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北市生活

张山收拾着许令晚买来的东西。

衣服放到衣柜里,珠宝首饰放在首饰盒里……

在外,他是声名显赫的张先生,在内,他是兢兢业业的小佣人。

“我先回去了,你在别闲着,好好想想其他赚钱的门路。”许令晚打开任意门扭头说道。

“知道了。”张山乖巧的像个三岁的孩子。

“还有,不许带其他女人到这里,你可以出去约会。”许令晚斜乜了眼张山,她倡导恋爱自由,但这里是她的地盘。

“我知道了。”张山的脑袋垂的更低了。

许令晚微抬下颌,抬脚跨入了任意门。

看着家徒四壁的房间,许令晚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天色不早了,煮了一锅白粥,许令晚就着腐乳吃了一碗,饭饱后,许令晚打开院门出门消食。

“小许同志,你终于出来了,昨天一整天都没见你出来,越闷在家里身体越差,多出来走动走动对身体好。”一位热心奶奶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手里捧着饭碗,见到许令晚忍不住劝了几句。

“谢谢马奶奶提醒,我知道了。”许令晚笑起来时乖乖的。

正如席琳所说,像天使。

在外面溜达了一圈,让周围的邻居知道她还活着后,许令晚又回到了院子。

翌日。

许令晚起床洗漱,刚打开院门,迎面碰上了停车在门口的邮递员。

“许令晚同志,有你的信。”许令晚想,这应该是席琳寄来的信,这是她回北市的一个半月内,席琳寄来的第二封信。

“谢谢同志。”许令晚接过信封,转身坐到了院子里的藤竹椅上拆开了信封。

信中,席琳与她分享着生活中发生的趣事。

许令晚看的津津有味,一边埋怨席琳的废话太多,看的她眼睛疼。

看完信,又把信纸塞回信封内。

系统的声音响起:【新任务颁布,请许令晚参与国营农场的建设,地点明市宁越县,奖励现金50000元,伪装木头人一个,傀儡契约一个,幸运符20张,大力丸一颗,长寿丹一颗,百病全消丹一颗,反弹符一张,真话符一张,冲啊!冲啊!】

许令晚听完系统的话,懒洋洋的对着太阳伸了个懒腰。

知青上山下乡,少数人安排到国营农、林、牧场外,多数安置到知识青年插队点。

与插队的知青不同,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业余自主,每个月还能拿到固定的工资,各个农场的工资也有不同,有的农场一个月30元,有的农场一个月40元。

待遇可比下乡知青好太多了,辛苦一年的下乡知青辛苦一年或许还要贴钱给大队。

吃的没有挣得多。

许令晚走出了小院,来到了知青办。

“哎呦,小许同志好久不见,你的事迹真是太振奋人心!”崔大姐一抬头看见许令晚连忙放下了手中的笔,激动的走了过去握住许令晚的手晃了晃。

许令晚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好孩子,你今天来这里是做什么的啊?”崔大姐拉着许令晚坐下,给她倒了一杯水,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

许令晚:“我想下乡支持国家建设。”

“下……下乡?”崔大姐脸上的笑容一顿,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着许令晚。

只见有人拼了命的想回城,没见有人回了城之后还想着要下乡的。

“小许同志,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啊?”

许令晚认真的回答:“崔大姐,我是认真的,我不是那种贪图享乐的人,如果不是家里出事,我是不会回城的,我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般热爱这片土地。”

“高!真是太高了!”崔大姐感动的握住了许令晚的手,“如果每一位同志都有小许同志这样的觉悟就好了!”

“小许同志,你想去哪?”

“我想去国营农场。”

知青的去向主要由政府安排,个人选择空间有限,下乡插队倒是可以挑一挑地点,去国营农场和兵团不是想挑就能挑的了,需要审核其家庭背景以及成份。

首先得是城镇户口,许令晚符合。

得是应届或待业青年,许令晚符合。

家庭成分是重中之重,得是出身红五类。

这些许令晚都符合。

如果家庭有‘历史问题’,政策上不绝对禁止,但实际操作受限制,就算有幸进入兵团,也会被分到最苦的岗位。

许令晚想,许栋梁他们也算死的清清白白,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污点。

“咱们知青办由革委会副主任管理,这事轮不着我们做主,你先填写资料,然后去革委会找副主任冯铭文。”崔大姐递给许令晚一张表格。

见许令晚不说话也不笑,崔大姐安慰道:“别担心,你可是上了报纸的英雄同志,你做的好事都被登上了报纸,冯副主任不会为难你的,说不定还会为了搞噱头跟你合照然后再登上报纸。”

“谢谢崔大姐。”许令晚埋头写着。

崔大姐笑的眉眼舒展,对着办公室的其他人道:“瞧瞧,瞧瞧,多好的小同志啊!”

要是人人都有许令晚这样的觉悟,那她不用挨家挨户的敲门磨破嘴子的劝说了。

写好资料,许令晚在崔大姐一迭声的夸赞中走出了知青办。

来到革委会,许令晚抱着资料站在了冯铭文的办公室门口,她抬手,轻扣着门。

“谁啊?”

“是我,许令晚。”

“原来是小许同志啊,快进!快进!”

崔大姐说的不假,上次冯铭文缠了她半天,又是拍照,又是讲述心得,又是分享她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拥有这样思想心态的原因。

一个字,烦!

许令晚推开门,冯铭文已经走到了门口。

这是个圆头圆脑看起来极其平易近人的领导。

许令晚扯起一个假笑,开门见山:“冯副主任,我这次来是打算报名去国营农场下乡的,知青办的大姐说这事你负责。”

*

“来,笑一个!”照相师傅大喊一声。

许令晚站在冯铭文身边,手里举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许令晚同志主动参与下乡建设’。

拍完照片,冯铭文坐在她的对面拿着笔记录着许令晚的发言。

等走出知青点,许令晚揉了揉笑的发僵的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