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薇和徐咏荷两位姑娘年龄合适,成绩优异,两家安排她们在秘书处实习,近水楼台,指望若是陈吉发看上,有机会争夺主母的位置。
江夏的这些士绅对这些暗地里的勾当都心知肚明,但现在来了个变数,就是严霜。
她并非本地人,而且,是陈吉发亲自从山东带回来的美女。
但严霜本人目前还不太清楚里面的弯弯绕。
曹夫人将严霜送到,又交待了些注意事项,便带着郑红绫离开了。
“姐姐刚来还不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那位范姑娘笑眯眯的说话,第一眼很是让人有好感。
“谢谢妹妹关照。”
另一旁的徐咏荷见她们两个热络,冷嗤一声,也不言语,自顾自的整理资料。
“秀才家的庶出女儿,神气什么?”范茹见徐咏荷这个态度,压低声音讽刺道,“姐姐别跟她一般见识,往后咱俩好。”
严霜从大宅子里出来的,几句话之间,她就嗅到了宅斗的气息。
她好不容易从吃人的姜府地狱爬出来,并不想卷入另一个大宅子的纷争,哪怕这个宅子的主人是她的恩人陈吉发。
严霜非常讨厌宅斗,她更希望过单纯的日子,读书学习,像那些做事业的女人那样,在江夏这片土地上做出自己的成绩。
于是她只礼貌的对范薇点点头,便不再理会她们,开始熟悉桌案上的资料。
崇祯十年腊月初八,江夏合作社进行成立以来的第二次换届改选。
这一次,委员会架构进行了大扩编,总会会长陈吉发,兼任常委会委员长;苏茂才当选常委会副委员长;曹静竹为秘书局长,池玉成为委工局长,范卓翼为风议局长,叶安民为监察局长,苏嘉宜为调查局长。执委会总执事为熊韵芝;内务局长是新秀江怜花;农会改为农业局,由张为农,也就是张二妮负责;商业局仍然是段瑾,劳工局苏九,文教局宋彩蝶,财政局李青,社工局郑燕儿,科技局万锦洲,交通局王绍棠,内保局徐成洛,护镖局苏云生,联络局熊庆芳。
各地合作社进行了归并改选,以省为单位,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了人员调整,负责人分别为南京分会翟德谦,山西分会吴成道,四川分会苏茂林,江西分会许文远,河北分会罗霄宪,山东分会李平寇。
改选后的合作社,已经由一个商会和社会公益组织,正式转变为有立法、司法、监督职能的地下政权。
在江夏等合作社发展完善的地区,合作社已经基本取代了明帝国基层政权,实现了对民政的全面掌控。
换届后,陈吉发照例是发放了分红,然后与常委会、执委会的委员开会,确定了崇祯十一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崇祯十一年是明末历史的重要拐点,在这一年,因为清军入关击败了卢象升,并南下破济南府的关系,明帝国将失去军事战略主动权。
从这一年开始,明帝国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实际上已经不足以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帝国对各省和各部军头的控制力急速下降,左良玉、贺人龙、吴襄等各部兵马开始拥兵自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江夏合作社没有必要再采取过去那样藏着掖着的发展方式,而是要以快速扩张、争夺中立地盘为主。
但在做这些事之前,陈吉发需要一个契机,让自己,让合作社的力量,正式跃上历史的舞台。
春雨贵如油,当早春的第一场雨淅沥沥落下,陈吉发辞别家人,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他先去了襄阳,看望巡抚方孔炤和他的儿子方以智,并送上价值三万两白银的军资。
陈吉发到襄阳,姚泽孝自然要出城迎接。
如今,在陈吉发的运作和战功加成下,姚泽孝已经升任武昌左卫指挥使,正经的三品五官,大红的披风很是神气,身旁跟着七八个亲丁,威武雄壮。
见面后,下属忙着交接物资,姚泽孝带着陈吉发先去拜访方巡抚,刚进了城,就看见一队骑兵在城中纵马,好些行人躲避不及,眼见一名抱孩子的妇女就要被他们撞上。
陈吉发来不及多想,飞身从马背上跃起,手中长刀披头斩下。
迎面马上骑士不敢硬接,仓皇之下拉住马头,向侧面偏转。
但长刀已然斩下,将马颈斩断,战马轰然倒地,将骑士压在身下。
后续骑兵慌忙勒缰,堪堪止住。
“入你娘!哪里来的瘪三挡你爷爷的路?!”
对面破口大骂起来,陈吉发轻蔑一笑,转头问那对母子。
“没事吧?”
那女人惊魂未定,抖如筛糠:“没……没事……谢谢恩公……”
陈吉发摆摆手:“走吧,等会打起来,怕误伤了你。”
女人连忙跑了,陈吉发这才正过脸来,拿刀指着对面的那群兵痞。
“江夏陈吉发,听说过吗?”
