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你不会怕,是吗?
顾琛将目光与严太师对视,丝毫无躲闪之意,反倒生了一丝压迫感。
“严太师所言的确有理,不愧是我沈国的一国之师。”
严太师闻言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竟生了一股子傲娇,倒显得油腻。
顾琛见状本冷峻的脸庞多了几分轻视笑意,便继续道;
“焚宅若是为了掩盖这柳庄内的暗道不知可令人信服否?别说数百名私军,便是数十人出没早已空闲的柳庄亦会惹人注意,可若这数百名私军皆从暗道出入呢?至于沈权书信一事,我沈国人才济济,仿造字迹亦不是什么难事,臣妻因字迹被罚,皇上应早有警觉。”
皇上见顾琛提及姜晚有了一丝心虚,急忙转移话题。
“若照摄政王所言,这背后这人当真是下了好大一盘棋,摄政王可查出真凶?”
“并未,这背后之人做事极其小心,本王猜测便是姜尚清亦是不知这背后之人的身份。”
皇上闻言细细思索起来。
而一旁的严太师出言更是有些责怪之意。
“恕臣无礼,既没有查出真凶,摄政王殿上所言未免打草惊蛇了吧?”
顾琛并没有同严太师计较,又或是严太师先说了‘恕臣无礼’。
“今日本王在朝堂将此事点破,便是想让皇上早做防范,并将此案移交大理寺,此后本王不会在插手此事,严太师也不必怕打草惊蛇,以此人城府,他自不会怕。”
顾琛话落,便将目光从沈迦开始向下扫视了一圈。
“你不会怕,是吗?”
顾琛暗哑的声音回荡殿内,让百官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百官先前憋了一肚子的话,此刻倾巢而出。
“摄政王在和谁说话?怎的这般瘆人?”
“自是和那背后之人说话。”
“摄政王的意思是这背后之人位于朝堂?”
“唉~你这数载为官,白当了不成?怎地这般愚昧!”
“查一半不查了,这不像摄政王的性格啊!”
“摄政王自有理由,又怎是你我能看透的!”
孙公公见皇上眉心紧皱不松,手中拂尘一扬,努了努嗓子。
“肃静!”
皇上见朝堂又恢复了安静,便道;
“姜尚清身为社稷重臣,其手段毒辣,罔顾人命,而又心生谋逆,奈何人已身死,责令将其罪行昭告天下,受万民唾弃,亦让百官引以为戒。”
众人闻言齐声道;
“皇上圣明,用心良苦,我等谨记。”
皇上的脸上生出了一股子寒意,可远不及心中寒痛。
“皇子沈权,降于皇家,生来尊贵,不感天德却欲望加身,贪婪无耻,虽不是这背后之人,可其仍生谋逆之心,念其尚未铸成大错,罚!沈权削夺皇室身份,收缴家产,责其从燕台而归,便在这京都做一个平民,赏一间小宅院以安余生。”
众人只觉得皇子就是皇子,便是再大的错亦可保全性命,得赏一间可遮风挡雨的宅院,只是众人只敢心中愤怒不平,嘴上净是说些假言假语。
“皇上圣明,判事公允,臣等望尘莫及。”
皇上本心中难受,可听闻朝臣这般奉承,在难受的心也平复了许多。
“林柏山!此事移交你大理寺,给朕查!那些私兵转移哪去了?那暗道又通往何处?就算烧毁也给朕一处一处的挖,务必将这背后真凶给朕揪出来!”
林柏山只觉得重任加身,压力顿时涌来。
“臣遵旨!”
“摄政王、沈迦留下,退朝!”
众人退下后,太监便将玄武殿的殿门掩上。
“顾琛,柳庄之事你为何不单独同朕说?你当真想置沈权于死地?”
顾琛凝重的神情渐渐消散,闻言竟轻蔑的笑了起来。
“皇上的儿子又怎会是我这个人臣能置于死地的呢?我若想,便不止这一个皇子。”
皇上闻言有些震惊,不由心中合计起来‘不止一个皇子?难道柳庄的背后之人......也是...?’
皇上想到后,瞳孔骤然放大,又立即掩盖起来,急忙转移话题。
“唤你们留下是想同你们说科举之事,你们二人皆是沉稳知轻重的孩子,现下权儿已为平民,朕膝下的皇子不多,启儿亦是顽皮不喜朝堂之事,科举的事你们二人便带他一起历练历练吧。”
沈迦倒没有什么其他表情,而是一副恭敬模样。
“儿臣遵旨,不知这科举何时开始?”
“此次文举在翰林院举行,迦儿、启儿和翰林院院士三人为副官,顾琛为主官,武举则定玄武殿外,朕有空闲会亲自来查看,同样迦儿、启儿和简羽为副官,顾琛为主官,若需人手便让林柏山协助,朕要你们三人保证此次科举的公正,为我沈国纳贤入才。”
皇上话落,又思索了一番。
“便于三日后正式科考。”
“儿臣遵旨!”
顾琛闻言亦是了然于心,“皇上这是让他和沈迦看管沈启,又让林柏山腾不出手调查柳庄一事。”
想到这,顾琛也没了好脸色,虽说他已经猜到那黑衣人是沈启才将此事移交大理寺,可皇上这般做派,他仍是气愤于心,便没有言语,而是垂头以示应允,便离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