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肆虐的暴雨中,周言和许叔一直坚守在救援一线,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洪灾中一抹温暖的亮色。
这其中,冯家宝的加入让周言心中涌起阵阵暖流。冯家宝本就忧心周言在这恶劣天气下的安危,心急火燎地赶来探望。
当他亲眼目睹周言和许叔在滔滔洪水中艰难却又无比坚定地送着馒头,甚至不顾危险在废墟中奋力扒出被困灾民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当下,冯家宝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决定加入救援队伍。
不仅如此,他还叫上了自己在纺织厂的两个好友,王明和孙海。
王明是个性格直爽、热情似火的汉子,听闻此事,他用力拍着胸脯,大声说道:“这么有意义的事儿,绝对算我一个!”
孙海平日里不善言辞,但此刻眼中满是坚定,他重重地点点头,毫不犹豫地跟着大家一起,投身到这场与洪灾的战斗中。
而在这一路的艰难救治过程中,又遇上了宋爱国和王新两人。
他们看到周言一行人在洪水中无私地奉献,深受感染,当下便一同加入进来。
就这样,这支自发组织的救援队伍不断壮大,一行七人背着馒头和水,趟着没过小腿的积水,在昏暗如墨的雨幕中艰难前行。
他们每到一处,都为那些饥饿的灾民送上救命的馒头;每当看到遇险的灾民,便毫不犹豫地伸手拉一把,拼尽全力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
尽管这支队伍完全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怕苦怕累,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一心只为救助受灾群众。
在救助途中,他们好几次碰到了部队救援队以及当地街道办联合一些民间单位组织的救援队。
后来,周言灵机一动,觉得大家联合起来力量会更大,便主动和街道办的一些工作人员商议合并行动。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对更多的灾民展开了更为全面、高效的救助。
街道上,水流湍急,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但此时,所有救援人员的心都紧紧凝聚在一起。
雨幕中,他们的身影匆忙而坚定,那一个个湿透的身躯,却仿佛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受灾群众心中那片阴霾。
自洪灾发生以来,周言一行人便投身于紧张的救援工作中,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狂风暴雨肆虐的街头,到摇摇欲坠的废墟,再到被困群众焦急等待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身影。
这一忙碌,便是直到 8 月中旬,洪水的势头才渐渐减弱,城市也开始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周言一行人的救援工作这才暂告一段落。
周言重新回归到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当中,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正轨。然而,他们在洪灾期间所做的一切好事,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灾民的心中。
他们的无私奉献,不仅被那些受到帮助的灾民铭记,也被街道办以及部队的救援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为了表达对周言等人英勇行为的认可与赞扬,街道办和部队纷纷向他们所在的单位写了表扬信。
那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承载着对周言一行人的敬佩与感激。不仅如此,街道办还特意为周言一行人颁发了奖状,那鲜艳的奖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在洪灾中动人的故事。
时间来到 9 月份,《京市报》的记者听闻了周言等人的英勇事迹,深受感动,特意前来采访周言。周言略显羞涩地坐在记者对面。记者目光诚挚地看着周言,问道:“周言同志,在洪灾那样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着您一直坚持救援呢?”
周言微微低下头,思索片刻后,抬起头坚定地说:“当时看到那么多受灾的群众,心里只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都不容易,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