对面的那群人明显变了脸色,方才嚣张的模样为之收敛。
“哼,武昌兵什么时候能管襄阳的事?”
姚泽孝这个时候也跑了过来,在陈吉发耳边小声解释道:
“他们是张献忠的人。总理熊大人执意要招抚,便纵容这帮土匪为祸乡里,要挟府县。谷城知县阮之钿向巡抚大人上了好些折子,但到了熊总理那里,便石沉大海。”
陈吉发点了点头,对着那群兵痞道:
“我陈某人管不着襄阳的事情,但管得到你们这群当街为恶的土匪。现在,你们列队缓步出城,我便不再追究你们纵马扰民,若是不然,就看看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我武昌铁骑的马刀硬了。”
那群兵痞虽然面上嘴硬,心中却是十分惶恐。
这帮人跟着张献忠,几次在武昌兵手中吃亏,尤其是霍山峡口之战,将张献忠老营完全击溃。
这些人畏惧的兵马之中,除了卢阎王与贺疯子,就是这陈吉发。
“哼,敢捋八大王的面子,小子,你死定了!”
那领头的人甩下色厉内荏的话后,竟然乖乖降低了马速,列队离开了。
陈吉发手刀回鞘,不以为意的掸掉衣摆上的浮尘,翻身上马。
“跳梁小丑,迟早收拾你们。”
周围的百姓见着这一幕,纷纷叫好鼓掌起来。陈吉发和姚泽孝不便久留,四下拱手,转身就走。
只不过,方才那一幕落在了街边二楼的茶室贵人眼中,啧啧称赞不已。
这人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身穿宽袍,绣有金线龙纹,摇着一柄折扇。
“不愧是江夏陈子安,一剑屈敌,有古大侠之风也。”
与他对饮的是位和尚,憨态可掬,耳垂肥厚。听了那位公子的话,笑道:
“能得世子赞许的人可不多。”
侧面坐的是位劲装打扮的武人,听见和尚这样说,接过话来,颇不赞同。
“大师是瞧不起吗?方才那一剑,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斩出来的。”
“倒没有瞧不起的意思。”和尚给两位斟茶,“只是,勇则勇矣,还缺点智略。招抚张贼是总理大人定下方略,他当街与人冲突,怕是要吃些苦头。”
“嗐,怕个什么?”被称为世子的贵公子嗤笑道,“小小贼寇,道衍大师莫要真当个大事。”
“非也,佛曰慈悲,能少造杀孽,是为当世功德。”
世子依旧弯着唇角,不再搭话,只起身收起折扇。
“走,咱们去会会这位江夏陈子安。”
陈吉发此时已经到了巡抚衙门,通传之后,顺利见到了方孔炤。
因为捐建书院和物资的事情,如今方巡抚对陈吉发比往日更加热络了些。
二人聊了些军政事务,不多久,就提到了谷城的张献忠。
“前段时间听说罗汝才也要投降,他们要求仿照张献忠,在郧阳、房县驻防。报告已经送到了熊总理处,听说正准备报圣上批准。”
由于陈吉发煽动了蝴蝶翅膀,在霍山峡口大败张献忠,导致了他比历史上虚弱很多,提前接受了招安。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罗汝才部也更早接受了招安,让整个崇祯十一年中原局势变得平稳起来。
这个局面实际上更有利于明帝国的复苏,但前提条件,是不要出什么意外。
陈吉发斟酌道:“如此一来,湖广的匪患就基本平息了,也算有些好处。今年春耕,中丞大人不妨试试新的农作物种子,年底应该有个好收成。”
“但愿吧。本官只是担心谷城的张献忠不老实。他旬日来府里滋事,要钱要粮。谷城县多次上折子,可惜熊总理那里,均不得通过。”
“襄阳乃襄王封地,不容有失。谷城又离襄阳太近,不得不防。不如,您向武昌重工下个订单,弄几门炮来加固城防?”
“是这个道理。不过,襄阳连年兵灾,怕是拿不出银钱来加固城防。”
“听闻襄阳的盐引主要是放给了四川和陕西,用的是井盐。中丞大人要不要试试海盐?”
方孔炤抬眼看了看陈吉发,笑了起来。
“原来在这里等着本官?”
“互利共赢嘛。您是知道的,学生商贾出身,做任何事情,想的都是交换。”
“行吧。不过这件事你得自己去做。如今川东和陕南的盐帮都非常强大,与流寇也差不太多。好些个都有土铳土炮,建有坞堡,你要压服他们,不太容易。”
“做生意嘛,讲究先礼后兵,先谈合作,再谈吞并。只要中丞大人支持,接下来的事情,您交给学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