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原 作品

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遥的私心和反思

在大家议论背后的王遥,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一片深邃的海洋,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他有着自己的私心,这种私心并非那种狭隘自私的欲望,而是一种夹杂着情感与期望的复杂情绪。

看着蓝山和蓝茵之间距离的时近时远,王遥的心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拉着。蓝山的存在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有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亲近得让王遥感到窒息,有时候又疏远得让他看到一丝希望。

而凌天绝呢,现如今也不是那么得意了。这并不是说凌天绝在数学上的成就有所减退,而是从王遥的角度来看,凌天绝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构成威胁。

这种感觉就像是原本头顶高悬的一把剑突然变得钝了一些,但仍旧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今天,是王遥邀请他们两位过来的。这个决定背后其实隐藏着王遥更多的考量。

他本以为这次邀请只是单纯的出于对他们的尊敬以及对他们成就的认可,可当他们真的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时,他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意间促成了他们再一次聚在一起。

这种局面让王遥有些矛盾,他一方面觉得这是偶然,另一方面却又隐隐觉得这是一种必然。

他心里暗暗想着:“也许是暂时的吧。”这句话像是他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性的自我暗示。

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这个心愿如同一颗埋藏在土壤中的种子,虽然现在还看不到发芽的迹象,但它一直在那里默默生长。

他知道蓝茵其实是喜欢数学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自己也喜欢数学,这种共同的兴趣曾经是他接近蓝茵的一个重要理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仅仅凭借共同的兴趣还不足以让他真正走进蓝茵的世界。于是,他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

如果,他想说如果……这个“如果”就像一道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开启了他脑海中一系列的幻想。

“如果借借今天,现场那么盛大的世界名人和各行各业的名家,给予他们盛大的奖励与赞赏,或许蓝茵会向着数学这方面去发展吧?”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盘旋着,如同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他想象着,在众多名人的见证下,蓝茵受到鼓舞,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数学研究之中。

这样的蓝茵会是什么样子呢?她会不会变得更加专注、更加迷人?

而自己呢,作为这一切的促成者之一,是不是也会在她的目光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即便不如此,但是经常的世界数学研讨会,她一定会去参加,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难得的。

王遥深知这些研讨会的重要性,它们不仅仅是数学界的交流平台,更是展示个人才华和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机会。

他相信蓝茵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而每一次研讨会都可能成为他接近蓝茵的一个契机。

他幻想着,在那些研讨会的间隙,他可以与蓝茵进行深入的交流,分享彼此对数学的理解和看法。

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们会一起坐在研讨会场地外的小花园里,讨论着最新的数学理论,周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那样自己……想到这里,王遥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愿意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付出努力。

他明白,要想实现这个愿望,不仅仅需要依靠今天的盛大场面,还需要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积累实力,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领域的地位。只有这样,他才有资格站在蓝茵身边,与她并肩前行。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在这条路上,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那些复杂的数学难题就像一座座高山,阻挡着他前进的步伐。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心中有着那个小小的心愿,那个关于蓝茵和数学的美好愿景。

他会像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中展翅飞翔,无论风浪多么汹涌,他都会朝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地飞去。

在这个热闹非凡的颁奖典礼现场,王遥的内心却是如此的宁静而又波澜壮阔。

他默默地注视着台上的蓝茵和凌天绝,眼神中既有欣赏又有期盼。他知道,今天的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他去书写。

在王遥精心编织的计划和充满期待的愿景之中,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凌天绝,这一忽视如同埋藏在华丽宫殿地基下的一颗定时炸弹,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在未来引发巨大的震荡。

王遥心中存在着一种因年龄差异而产生的错觉。

他认为凌天绝虽然天赋异禀,但现在毕竟还比自己小两三岁。

这种年龄上的差距让他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仿佛这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凌天绝暂时隔绝在自己所设定的成功圈层之外。

在他的想象中,自己已经在这片数学的天地里耕耘了更长的时间,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就像是一位先行者,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数学的世界并不像普通的成长轨迹那样遵循时间的规则。

在数学领域,年龄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年轻的天才可能会凭借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越那些比自己年长的人。

凌天绝正是这样一个存在,他的数学才能就像是深埋在地下的一股泉水,一旦找到突破口,就会喷涌而出,冲刷掉一切阻挡它的障碍。

王遥对凌天绝潜力的低估,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高估。他在数学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让他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了信心。

他把自己视为一位成熟的数学家,认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当完善,足以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他忘记了数学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可能颠覆已有的认知。

凌天绝的数学超有可能超过王遥,这一点从他过去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之前的数学竞赛中,凌天绝展现出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令人惊叹。他的思路独特,常常能够从一些看似不可能的角度切入问题,找到最简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积累就能获得的,它需要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和创造力。

王遥没有深入分析凌天绝的这些特点,而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年轻气盛的表现。

他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凌天绝的优势会逐渐减弱,而自己的优势则会不断加强。但事实上,凌天绝的进步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在每一次数学研讨会上,凌天绝都能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能够引发热烈的讨论,并且推动整个领域的向前发展。

在这种忽视之下,王遥与凌天绝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危机。

王遥邀请凌天绝参加这次活动,表面上是为了表彰他的成就,但实际上也带有一种试探和比较的目的。

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数学界的地位,同时观察凌天绝的表现。

然而,凌天绝并没有按照王遥预想的方式行事。他在活动现场的表现异常出色,不仅解答了那道复杂的难题,还与其他数学名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的见解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甚至有人开始将他与王遥相提并论。这种情况让王遥感到非常不安,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王遥开始重新审视凌天绝的存在。他发现自己在过去过于关注蓝茵和数学研讨会等方面的事情,而忽略了凌天绝这个潜在的强大对手。

凌天绝的成长速度之快,让他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这种竞争,否则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

随着对凌天绝认识的加深,王遥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初的那种优越感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他既钦佩凌天绝的才华,又对他感到嫉妒和担忧。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扰之中。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是否太过自信以至于忽视了重要的竞争对手。

他意识到,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数学世界中立足,仅仅依靠过去的成就远远不够。他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同时,他也试图寻找与凌天绝合作的可能性。他知道,与其一直将凌天绝视为对手,不如尝试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共同推动数学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然而,这种想法在他心中仍然处于萌芽状态,他还没有完全确定该如何实施。

总之,在这场看似平静的数学盛会背后,隐藏着王遥对凌天绝潜在威胁的忽视所带来的复杂局面。

这一忽视可能会对未来数学界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王遥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