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观影 作品

第387章 宰执天下(一)

自牛家庄之战后,京城内便乱成一锅粥。

王公贵族都在传言,“湖广王”陈吉发可能会直接杀入京城,改朝换代。

尽管这个说法并未得到陈吉发本人的任何回应,合作社麾下的那些报纸、刊物也都没有任何表示,但却有不少王公贵族开始采取行动,准备“从龙”。

刚刚进驻通州,便有京城各大门阀递上拜帖,想要投献,争取一个宽大处理,以求保留原来的爵位待遇。

还有些太监也跑了出来,有个叫做杜勋的小太监甚至跑来说,他可以帮忙打开北京城门。

崇祯皇帝也听到了这些传闻,愤怒的在乾清宫砸东西。

兵部尚书杨嗣昌揣测皇上的意图,建议将洪承畴的兵马调入京城加强防守,拖到陈吉发退兵。

皇帝愤怒过后,也明白这是如今唯一的办法,于是八百里加急,请洪承畴调兵入京。

可陕西路途遥远,而且李自成还在陕西活动,能够抽调的兵力并不算充裕。

算上卢象升下狱后宣大剩余的兵马,一个月内洪承畴能带入京城的部队不超过五万之数,对付近卫军其实很勉强。

陈吉发到了通州,特意停留了两天,专门接待城里偷跑出来献殷勤的勋贵、官员和太监。

这些人当中有的是真心要投降的,有些只是两头押注,还有些是皇帝的探子。

不过,陈吉发作为穿越者,有历史资料作为对比,知道哪些人是真的软脚虾,哪些人是忠于皇帝的。

他表面上对所有人都以礼相待,并不轻易驳斥对方的条件,实际上却在评估这些人的价值,选择下步行动的盟友。

到第四天的时候,京城内搥下一个人,到了通州,自称是定国公府的使臣。

陈吉发得了这个消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历史上,徐达的后人分为两支,北京是定国公世系,南京是魏国公世系。

这两支后代,分别代表了北京和南京的勋贵顶流。

历史上,这两家国公府都投降了敌人,并未与恩养他们三百年的老朱家同生共死。

他们的投降也代表着勋贵集团的妥协,陈吉发等了这么多天,就是在等徐家表态。

定国公府的条件很多,主要就是保留爵位,世袭罔替,俸禄不减。

陈吉发全部答应了下来,只砍掉了一些细枝末节的条款,比如说一些商铺、地契什么的,那使者十分满意,悄悄回去复命。

次日一早,陈吉发从通州发兵,率领五万大军兵临城下。

崇祯皇帝听闻此事,派出贴身太监王承恩提督京营,想要依托北京坚城死守。

可王承恩还没到京营,便听说各家勋贵召回了子弟,京营现在能用的人,一万都不到,上了城墙,几仗远看不到一个兵。

再征壮丁,更是离谱,各家各户大门紧闭,根本就没人理会那些苦哈哈的差役,顺天府尹本人都不去上值,整个北京城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就连崇祯皇帝的心腹宠臣杨嗣昌、薛国观,如今也怂在家里闭门不出。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承恩没有办法,将情况汇报给崇祯皇帝。

因为陈吉发的蝴蝶翅膀,这位原本在五年后才会上吊的亡国之君,在听说了这些事情之后,觉得大势已去,竟然提前进入了自毁程序。

崇祯先向太子朱慈烺交代后事,将周皇后、田贵妃和几个皇子皇女召集起来,准备砍杀他们之后自杀,但这个时候,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季闻道在太监杜宪、王之心和杜勋的带领下,竟然直接杀到了乾清宫,将帝后、皇子皇女一锅绑了。

这个时候,以定国公徐允祯为首的勋贵打开朝阳门,迎陈吉发大军入城。

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琏收到皇宫生变的消息,带领尚能调动的一千兵马要将太子抢出来。

但这个时候皇宫内宫女太监都在收拾细软、抢夺财物,不少太监甚至组织起来四处烧杀。

李若琏的队伍混乱中被这些作乱的太监冲散,到乾清宫前集合的不到三百人,与殿内季闻道率领的两百多人形成对峙。

陈吉发派郑红绫为先锋官,带领三千骑兵先行前往皇宫,控制事态。

宫廷禁卫如今各谋生路,抵抗者寥寥。

郑红绫完全是武装行军般杀到乾清宫前,一个照面就冲散了李若琏的队伍。

两人交手十几个回合,这位前武举出身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便被砍倒在地。

李若琏大呼“皇帝万岁”,不肯投降。

郑红绫并不杀他,只绑了起来。他被俘后,其余锦衣卫尽数投降。

这个时候,季闻道打开乾清宫大门,将郑红绫迎了进去,便算是完成了兵变最关键的一步。

陈吉发听闻消息后,先是下令全城戒严,给各营分了防区,又将顺天府尹从家里提溜出来,要他迅速恢复城内治安。

等安排完这些,才带着以定国公为首的勋贵进了紫禁城。

陈吉发先将定国公徐允祯叫到一旁,商量计划。

“天下心向大明,皇帝和国号暂且不宜改。”

