莫及,主事之人必须精挑细选。”
锦心点头赞同:“公主思虑周全。殷姑娘虽有些本事,但还需再考验一番。”
宋令仪看了殷慧挑选的庄子和铺子,对她的选择很是满意:“不贪心,也不过分谦卑,确实是个好苗子。”
她顿了顿,吩咐道:“锦心,等捐款红榜张贴后,你去找殷慧,将各家商户采买田地房舍的事交给她负责。另外,让锦绣去查殷家的底细,能查多细就查多细。”
殷慧的事只是个小插曲,宋令仪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解救回来的百姓身上。
她能让周怀瑾帮忙将人接回来,但安顿这些百姓却是她的职责。
经统计,此次被解救出来的百姓共有二万九千三百八十六人,先统计名字户籍,按县划分区域,然后询问百姓意愿,是愿意回乡,还是在长平城落户。
宋令仪从刘何王杜四家调了不少人手,花了三天时间将两件事情办完。
最后呈上来的结果,近三万人中,大半人都愿意去长平城,只有不到一万人愿意回原籍。
宋令仪看了册子,笑着说:“以前户籍难调动,如今有机会往大城靠近,看来大家都不想错过。”
锦心补充:“公主,奴婢问过,好些人之所以想去长平城,一是想靠近府城,第二则是因为您在长平城,他们是奔着您去的,说是跟您在一起,真遇上难处也知道该上哪里求助。”
前两天公主宴请城中富商,还有人嚼舌根,说公主想要敛财,但是捐款红榜张贴之后,所有非议都不见了。
如今在北地百姓中,公主简直就是活菩萨一般的人物。
刚刚脱险的百姓们能信任的人不多,既然不能跟着安王去霜城,长平城便是最好的选择。
宋令仪笑纳了众人的信任,吩咐锦心去请孟耀过来:“天气越来越冷,得尽早将百姓们送回去,让他们找地方安顿下来。”
锦心刚出去,院门口的小丫鬟进来禀告:“公主,殷慧姑娘求见,说是要跟您禀告田地房铺的售卖情况。”
上次殷慧没能当面表忠心,却并没有放弃。
当天傍晚,殷慧就给锦心送来一个婆子:“谢婆婆祖上几代都是医者,谢婆婆年轻时也当过医女,最擅长推拿按摩。民女想着公主舟车劳顿而来,为了溪山城诸事更是忙碌不停,便斗胆将谢婆婆送来,希望能为公主分忧。”
套近乎的举动很小却很讨巧,宋令仪笑纳了,准备看殷慧接下来还会做些什么。
结果这几天殷慧什么也没做,只专心忙手头差事。
宋令仪想着她即将离开,也是时候见一见殷慧。
“将人请进来吧。”
殷慧请安过后呈上一本册子:“公主,这是所有捐款商户购买田庄房铺的明细。”
除了殷慧以外,其他人在购买农庄铺面时都有要求,购置金额不得超过捐款金额的三倍,所以这本册子对宋令仪而言意义并不大。
不过她还是接过去认真看了。
殷慧作为殷家的半个当家人,做账自然是没问题的,内容清晰明了挑不出错。
让宋令仪意外的是,殷慧对每个买主买下该田庄房舍铺面的原因都进行了分析,分析不一定准确,但分析之内夹杂的买主产业和营生却绝对不会出错。
这与其说是一本账册,不如说是溪山城各大富商的产业分析。
三天时间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宋令仪很满意。
她放下账册问:“殷姑娘,你可有什么理想?”
这话出来,殷慧的脑海中立刻浮现答案。
可那个答案有些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