陈吉发表明政治态度,这句话说出来,让徐允祯首先松了一口气。

“是极。如今当以稳定局势为要。”

“除之前答应公爷和各位勋贵的条件外,文臣也不能轻动。晚辈以为,诛杀杨嗣昌、薛国观等首恶,重选内阁、六部堂官即可,其余官员,容日后慢慢甄别,不急于撤换贬斥。”

“老成之策。只有朝廷运转正常,政令才能恢复畅通。”

“皇宫内院支出太多,要厉行削减。天下藩王镇守四方,不能轻动,但要严格奉米支出。回头还请麻烦公爷与宗正大人明确个数额,往后皇室及宗藩奉米为定额,不得增加。宗亲三代以外的旁系,入民籍,取消俸禄,但可参加科举。”

“甚善,皇室宗藩年供二百七十万有余,确实应该削减。老夫定会给陈公子满意答复。”

“今年是崇祯十二年,年底本要进行科举,但乱世之际,用人的地方很多。不如加一次恩科,凡举贡、监生未做官者可参加,十二月殿试,如何?”

“具体朝政,陈公子可奏请陛下定夺。”

陈吉发笑了笑,这老狐狸还真是滴水不漏。

“好,既然如此,晚辈随公爷前去面圣。”

崇祯皇帝朱由检被押在建极殿内,此刻面如死灰。

与历史上被流寇攻破京城,让他有充足时间自尽不同,陈吉发这次的行动属于兵变,而且有锦衣卫内鬼的配合,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直接被抓了个囫囵。

两人走进殿内时,周皇后、田贵妃和几位皇子皇女也还在,站在旁边哭哭啼啼。

太子朱慈烺今年十岁,历史上有名的长平公主朱薇娖九岁,两人瑟缩着躲在周皇后的臂弯之中,看上去惊魂未定。

陈吉发先向帝后行礼。

作为穿越者,他向来不喜欢跪拜,便以鞠躬代替。

先称“吾皇万岁!”,又转向皇后和太子、公主问安。

定国公徐允祯也随之行礼。

“乱臣贼子,装模作样!”

崇祯皇帝披头散发,满脸的怒意。

陈吉发对他的斥责不以为意,自顾自道:

“微臣忠心,日月可鉴。圣上受奸人蒙蔽,以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龙兴之地遭逆贼掘毁,实乃大不幸之事。微臣今日之举,便是清君侧,诛佞臣,还我大明山河清明,百姓安泰!”

“你——!庶子安敢……”

崇祯皇帝指着陈吉发,想要斥责,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大明天下的确是千疮百孔,他的治理的确是乏善可陈。

就连他本人也是连续下达罪己诏,可惜都是避重就轻,没有效果。

陈吉发给了定国公徐允祯眼神,示意他上前劝谏。

徐公爷琢磨这是要让他当恶人,也罢,就当是递上投名状了。

“陛下,当前最重要的是保住祖宗家业。您可别忘了当年神宗皇帝可是属意福王殿下的,若是在您这里丢了皇位,恐怕明日百官便要去洛阳上朝了。”

这句话可谓是诛心之言,崇祯皇帝心脏都要气炸了。

不过,倒也说到了他最忌惮的地方。

如果不能接受傀儡皇帝的命运,这帮人恐怕真的会换个皇帝。

毕竟,有土木堡这个前车之鉴,由不得他不妥协。

“好好好……你们,好得很!”

“既然如此,圣上便将这诏书发了吧。”

陈吉发双手呈上早就准备好的诏书。

这份诏书主旨还是罪己诏,但与以往那种不痛不痒的官面文章不同,这份罪己诏有几个实质性的条款。

其一,皇帝自罪,还政内阁;其二,诛杀奸佞,废除三饷;其三,开设恩科,广募良才;其四,整顿吏治,改革军制;其五,鼓励农商,殖兴产业。

诏书最后,封陈吉发为武安公,摄知政事。

崇祯皇帝看完诏书,气得双手发抖。这是完完全全要将他作为傀儡皇帝圈养起来。

现在,圣旨就摆在面前,旁边还放了一杯毒酒,意思很明显,要么签发圣旨,要么饮下毒酒,将皇位传与十岁的太子。